浅谈语文教师课堂上提问的艺术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也是教师驾驭课堂和挖掘教材能力的充分展现。课堂提问与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增强课堂上热闹、活跃的气氛。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概括为“精、巧、活、深”四个方面。
  
  一、精
  
  教师备课是一项复杂、极需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不单要备教材,备学生,甚至要备课堂上提问问题的语言和方式。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形、神兼美,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甚至可答可不答,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经常听到某些教师上课时采用设问的方式,把答案自己说出,最后只加上一句“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话语,这样的提问没有丝毫的意义和价值。反之,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望“问”兴叹,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的“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探索的乐趣。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抓住题目中“从……到”这个介词短语,层层设疑:这一介词短语连接了哪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又有怎样的联系?抓住这一点,我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个部分?各表现了鲁迅先生儿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层层推进,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想和中心也很容易有了自然的分析和清晰的把握。
  
  二、巧
  
  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富有曲折性。提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探求知识,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学完了之后,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个问题:穷困落魄的叔叔于勒回到家乡时,我的父母像躲避瘟疫一样,拒之于千里之外。现在我们设想,如果甲板上出现的是一位阔绰富豪的于勒叔叔,那么我们全家和于勒叔叔见面的情景将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呢?通过这样适时、随机应变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问的动机应指向了解和优化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指向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结果并不是考虑思维质量的惟一指标。教《在山的那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教师提出了“山顶为何能诱惑我”一问,有的学生认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海,这一思维的结果尽管尚有些偏差,但它同样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单纯地以对错评判,而是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是一座座山顶呢?学生思考后明确:我以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这样的提问与评价是教师切切实实与学生对作品品位咀嚼,学生是凭自己的审美经验在感悟作品。
  
  四、深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的作品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作品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为教师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因此,教师鼓励并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教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工夫在课外。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及二级微扰(MP2)方法对二甲基四氯二硅烷的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裂解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三步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分别为:△H1
一、"慢教育"的理论基础1.慢教育的概念张文质先生在《生命化的责任与梦想》一书中认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
黄河上某水电站坝后存在一大型顺层岩质滑坡。钻探、平硐、槽探和现场勘查勘察资料表明该滑坡具有平面分区和剖面分层的显著特征。运用地质环境系统全过程动态演化的观点,采用
为了在当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实现对地籍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全面共享,满足地籍管理部门对地籍信息局部自治、全局共享的管理新需求,借鉴联邦数据库理论,提出了集成局部小区数据库组建全区域地籍联邦数据库的方案,通过建立动态要素访问模型和制定分级权限管理策略,分别解决了地籍空间数据和业务流程受理的访问控制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地籍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构与升级.新系统已投入运行,性能良
语文课堂中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和争辩,在师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能够促进他们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沟通。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体。  一、讨论的作用  1.增进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变单向的师生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教师与学生认真交换看法,及时沟通,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
本文给出了对共振现象出现概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间关系的思考.样品取自位于半空间的硬化粗质冻土地基,包括石质冻层.参考从三个场地14次地震记录的纵、横波速求得的土层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流传在学生中的口头禅。其实作文并不是同学们想像中的那么难。有句话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以前批改作文多数由老师越俎代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但是收效甚微。更令人头疼的是小作文、周记还没批出来,大作文又交上来了,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如何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听说批改  听说
3月8日,由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和香港海事处共同发起组织的“粤港澳珠江口e航海技术合作会谈”在广州举行。会谈期间,三地代表就各自在水上交通监管和服务中的现有做法、存在的
为解决双阿累尼乌斯方程在模拟湿法缠绕用酸酐固化环氧树脂和芳香胺固化环氧树脂黏-温特性时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对方程频率因子4和活化能因子M进行了探讨,在其表达式中增加时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散射和折射SH波的位移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级数形式,根据Graf加法定理,得到了任一局部圆柱坐标系下的波场势函数的表达式。根据隧道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