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武汉市盯准沿海几个城市,加快发展速度。
城市如何加快发展?首先是要适宜人居住。环境好了,生活质量高了,人才愿意来。吸引人的另一点,是要适合创业。武汉市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胡曙光说,武汉现在的定位,就是要将其建设成为最适宜于人居和创业的地方。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新武汉观”,引起广泛关注。其视角就是站在历史和中国经济地理的方位来审视武汉。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认为,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主要在于它具有强大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他说:武汉现在是坐在“预言”上,我们提出要“找回武汉,重塑江城”。
二
目前,武汉正跻身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台。在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国家虽未明确武汉为“特区”,但就一些大的项目安排来看,武汉已是重中之重。
铁路方面:铁道部上报国务院的发展规划中,武汉位列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另三个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目前国家构建的快速铁路线(客运速度200公里至300公里/小时),第一条是上海至北京、第二条北京至广州、第三条武汉至广州、第四条上海至成都。可以期许的是,原京广线、汉广快速线和原沪蓉线、沪蓉快速线在汉形成井字交叉,在国内铁路线格局中史无前例。
航空方面:天河机场去年已突破300万人次的设计规模,达到330万人次。拟实施的天河机场二期建设,定位为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满足2010年、甚至2015年的需求。武汉机场由民航总局交给省管不到一个星期,就被首都机场收购了。首都机场的老总表示:“十分看好武汉市场,这里一定会成为全国几大枢纽之一。”
公路网建设:过去主要着眼点是围绕市内,如内环、中环、外环等;现在,总投资90多亿的7条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陆续动建,建成后1小时可达孝感、洪湖、红安等地。这7条六车道的高速路,均在武汉外围与京珠、沪蓉高速连接。
现在重新构建的这种交通优势,和国家对武汉建设投入所折射出的信息,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将出现一个好时机。
三
在研究武汉发展优势时,许多人得出同一个结论:水。
出于对武汉丰富淡水资源的推崇,近10年来,国际权威机构对全世界城市发展潜力的评价,武汉最高排在第2位,最低也在第4位。
武汉市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一,国内外少见。过去,武汉最大的忧虑是防洪;而今,三峡大坝的建设,基本解除了长江中下游的水忧。
水,已构成武汉的后发资源。那么,武汉的水的文章该如何做?
为治理围填养殖、填湖开发对湖泊造成的伤害,2002年武汉市出台了全国首个《湖泊保护条例》,基本遏制住了大规模的填湖行为。
为提升污水处理率,武汉市去年的城建计划安排了汉西、龙王嘴、沙湖、三金潭、黄家湖、落步嘴6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并计划拟以每年10%的速度建设,争取2006年污水处理率达到60%。
为减少污水排量,倡导节水,《武汉市城市节水条例》已经出台。
“保护水体就是保护城市个性,保护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的水环境治理,目前“打水牌”排在第一位,即开发建设两江四岸。汉口已建成一期、二期,以商贸、旅游为主;未来的三期以休闲体育生态型为主。在武昌,二期已到位,江滩绿了,沿江交通畅了。
四
武汉还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点,即四面无自然山川阻挡,其发展空间不受限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漫无边际地“摊大饼”。
吸取过往经验教训,武汉市政府确定了“圈层+轴向式”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构筑西南、西向、北向、东向、南向五条空间发展主轴,由“一个中心”的大城市发展模式向“大城市多中心”转向,各中心自行配套。
——西南,以沌口现代制造业、常福至军山物流为主导功能,建设后官湖滨湖旅游区、四新现代新区和驻汉企业、机构总部集中区,形成国家级的现代制造业基础和重要的物流中心。该区域适宜发展空间为450平方公里。
——西向,以吴家山至走马岭的国家食品工业区和金银湖地区大型城市居住区为主导,并发展舵落口物流园区。该区域适宜发展空间为250平方公里。
——北向,以木兰生态旅游和宋家岗大型居住为主导功能,并建设武汉天河航空城、滠横仓储物流基地,远期在前川镇至祁家湾一带建设华中物流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该区域适宜发展空间为600平方公里。
——东向,以阳逻、北湖、武湖等地的港埠服务、建材化工、电力能源、示范农业为主导,并发展汪集至邾城一线的农副产品加工基础和道观河生态旅游。该区域适宜发展空间为560平方公里。
——南向,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以关东、关南、庙山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功能,并发展郑店物流基地。该区域适宜发展空间为360平方公里。
五
现在的“圈层”建设重点在汉阳,它的提出基于“三镇均衡”发展理念。
368平方公里的武汉新区,涵盖整个汉阳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蔡甸区、汉南区的一部分。武汉市要在此区域充分展示新的建设理念,显露新的建设水平。
其中,2004年已经启动的四新板块为30平方公里,这里有目前武汉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神龙、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中国普天、可口可乐、唯冠电子、长征火箭、武汉海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云集于此。
武汉新区的亮点是月湖板块,2.14平方公里,含南岸嘴。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里应建成为武汉的客厅。月湖文化艺术中心本月将开工兴建,包括大剧院、音乐厅等,仅大剧院投资就达6亿元。武汉市希望将其建成类似上海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性质的地方。
六
目前武汉城市建设是在“补课”。一是补理念上的课,二是补投入上的课。
在城市通风带、绿化带建设方面,2004年武汉全社会绿化投资达9亿元,而2003年仅为8000万元。有关部门希望把天河机场路沿线建得有层次、有色彩、有规模,不仅有立体绿带、还有水域、湿地,从机场一出来就能感受到武汉的魅力。而188公里长的外环线两侧,绿化厚度将达100米,构架气势恢宏,现已完成140公里。
丰富的山水资源正努力还给公众,武汉大学率先“归还”了东湖湖岸线。对被开发商和单位占有的山水景观,市政府决定能收的都要收回来。
“露水”再“显山”。蛇山——洪山——喻家山一脉直穿武汉城区,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重点美化龟、蛇两山。尤其是蛇山,要拆除所有环山建筑,使黄鹤楼、红楼、首义广场等景观透出来,突现城市的绿色背景。
武汉市现有过江交通流量每天30万辆,2004年仅私家车就增加了10万辆。在内环、中环、外环的基础上,决定新建一个52公里长的二环。
据统计,2001年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10亿元,2002年达到20亿元,2003年是50亿元,2004年140亿元,而2005年将达到300亿。
七
投入高速增长,钱从哪里来?一是政府投入加大,2004年预算突破20亿,这是城市自身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另外,按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武汉市表示,所有能放开的能引进的全部引进来,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去年全市建7条快速通道公路,有42家企业报名争夺,政府未花一分钱。
副市长胡曙光说:“城市发展理念定位准确了,城市的建设还怕没资金么?”
2003年,来汉投资房地产的企业接近30家,都是全球、全国著名企业。这些企业蜂拥入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汉市积极运用土地储备制度,逐步形成了土地有形市场,同时城市规划执行得更加规范。
土地市场的规范警醒了决策层:好的规划需要好的制度保障。于是,在城市建设发展的非常时期,市政府超前要求规划部门,尽早施行一个尚在深圳、上海少数城市尝试的规划制度——“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规划中的最高层面,即法定以图形形式明确规划蓝图,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武汉市决策者们设想,先期在基础较好的水果湖地区、尚待开发的武汉新区试点,经验成熟后全市推广,确保武汉建设实貌如规划蓝图一样宏伟、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