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生创新中出个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个性化,更能体现出自主、创新的特点,更能以其鲜明的个性展开跨越时空的翅膀,进行创意的飞翔。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本文想讲的文化自觉更多是指个性化习作中,清醒的甄别和批判地继承,以及教师对文化教育的情怀。新课标要求,学生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应该也可以向“独特”的方向努力,推动文化自觉向前发展。
  [经典案例]少看《水浒》老《三国》
  引导学生习作,最简易的是写日记,写日记有积累,有创新,很自由,很受用。这不,这一周的日记又上来了,其中一篇叫《少看<水浒>老<三国>》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是个拗种——妈妈这么说的。老师说我有思想,我自已也标榜自己独特。
  “老师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太多义气,三国充满灵气。我就偏不信,人家正着读,我偏反着看。先说三国吧,我们班的同学说,看《三国》无(吴)所(蜀)谓(魏),学点计策少受罪。吴蜀相争便宜魏,白脸奸臣(曹操)得实惠。其实我看并不是这么回事,老师让我们多看书,增加什么文化底蕴,这让我想到吴蜀之败,更多的是败在文化上。你想:东吴留下的文化是什么? 吴国那些官二代会什么,会的是“打杀”文化,真的文治,几乎是空白。蜀国除了诸葛亮留下《出师表》,别的还有什么文化?要不,刘备用的“泪水”攻势也算一个啊!你看人魏国,曹操文治武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他心怀的是天下一统。上行下效,有多少才子云集魏国,多少名篇直到现在还是光彩耀人呢!魏国胜的是文化,而非奸谋,一个国家什么都可以失,不能失了文化,没了我们的特色文化真的不敢想象。现在好多同学,没命地去补英语,我真怕失了我们汉文化的本色,失了文化,“中”将不“中”了。
  “唉!
  “没劲!换说《水浒》吧,人都说,宋江是“及时雨”,我看他倒像个黑老大,你看别人一犯事,就找他帮忙,他或窝藏,或放行,临走还大把大把的给银子。你让公安局去查查,他一个公务员,知法犯法,够做多少次劳教了?他有那么银子,你让反贪局去查查,有多少黑色收入?他自己出逃了,公安去找他父亲,一查,原来宋江为了规避风险,早就有了形式上脱离父子关系的文书了——预谋!什么及时雨?就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伪君子。养情人,杀情人,梁山多少好汉,就被这个想“荫妻封子”的官迷,给送上了招安的绝路。宋江是什么?无情无义,只有自己。
  “少看水浒少犯错,老看水浒常谋私。你看当今,有的高官,财产转移,大洗黑钱,养二奶,化黑钱,不就像《水浒》的招数吗?老于算计蛀虫还是不要让他们看《水浒》的好。”
  [案例分析]个性习作靠自觉
  笔者在这里讲的“自觉”,不是人们常指的主动性,而是指的文化自觉。个性习作更多是来自于对祖国文化的尊重和思辨。
  1、文化自觉,从师开始。教育呼唤的是理想的情怀,教育是对社会文明予以关切、敏感,并负有责任。教师的文化自觉,在于教师能否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揣摩学生心里的秘密,要观察学生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对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要随机生成教学的精彩,教师的文化自觉和课堂的文化自觉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理想的教学文化,是智慧,更是一种情怀。
  2、追求本真,写我所想。要求真,先求实,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从写日记起步,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日积月累,抄也能抄出一些积淀出来。要让学生记录成长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学习、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成长中的普通与平凡。从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以情感体验为核心,展现学生纯真的思维,以宽容的微笑去欣赏学生的幼稚、率真,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宁要“幼稚”,不要“成熟”,让孩子们在直观中感知,在自然中徜徉,要让学生经历实践,在多彩的活动中丰盈感受,将触角伸至其他学科,给学生留足发展的空间,定期组织学生整理并“出版”自己的习作集,不断鼓励学生在网络、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习作。
  3、学习经典,辨证解读。在别人恶补外语的时候,笔者却引导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沉潜到经典文化中,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我的学生读经典名著,要求学生定期写读经典的感受文章,要求他们的习作也像中国四大名著一样有诗文化。一开始,学生常常从书中摘录一些内容权当作来交来,我就引导他们:“已经抄了,就抄你们感兴趣的,抄起来也过瘾啊。”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炫他们的内容。在不知不觉的抄送中,他们慢慢的爱上了书上的内容,随后,引导学生换视角来解读书上的内容,不怕说错,只要能说通,说圆,就算成功。
  如[经典案例]习作中的小诗,独特的解读,穿越时空的人物,分不清是古还是今,作品并不十分成熟,在成人眼里也还幼稚,但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学生,才有创新力;这样的习作,才更有看点。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在创中出新,在创中写出个性,这样学生才会越写越有成就感。要想推动成就的达成,还要引导学生多读,形成文化自觉才能写就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工业园区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农村很多教师抱着老黄历不放,在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视而不见,少数的教师一学期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没上。据调查, 21%的学生反映老师从不上口一。  二是学生心理素质及性格因素导致教学中参与面不广。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摘要:科学学习中,孩子总会表现出“顽固”思想。作为教师应该正视此现象,权衡利弊。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认知,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对自我探究的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深入探究。  关键字:顽固;小学科学;例谈    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中,“顽固”的表现出的负面性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阻力,影响着学生科学学习的进程。而这是由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说,希望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这是《标准》提出的很重要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哪些有效地实施途径呢?  一、激活——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基本经验  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已经用自已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新知进行了“解读”。虽然这种“
“情境”也即“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和境地。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造成的情与境的有机结合,是“情”与“景”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科学课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生成情境,可以将传授知识由静态变成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这所学校地处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照料,他们当中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自身不认识几个字,也没有读书的习惯,田头地间忙完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打打牌。也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认识到自己缺少文化而带来的苦恼,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大量地给孩子买各种辅导书,看见孩子看课外书就大声责备,他们总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学好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指出:“通过语文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紧迫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
在孩子们刚刚接触到音乐课的时候一味的去强调单一枯燥的技能训练,势必会影响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兴趣引领下”的节奏训练才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笔者多年的授课经验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在动物、玩具和一些生活中的声音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他们感兴趣事物,再结合歌曲教学在节奏训练上做文章。  一、利用生活经验,初步认知节奏  自然界中的或是生活中的自然声音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墙壁上石英挂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4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走近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响,促使学生经历新奇的体验,从而善学、会用象声词,并要求学生运用象声词比较流利地写出一篇习作。  然而,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象声词是比较陌生的概念。习作中所举的范例也只是一年级的课文《鲁班和鲁扳》中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再看四年级语文课本,到习作4为止,课文中象声词只出现了四个:“轰隆隆
乡土资源主要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反映群众文化心理且带有积极意义、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包括自然景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还是一种文化学习”。我校地处徐州市铜山区的“东大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我们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立足农村本土资源,充分
班级管理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它是琐碎的,繁忙的。在班级管理中,想保护好学生原有的个性特点,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