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农学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农学实验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专业内的科研与研究水平。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农学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直运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自身的农学研发水平以及实验能力的提升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并给对学生自身的实验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也会带来不良效果。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农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推进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考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当前我国不同领域的教育体系都在进行信息化的教育改革。在职业院校的办学体系中,农学专业作为职业院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教学体系,对学校来说是一门核心基础教育课程。而专业中的实验课程也是专业内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块。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对人才需求已经逐渐转变,因此农学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农学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教学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教学改革趋势。
1当前农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时设计较低
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农学专业在实验教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大多数学校都将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时设置在48学时左右,由于课时较少,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用,一些实验无法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对学生自身实验水平的提升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农学实验教学中,应首先在课时编排上进行改革。
1.2探究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
在传统农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运用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根据相关农学理论知识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由于对实验结果在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探究兴趣都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经验可知,学生在进行实验环节时,教师如果为其构建一些探究性的农学实验,那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兴趣度都会随之提升。并且这种类型的实验环节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远比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强。因此 ,教师应当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为学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不通过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现代化实验教学环节。
1.3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单一
在以往的农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通常会运用PPT进行实验的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学生讨论环节以及多媒体演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也只限于多媒体,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说,还是从实验课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来说,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学生在该门课程中所进行的所有实验都需要在课堂上来完成。但在农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实验研究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并不适宜在课堂上短时间内或者室内来完成,因此造成最终的实验课程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2推进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农学实验的教学模块
在农学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在农学实验教学课时有限的背景下,教师可对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模块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整个学年的实验设计分为8大教学模块,共24次不同的实验,其中利用实验课时来开展的农学实验为14次,以专业内规定总课时为基准来完成。室外实践2次,其余8次实验可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且在开展过程中,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实时记录,为学生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作为数据参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8次学生课下的实验项目将其创设成为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教师在學生课余时间可通过实地或者网络通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指导。
2.2建构小组式翻转实验教学
在当前农学实验教学环节中,为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可在实验开始之前,利用手机终端中的APP或者小程序,为学生推送新课教学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可将自己在课下观看教学资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在课上询问老师。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并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整个流程的任务清单,并规定每个小组在固定时间内要将清单中所有实验任务完成并与班级中的其他小组进行汇报与展示。在展示完毕后,教师可将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一一评价,最终有效提升学生在该节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水平。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小组应运用自己的手机将小组内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并上传至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总结完毕以后,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再次查看,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翻转式实验教学课堂的建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2.3灵活优化考核方式
在对农学实验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该门学科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摒弃以往只注重书面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期末的考核体系建成为实验报告30%+APP线上学习打卡30%+现场期末综合性考核40%构成。其中,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报告共计14次,课下的实验报告共计10次,合计每个学生在期末应当有24次实验报告。这一分项的占比与学生的实验报告的质量以及实验记录有决定性的关系。APP线上学习打卡主要针对的是教师在线上为学生布置的实验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期末综合性考核期主要是采用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通过线上教学APP,为学生构建理论知识考核,在线下开展对其自身的实验操作考核。在理论考核中,学校可运用课程中心或者雨课堂等移动平台,根据题库随机为学生抽取一定数量的试题,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结束语:在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专业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为农学实验课程建构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期末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农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廷富, 王春虎, 邓伟峰. 推进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4):30-31.
[2] 张永江, 刘连涛, 李存东. 农科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7, 02(v.29;No.112):91-94+103.
[3] 张宽朝, 蔡永萍, 江海洋,等.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7, 03:149-152.
[4] 郭公民. 北京农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进建议[C]// 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 0.
关键词: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考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当前我国不同领域的教育体系都在进行信息化的教育改革。在职业院校的办学体系中,农学专业作为职业院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教学体系,对学校来说是一门核心基础教育课程。而专业中的实验课程也是专业内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块。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对人才需求已经逐渐转变,因此农学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农学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教学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教学改革趋势。
1当前农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时设计较低
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农学专业在实验教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大多数学校都将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时设置在48学时左右,由于课时较少,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用,一些实验无法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对学生自身实验水平的提升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农学实验教学中,应首先在课时编排上进行改革。
1.2探究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
在传统农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运用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根据相关农学理论知识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由于对实验结果在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探究兴趣都相对较低。根据相关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经验可知,学生在进行实验环节时,教师如果为其构建一些探究性的农学实验,那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兴趣度都会随之提升。并且这种类型的实验环节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远比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强。因此 ,教师应当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为学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不通过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现代化实验教学环节。
1.3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单一
在以往的农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通常会运用PPT进行实验的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学生讨论环节以及多媒体演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也只限于多媒体,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说,还是从实验课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来说,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学生在该门课程中所进行的所有实验都需要在课堂上来完成。但在农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实验研究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并不适宜在课堂上短时间内或者室内来完成,因此造成最终的实验课程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2推进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农学实验的教学模块
在农学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在农学实验教学课时有限的背景下,教师可对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模块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整个学年的实验设计分为8大教学模块,共24次不同的实验,其中利用实验课时来开展的农学实验为14次,以专业内规定总课时为基准来完成。室外实践2次,其余8次实验可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且在开展过程中,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实时记录,为学生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作为数据参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8次学生课下的实验项目将其创设成为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教师在學生课余时间可通过实地或者网络通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指导。
2.2建构小组式翻转实验教学
在当前农学实验教学环节中,为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可在实验开始之前,利用手机终端中的APP或者小程序,为学生推送新课教学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可将自己在课下观看教学资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在课上询问老师。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并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整个流程的任务清单,并规定每个小组在固定时间内要将清单中所有实验任务完成并与班级中的其他小组进行汇报与展示。在展示完毕后,教师可将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一一评价,最终有效提升学生在该节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水平。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小组应运用自己的手机将小组内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并上传至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总结完毕以后,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再次查看,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翻转式实验教学课堂的建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2.3灵活优化考核方式
在对农学实验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该门学科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摒弃以往只注重书面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期末的考核体系建成为实验报告30%+APP线上学习打卡30%+现场期末综合性考核40%构成。其中,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报告共计14次,课下的实验报告共计10次,合计每个学生在期末应当有24次实验报告。这一分项的占比与学生的实验报告的质量以及实验记录有决定性的关系。APP线上学习打卡主要针对的是教师在线上为学生布置的实验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期末综合性考核期主要是采用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通过线上教学APP,为学生构建理论知识考核,在线下开展对其自身的实验操作考核。在理论考核中,学校可运用课程中心或者雨课堂等移动平台,根据题库随机为学生抽取一定数量的试题,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结束语:在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专业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为农学实验课程建构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期末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农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廷富, 王春虎, 邓伟峰. 推进农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4):30-31.
[2] 张永江, 刘连涛, 李存东. 农科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7, 02(v.29;No.112):91-94+103.
[3] 张宽朝, 蔡永萍, 江海洋,等.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7, 03:149-152.
[4] 郭公民. 北京农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进建议[C]// 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