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充分利用学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动手操作还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样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构建有效课堂发展学生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新的课标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人的发
期刊
摘要: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利用课堂器乐(电子琴)教学的优势,巧借器乐,在提升学生激发兴趣、锤炼意志、培养能力、体验成功、学会合作、认识自我等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器乐教学 心理素质 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心理素质
期刊
一、什么是活动课    “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打破了以前那样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体会文本、感悟生活。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增加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是对语文课堂的改革,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    二、发展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事项    1、转变人才观  要变过去只追求学生学习的高分数
期刊
摘 要:“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而学会阅读这一学习方法无疑就是掌握了终身自(治)学的最好武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形成用化学的观点去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能力 自学能力 学习效率    今天,教育再也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传授才是目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学会阅读无疑就是掌握了终身自(治)学的最好武器
期刊
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积累是发展的基础,积累是发展的前提,积累是发展的必经历程,所以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一年级学生走进积累,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在模仿中积累    一年级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练积累。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自己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
期刊
不少高三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让学生多练一点,则难以从紧张的课程安排中拿出足够的时间;少练一点,则学生的临场作文水平又难以提高。这一矛盾解决不了,押题套题等走捷径的现象就始终存在。然而,走捷径有时会束缚学生思维,让他们反而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进行高考作文备考,还是要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出发,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思想、能创新、善表达,临场拿到什么题
期刊
导入,即开讲、开场白,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首要的一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恰当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千篇一律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由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自己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快乐的感受是更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便成了“课堂教育素质化,素质教育课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