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六例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SEG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SEGA的临床表现以高颅压和视力下降最为常见.CT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瘤内钙化.MRI扫描肿瘤实体部分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不均匀强化.4例经胼胝体入路,2例经额叶皮质入路,肿瘤全切除均成功,无手术死亡.随访10月~8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伴有结节性硬化,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SEGA的诊断,尽早手术治疗.SEGA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者预后良好.定期影像学检查对于跟踪室管膜下结节以及监测肿瘤复发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时空模式探讨不同知觉条件下情绪词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 11名受试者从事情绪词汇加工后呈现的面孔照片组合的面孔性别判别任务.对不同知觉条件下情绪词与中性词的ERP差异波采用2(知觉:非觉察、觉察)×2(情绪词:正/中性、负/中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结果 F值统计参数映像显示:(1)显著交互效应(知觉×情绪)主要出现在左侧额颞区及右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细胞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关系. 方法 分别采取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起病后或入组后第3、7、10、14天外周血CD34+细胞和血清VEGF水平.分析其关系. 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达峰值: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各时间点亦明显高于
一般认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瘫痪.大小便失禁和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等功能缺失是永久性的。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用药途径点燃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及caspase-3表达. 方法 分别采用海人酸腹腔注射(A组)和尾静脉注射(B组)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于SE终止后不同时间点取海马,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正常大鼠)比较. 结果 A组潜伏期为(97±11)min,神经
目的 探讨p53、p16和Rb在原发和继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表达的差异性及其意义.方法对28例原发、32例继发GBM和6例正常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b表达,并用RT-PCR和Westcrnblot检测其p53、p1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正常脑组织中无Rb表达,28例原发GBM中有6例表达缺失(21.4%),32例继发GBM中有4例表达缺失(12.5%),两者
目的 研究Ⅰ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y1.1)蛋白在大鼠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脑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观察比较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Nay1.1蛋向的表达.结果 在SD大鼠的海马中,Nay1.1蛋白在各区的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胞体上的表达均很微弱.而散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上则有很强的阳性表达.结论 SD大鼠海马区散在分布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综合预防性治疗对外伤后脑梗死(PTCI)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3~2007年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中型以上颅脑损伤患者纳入预防组(n=562),进行综合预防性治疗,包括减少止血药应用,保证入液量,及时手术和术中冲洗蛛网膜下腔,及时扩容及改善脑循环治疗:将1999~2003年收治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 的中型以上颅脑损伤患者归为传统组(n=420),比较两组PT
目的 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 方法 插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将1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再灌注6h、12h、24 h、48h、72 h五个时间段,再灌注后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立即分别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和生理盐水2 mg/kg.每12小时注射一次,用甲酰胺荧光法及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BBB
目的 通过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常温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48 h模型,缺血时间2 h.采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假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血标本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共33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损伤后4h、8 h、16h、24h、36h、48h分别检测患者动脉、外周静脉、颈静脉三处血标本中Fbg和D-dime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后4 h时Fbg值高于正常水平,此后出现降低,16h降至低于正常值.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