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没有意境到意境深远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4188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温度随处可感。
   冰水混合物0℃,人体36.5℃,这是自然的温度;罗兰·巴特和史铁生倡导的零度写作,是艺术的温度;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帮助是社会良心的温度……你对温度的感受是什么?
   请以“温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由两部分组成:材料和命题。
   第一部分材料围绕“溫度”展开阐述,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温度随处可感”,强调温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醒同学们注意思维的广度。第二层次分别从自然的温度、艺术的温度、社会的温度三个方面阐释,引导同学们由浅入深地思考生活,拓宽思维边界。第三层次“你对温度的感受是什么”重点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对“温度”的感受。
   第二部分为命题指向,要求以“温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温度”一词,其实质是指冷热的程度,但它又具有多种指向性,行文时可以写自然的温度、心灵的温度、生活的温度、社会的温度、哲学的温度,等等。同学们写作时应着力于从人或物本身出发,描述对其或冷或热的感受。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人或一个群体,或者是生物,甚至可以是大自然。行文时一定要突出“温度”,可以是恒“冷”恒“热”,也可以是“冷”“热”融合、变化。写作时要通过刻画人或物的形象,叙写典型事例,凸显“冷”“热”感受,在赞扬或批判中体现真善美的主题。
  原文在线
  温 度
   爷爷站在田埂上,那坚毅、沉默的身影,如同他坚守了数十年的那片土地。他在细细地感受着土地的温度。
   秋天的阳光静静地洒下来,照在爷爷的身上,把他的镰刀照得锃亮闪光,也照着他脸上的一条条沟壑。麦子似乎在和镰刀低语,互道着对土地、对爷爷的眷恋之情。爷爷弯着腰挥舞镰刀收割麦子,他的后背随着镰刀的起落而一起一伏。秋日傍晚的气温已经凉得透心,他走到我面前时却满头大汗。(内容缺少对意境的渲染。)
   爷爷的旱烟在黑夜里发出一闪一闪的光,烟窝子被抽得啪啪响。良久,他用沙哑的嗓音说:“这里下个月就要动工了,高速公路要铺到这里。”我望向身边这个头发灰白的老人,他浑浊的双眼闪过一丝光亮,我知道,那是对土地的热爱和不舍。(只偏向人物描写,缺少景物的衬托。)
   思绪回到过去,那也是一个秋天。
   父母将爷爷接到城里,打算让爷爷安享天伦之乐。可没过几天,爷爷似乎生病了,每天只是在窗边眺望。又过了几天,爷爷便执意要回去,父母无奈,只好答应了。临走时,爷爷说要带上我,让我回去玩几天。刚到村庄,爷爷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地里。在那里,爷爷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拿起倚在墙角的镰刀,走向金黄的麦田,割起了麦子。割下的麦子整齐地排成一排,宛若肃立的哨兵。(人物描写不够细致,不能很好地突出人物对庄稼、对土地的热爱,无法更好地凸显主旨。)
   一声重重的叹息将我拉回现实。我问:“爷爷,现在那么多人都用机器收割,你为什么还亲力亲为呢?”他看着我,淡淡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靠这块土地养活,我亲自侍弄,心里踏实!”半晌,他又意味深长地说:“土地是我们的根啊!”
   我看着他眼中的深情,他的眼睛在月光下更加明亮。我转头看向那把陪伴爷爷度过无数岁月的镰刀,不久,它将落满灰尘。
   我感受到了爷爷对土地的温度,感受到爷爷对土地的热爱,对乡村的坚守。(主旨的揭示太过直白,可巧用隐喻或者象征的手法,景中寓情,使意境更为深远。)
  问题诊断
  作文写爷爷在田地里的劳作,以及爷爷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村的坚守,和爷爷对土地的温度。全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但作文意境不够深远,文中所刻画的人物、描摹的情状不能很好地揭示生活哲理,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
   本文的升格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作文要营造深远的意境。可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注重作文的诗意美。第二,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第三,运用含蓄抒情法,借景抒情,使感情含而不露,自然生动地渗透在对景物的描摹之中。
  化蝶之作
  温 度
  沈亦奇
   爷爷站在田埂上,那坚毅、沉默的身影,如同他坚守了数十年的那片土地。他在细细地感受着土地的温度。
   秋天的阳光静静地洒下来,照在爷爷身上,把他的镰刀照得锃亮闪光,也照着他脸上的一条条沟壑。麦子似乎在和镰刀低语,互道着对土地、对爷爷的眷恋之情。落日的余晖毫不吝啬地包裹着麦田,爷爷弯着腰挥舞镰刀收割麦子,他的后背随着镰刀的起落而一起一伏,那瘦弱的身影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单。渐渐地,太阳的余晖失去了最后一点温度。此刻的气温已凉得透心,爷爷却干得满头大汗。不一会儿,天已经完全黑了。(以“落日”之意象营造氛围,与温度巧妙契合。)
   我和爷爷一同坐在田埂边注视着安静的麦田,耳边只有虫鸣。(以“麦田”“虫鸣”营造寂静的氛围,与爷爷不舍的心境相契合。)爷爷的旱烟在黑夜里发出一闪一闪的光,烟窝子被抽得啪啪响。良久,他用沙哑的声音说:“这里下个月就要动工了,高速公路要铺到这里——只是可惜了这块地。”我望向身边这个头发灰白的老人,他浑浊的双眼闪过一丝光亮,我知道,那是对土地的热爱和不舍。
   思绪回到过去,那也是一个秋天。
   父母将爷爷接到城里,打算让这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安享天伦之乐。可没过几天,身体向来强健的爷爷似乎生病了。他每天闷闷不乐,经常在窗边向着故乡的方向眺望。他的眼神中,满是失落。(细致描写,以境化意,融入情感。)没过几天,爷爷便执意要回去,父母无奈,只好答应。临走时爷爷要带上我,说让我回去玩几天。刚到村庄,爷爷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地里。到了地头,爷爷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土地,抓一把泥土,在手中细细感受土地的温度,这位老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接着,爷爷拿起倚在墙角的镰刀,走向金黄的麦田。他用手抓住一把麦子,用力割下来,镰刀翻飞,刀刃闪着银光。提镰,转腕,落刃……一系列动作被爷爷做得行云流水。(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并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割下的麦子整齐地排成一排,宛若肃立的哨兵,让人肃然起敬。
   一声重重的叹息将我拉回现实。我问:““爷爷,现在那么多人都用机器收割,你为什么还亲力亲为呢?”他看着我,淡淡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靠土地养活,我自己干,心里踏实。”半晌,他又意味深长地说:“土地是我们的根啊!”
   月光下,爷爷的眼睛更加明亮。我转头看向那把陪伴爷爷度过无数岁月的镰刀,不久,它将落满灰尘。
   爷爷的旱烟又亮起一闪一闪的光,幻紫色的烟雾从烟嘴边升腾而起,故乡的影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这片土地终在他的胸口凝成一抹朱砂,滚滚发烫。(巧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虚实结合,使作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升格总结
  记叙文写作中,我们要将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将“意”“境”巧妙融合,使作文耐人寻味。或是将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用象征隐喻,含义幽远;或是使语言富有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升格后的作文,弥补了原文意境平淡的不足,虚实结合,于意象之外传达意境。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要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并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在景物中融入主观感情,使得情景交融,以景衬人,以景结情,作文便能意境深远。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本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共设86个比赛项目,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等1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70%。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競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达130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29
期刊
2020年11月中旬,因一段“野性与纯真并存”的短视频,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藏族小伙丁真在社交媒体爆红。之后,他成为家乡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为当地文化旅游代言,从此成了旅游形象代言的香饽饽。布达拉宫、香格里拉、兵马俑……为了抢夺丁真,各地纷纷亮出文旅家底。   从李子柒晒做美食走红,到丁真被意外“拍红”,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文旅现象。近年来,追求“新马泰”等出国游的人数逐步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饭馆(或食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某家饭馆(或食堂)或许有着特殊的来历,或许留下了生命的印记,或许展现着社会的新风,或许体现了时代的巨变。   请以“饭馆(或食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题目
期刊
作家名片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物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从宏观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出颇具新意又耐人寻味的观点,受到世界追捧。其代表
期刊
话题亮相   新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尽管事例各异,但含意是同一的;有时多则材料的内容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但本质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恰好相反。如果所提供的多则材料的内涵是一致的,只要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详细论证即可。要是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尽一致,也就是题目中存在对立面,那么应摒弃其相异的面,寻找其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重合中,进行“析异求同,建构关
期刊
事件概述   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经开播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该剧注重年轻化表达,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它让人们重新認识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宏历史和壮美篇章。   该剧编剧表示,《觉醒年代》就是要给年轻人树立榜样,而它也确实做到了。在B站,一条以该剧片段为主要素材的混剪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200
期刊
【导语】   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古往今来,很多作家用自己的眼睛注视和观察着社会现实,着眼于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们,并用手中的笔揭露丑恶,警示世人,给人启迪,令人警醒。  白 光  鲁 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
期刊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这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背后是一个个承载着信仰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故事,也是一座蕴含精神食粮的文化宝库。   近年来,为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得以代
期刊
技法指引   当下关于家国情怀的宏大主题类作文,往往在内容方面容易流于空洞浮泛,有些同学以为一味地喊口号才能表达出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自豪感,其實不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厚植家国情怀的前提下,写出观点深刻、结构清晰、辞采华美的佳作呢?   一、警策立骨   “警策立骨”是指在写作时要反复淬炼、打磨观点句,精雕细琢,让这些句子攫人眼球,让人服膺。力求使作文凸显家国情怀和“大情大理”,使其具有一种
期刊
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中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意思是说,文章以婉曲的情节来引人入胜,才能见出深意、显出风姿来。所以,作文要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新意,要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独到。一篇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的优美记叙文往往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要想让一篇记叙文在万绿丛中“红”得娇艳,就需要同学们在记叙文的情节设置上花些心思,动些脑筋。   一、情节突转,等闲平地起波澜   唐朝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