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
【机 构】
:
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基金项目】
:
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18ZXRHSF00270); 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B20180102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2104);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hse-2020-B-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天津海洋牧场共发现人工鱼礁、牡蛎类、淤泥类、蛤仔泥混类、牡蛎泥混类及碎贝泥混类等6种海床类型,基于声学图像特征的海床类型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0%,可满足海洋牧场底栖生态研究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天津海洋牧场本底淤泥类海床消退为58.19%,贝类海床增至7.96%,贝类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人工鱼礁周边新生牡蛎礁0.246 km2,并伴有0.303 km2的牡蛎泥混海床待发育为牡蛎礁,海洋牧场建设对牡蛎礁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本研究探索了适宜于海洋牧场的海床声学分类方法,探讨了声学技术对传统底栖调查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明确了海床类型与声学图像特征的紧密联系,验证了海洋牧场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近岸海域生境修复、贝类资源量精准评估及牡蛎礁演化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生基础学科教育的中心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也决定了学生们面临高考时将会达到的水平.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对相关学科进行知识点的内化,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一改传统学习中死板单调的学习方式,用更灵活的思辨方式来处理数学问题,吸收数学知识.为此,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分析来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整
目的 探讨芳香烃受体/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核转录因子-κB (AHR/SOCS2/NF-κB)信号通路在隔日限食(EODF)疗法减轻脊髓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ODF组,每组12只。后两组复制C5脊髓半侧钳夹模型。术后EODF组予24 h禁食和摄食交替,不限水,共2周。术前和术后1 d、7 d、14 d行梳理试验。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引发了很多的质变,但是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并且缺少人文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投入极大的精力。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借助新课程改革来解决旧问题,还需要不断地解读新问题,通过设计更多适合高中学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数量日益增加,建筑规模也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建筑能源消耗量不断走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建筑也逐渐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即使现在对于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质量把控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但绿色建筑的发展却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开始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它以独特的优势和便利化的教学形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及。但数学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速度,学生的分层次学习模式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以达到数学分层次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推广的作用成为现如今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问题。
渤海湾西北岸岭头、罾口河及俵口南部3处相距约1~6 km的埋藏牡蛎礁体的硅藻分析(83个样品)、加速器14C测年(32个数据)与沉积学的古环境重建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研究区依次经历了早全新世潮上带盐沼至潮间带→中全新世潮下带-潮间带中下部-潮间带中上部→晚全新世沼泽-盐沼低地沉积环境演变的海进-海退过程。在约7ka cal BP以来,3处礁体先后出现,气候温暖。随着礁体的向上建造,海水影响减弱,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以及在服务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通过对渤海湾中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中的“障壁岛-潟湖成因”假说的论证,介绍一个从地学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