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卡画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不仅在艺术审美上使人赏心悦目,而且在宗教文化中同样蕴藏着价值。文章从唐卡题材所蕴含的宗教文化进行解读,在解读中笔者从“千手观音”以及“绿度母”两幅作品中对宗教文化中的“慈悲”教义进行剖析,并进一步了解“慈悲”教义对于人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了解唐卡蕴含的中国宗教文化。
【关键词】唐卡;价值;宗教文化
一、唐卡绘画及其艺术价值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大都以布做为绘画材质也被称之为“布画”。
唐卡是将宗教、民俗、自然科学、、天文历法以及历史文化集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唐卡的功能与一般的绘画不同,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艺术,且多为寺院内的喇嘛进行绘制,唐卡的绘制过程也是十分讲究和严格的,并且题材多为宗教和历史内容为主。它不仅是宗教教徒膜拜的圣品,也是传播宗教文化、信仰和艺术的一种媒介。
二、唐卡画蕴涵的宗教文化案例解析
(一)“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作品中的宗教意蕴。自从2005年春晚以“千手观音”为题的舞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瞬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民众们所熟知。“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是释迦佛祖的左胁侍,也称之为“千手观音”,“佛言:此菩萨‘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纯行救度之心,则观音出现”因其含义在唐卡画中是被广泛使用的题材。此唐卡观音相画共分五部分,分别为宝部、金刚部、莲花部摩羯部以及佛部。宝部显示的是慈悲相、金刚部显示的是嗔怒相、莲花部显示的是慈悲相、摩羯部显示忿怒相、佛部显示寂静相。整个观音相双手胸前合十,璎珞披肩,静立于莲花台上。千手观音相给人以端庄慈祥、心态平和、高雅清远的感觉,是膜拜者作为供奉品的佳作。
(二)“绿度母”蕴涵的宗教文化。“绿度母”也是唐卡绘画中的一种常用题材。“据民间传说,绿度母是一位救世大菩萨,她坐在白色的莲花座山,依其本誓,是观世音因慈悲天下众生,伤心时掉下眼泪的变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绿度母是观音菩萨的眼泪变成的。因为供奉绿度母能解脱八种苦难,所以又称为救八难度母。自公元8世纪,度母密续传入藏地以来,不仅藏地的很多大德(如进藏弘法的阿底峡尊者等)和僧众都是依止度母为本尊而修持,许多大德还著作了关于度母的修法仪轨、随许及21尊圣救度母礼赞偈的注释等。藏传佛教所说的度母,在汉传佛教翻译为多罗菩萨。”在佛教中还认为“绿度母”可以将被称之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第五类的“疑”转化成为智慧的功德。
绿度母名字中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绿,是绿色,也是万物滋长春天的颜色,其内涵为新生命的契机。度,就是度化的意思,自度而度人也就是度人的含义。母,据词义是母亲,是德行的含义,其含义是变现大千世界的包容之心。绿度母相所戴宝冠为“五佛宝冠”意为水、火、风、地、空五种本原物质,同样也代表五种不同的方向,在佛教中表示万方智慧。绿度母的坐姿为佛中单盘坐,以右脚向前伸。这种坐姿在佛教中认为可以制压一切愤怒情绪,从而实现慈悲。绿度母相整体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觉。绿度母在佛教中的教义为修德行善、净化六根之意,启示世人拥有处处行善的行为,使得众生能够亲近抱有善良之心的意愿。
三、唐卡画传递的普世价值
唐卡画在佛教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件宗教膜拜品,同时它也在传递着宗教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在精神上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心中存得孝、善、仁等思想。还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在思想的驱使下,使我们更加愿意行善积德。从大的环境思考,这些影响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一)佛学慈悲宗教观的精神影响。唐卡画中体现菩萨的慈悲观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几乎所有的教义都是以慈悲为出发点,在人们的精神境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救世”是佛教的根本内容。“慈,是巴利语、梵语或的译语。悲,是巴利语及梵语的译语。从语源上而言,慈是的衍生语,意思是真实的友情、纯粹亲爱的意念。悲是哀怜、同情、温柔、有情之意。据南传佛教的解释,慈是带来利益与安乐的愿望,悲是除去不利与苦的欲望。”在佛学中,慈与悲是不可分割的,二者联系密切,相互补充达到一种平衡,体现众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教授人们的用心态平和的接受喜、怒、哀、乐,面对一切困苦。
(二)佛学慈悲宗教观的行为影响。唐卡画中的慈悲宗教观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唐卡艺术中,有很多关于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佛教故事。例如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佛祖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于教授修行者要多行善事,在解救他人脱离困苦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积福,在渡他人同时也在修行自己。当修行者膜拜佛菩萨,受到佛菩萨慈悲精神的影响,便潜移默化的体现在行为上。在这样的影响下,修行者影响着现代人,去处处行善,救助他人,这种行为能够使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这种慈悲精神不断的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综上所述,唐卡是集多种文化为一体的集合,它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在内,蕴含着宗教文化的精髓。唐卡的题材内容丰富,主体众多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正藏[M].第20册:110.
[2] [宋]延寿.宗镜录.卷32[M].大正藏,第48册:601.
[3] 张天宇.浅谈康卡中绿度母形象特征及审美意义[J].艺术探索,2015(09):72.
[4] 赵淑.阿含经的慈悲思想[D].台湾:台湾大学,1997:23-29.
作者简介:韩晓芬(1992- ),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研究;樊哲昀(1992- ),男,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乒乓球研究。
【关键词】唐卡;价值;宗教文化
一、唐卡绘画及其艺术价值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大都以布做为绘画材质也被称之为“布画”。
唐卡是将宗教、民俗、自然科学、、天文历法以及历史文化集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唐卡的功能与一般的绘画不同,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艺术,且多为寺院内的喇嘛进行绘制,唐卡的绘制过程也是十分讲究和严格的,并且题材多为宗教和历史内容为主。它不仅是宗教教徒膜拜的圣品,也是传播宗教文化、信仰和艺术的一种媒介。
二、唐卡画蕴涵的宗教文化案例解析
(一)“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作品中的宗教意蕴。自从2005年春晚以“千手观音”为题的舞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瞬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民众们所熟知。“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是释迦佛祖的左胁侍,也称之为“千手观音”,“佛言:此菩萨‘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纯行救度之心,则观音出现”因其含义在唐卡画中是被广泛使用的题材。此唐卡观音相画共分五部分,分别为宝部、金刚部、莲花部摩羯部以及佛部。宝部显示的是慈悲相、金刚部显示的是嗔怒相、莲花部显示的是慈悲相、摩羯部显示忿怒相、佛部显示寂静相。整个观音相双手胸前合十,璎珞披肩,静立于莲花台上。千手观音相给人以端庄慈祥、心态平和、高雅清远的感觉,是膜拜者作为供奉品的佳作。
(二)“绿度母”蕴涵的宗教文化。“绿度母”也是唐卡绘画中的一种常用题材。“据民间传说,绿度母是一位救世大菩萨,她坐在白色的莲花座山,依其本誓,是观世音因慈悲天下众生,伤心时掉下眼泪的变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绿度母是观音菩萨的眼泪变成的。因为供奉绿度母能解脱八种苦难,所以又称为救八难度母。自公元8世纪,度母密续传入藏地以来,不仅藏地的很多大德(如进藏弘法的阿底峡尊者等)和僧众都是依止度母为本尊而修持,许多大德还著作了关于度母的修法仪轨、随许及21尊圣救度母礼赞偈的注释等。藏传佛教所说的度母,在汉传佛教翻译为多罗菩萨。”在佛教中还认为“绿度母”可以将被称之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第五类的“疑”转化成为智慧的功德。
绿度母名字中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绿,是绿色,也是万物滋长春天的颜色,其内涵为新生命的契机。度,就是度化的意思,自度而度人也就是度人的含义。母,据词义是母亲,是德行的含义,其含义是变现大千世界的包容之心。绿度母相所戴宝冠为“五佛宝冠”意为水、火、风、地、空五种本原物质,同样也代表五种不同的方向,在佛教中表示万方智慧。绿度母的坐姿为佛中单盘坐,以右脚向前伸。这种坐姿在佛教中认为可以制压一切愤怒情绪,从而实现慈悲。绿度母相整体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觉。绿度母在佛教中的教义为修德行善、净化六根之意,启示世人拥有处处行善的行为,使得众生能够亲近抱有善良之心的意愿。
三、唐卡画传递的普世价值
唐卡画在佛教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件宗教膜拜品,同时它也在传递着宗教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在精神上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心中存得孝、善、仁等思想。还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在思想的驱使下,使我们更加愿意行善积德。从大的环境思考,这些影响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一)佛学慈悲宗教观的精神影响。唐卡画中体现菩萨的慈悲观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几乎所有的教义都是以慈悲为出发点,在人们的精神境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救世”是佛教的根本内容。“慈,是巴利语、梵语或的译语。悲,是巴利语及梵语的译语。从语源上而言,慈是的衍生语,意思是真实的友情、纯粹亲爱的意念。悲是哀怜、同情、温柔、有情之意。据南传佛教的解释,慈是带来利益与安乐的愿望,悲是除去不利与苦的欲望。”在佛学中,慈与悲是不可分割的,二者联系密切,相互补充达到一种平衡,体现众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教授人们的用心态平和的接受喜、怒、哀、乐,面对一切困苦。
(二)佛学慈悲宗教观的行为影响。唐卡画中的慈悲宗教观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唐卡艺术中,有很多关于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佛教故事。例如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佛祖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于教授修行者要多行善事,在解救他人脱离困苦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积福,在渡他人同时也在修行自己。当修行者膜拜佛菩萨,受到佛菩萨慈悲精神的影响,便潜移默化的体现在行为上。在这样的影响下,修行者影响着现代人,去处处行善,救助他人,这种行为能够使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这种慈悲精神不断的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综上所述,唐卡是集多种文化为一体的集合,它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在内,蕴含着宗教文化的精髓。唐卡的题材内容丰富,主体众多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正藏[M].第20册:110.
[2] [宋]延寿.宗镜录.卷32[M].大正藏,第48册:601.
[3] 张天宇.浅谈康卡中绿度母形象特征及审美意义[J].艺术探索,2015(09):72.
[4] 赵淑.阿含经的慈悲思想[D].台湾:台湾大学,1997:23-29.
作者简介:韩晓芬(1992- ),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研究;樊哲昀(1992- ),男,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乒乓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