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随着病程的进展,多种机制参与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可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21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随着病程的进展,多种机制参与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可以葡萄糖依赖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并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长效GLP-1类似物和二肽酰肽酶(DPP)-Ⅳ抑制剂能够减少内源性GLP-1在体内降解,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而肾纤维化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内过度沉积。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骨骼肌占人类体成分的40%~ 50%,是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70%的葡萄糖通过胰岛素依赖的方式被骨骼肌摄取;同时骨骼肌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靶组织.现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内细胞器发生重构、外膜细胞退化及凋亡、肌膜下线粒体减少、肌细胞内脂质沉积、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比值降低等,在临床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骨骼肌萎缩等糖尿病骨骼肌肌病特征.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发病机制至今
肾移植术后监测病人的免疫状态,可以平衡免疫过度及免疫不足,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用量。监测病人的免疫细胞状态有很多方法,但都没有在移植工作中广泛运用。Cylex - immuknowTM技术
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重要死因之一。尽管普遍认为脓毒症是感染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失控阶段,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脓毒症属于免疫抑制阶段。脓毒症后免疫调节可导致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的改变,因此使患者更易受到二重感染。本篇综述主要概括了一些脓毒症后免疫状态的紊乱,包括炎症细胞因子谱的改变、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的功能改变、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细胞的改变。
骨钙素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非胶原蛋白,其分泌受到多种激素、维生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钙素与机体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具有调节脂肪含量、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一个血管保护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深入研究骨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甲状腺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也逐年增加.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有共同病因学说、癌前病变学说、淋巴细胞浸润学说3种观点,其中共同病因包括辐射、高碘、免疫及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等,在共同病因作用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患病率均升高.一些分子在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高表达,与甲状腺其他疾病存在表达差异,可预测桥
目前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虽然相关的动物和细胞实验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偏少,认识不充分,而且多数动物实验为了成功建造CIN模型,都预先使用了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
库欣病是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分泌过多ACTH,刺激肾上腺过度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所致.家族性内分泌综合征伴垂体ACTH腺瘤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及GNAS1基因突变相关.散发性库欣病的发病机制涉及PTTG、p27基因和激素相关受体、配体的异常表达,造成垂体ACTH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激素分泌.进一步了解库欣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功能性胰岛β细胞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因素.虽然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但大多数肥胖患者仍拥有良好的β细胞代偿能力,并不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以恒定的速率产生,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可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端肾小管被代谢.血清胱抑素C作为一种内源性标志物,可以较早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故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