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水平的路径与方法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阵地,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等重要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传媒加速普及、数字技术不断革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站)必须紧紧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向、新特点,切实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文化馆(站) 服务水平 保障权益
  文化馆(站)作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水平的路径与方法对于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服务好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如期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服务水平是文化馆(站)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各地文化馆(站)结合实际,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设施网络,服务效能持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设置专项资金对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进行补助,各地文化馆(站)因地制宜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建设,以固定设施为主、流动设施和数字设施为补充的文化馆(站)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文化馆3326个、文化站40747个。文化馆(站)事业经费保障稳步提升,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二)完善管理体制,重点任务取得新成效。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截至2019年,2443个县级文化馆建成总分馆制。围绕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实践,形成了一批有益经验。浙江省温州市构建以“文化驿站”为特色的总分馆体系,60家“文化驿站”定期开展音乐赏析、戏曲表演、非遗体验等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分享体验。广东东莞、江苏张家港等地充分发挥总馆核心作用,县(区)文化馆围绕文化队伍培训、各乡镇文化品牌活动跨区域流动、文艺作品下乡演出等核心职能盘活基层公共文化资源。
  (三)坚持“以文化人”,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各级文化馆(站)要坚持发挥公共文化产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为基层群众打造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娱乐健身平台。众多地方文化馆(站)结合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实施标准,制定具体服务目录清单,大部分地方在国家和省级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做了增量,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服务品牌。比如成都市文化馆打造了“文化超市”、宁波市文化馆通过打造了“一人一艺”艺术普及活动品牌等。
  (四)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近年來,文化馆(站)在文化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和办法。比如安徽铜陵、马鞍山等地建设数字文化馆,运用VR、人脸识别等最新科技丰富服务项目,增强互动体验等。
  虽然成绩喜人,但文化馆(站)在服务效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文化馆(站)发展不平衡。从层级来看,省、市两级文化馆效能发挥较好,部分县级文化馆特别是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情况不容乐观;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投入大、效能较高,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一些文化馆(站)在人员编制和配套免费开放资金落实方面仍有很多困难。二是部分文化馆(站)设施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有的馆(站)选址不合理,不符合便利性要求,群众“用不上”;有的设施老旧、场馆面积不足、功能不齐全,北方寒冬无取暖、南方炎夏无空调;还有的农村“空心化”严重,文化设施“没人用”。
  二、提升服务水平是文化馆(站)的不竭动力
  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将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种种有利于文化馆(站)事业繁荣发展的条件正在汇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摸清家底、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应继续把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馆(站)事业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一)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让文化馆(站)开展服务有法可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让文化馆(站)具体工作有章可循。贯彻落实法律政策,为提高文化馆(站)服务水平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在继续组织学习培训的同时,文化馆(站)应将法律中确立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措施落实到位,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上,要以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与中央一系列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主动探索保障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推进服务水平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强化文化内涵和宣传教育功能。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阵地,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等重要职责,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文化馆(站)提升效能、开展服务,首先应做到导向正确,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做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的坚强阵地;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在组织文艺活动、讲座辅导、评奖评优过程中,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突出群众文化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加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使人们在求知、求乐、求美的过程中修身立德、向上向善。   (三)持续推进服务设施网络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国文化馆(站)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是发展的“短板”,县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设施老旧、设备亟待更新。经验表明,文化馆站建设重在积累,尤其要不断加强文化馆站硬件设施建设,健全文化馆(站)组织体系,巩固和拓展基本服务阵地,夯实事业发展的基础。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就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均衡配置、优化布局,修缮馆舍,补充设备,拓展文化馆(站)有效服务半径,彻底摆脱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办公场所形象,成为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持续推动总分馆制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综合效益,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和统筹调配,以集合优势破解文化馆(站)的“孤岛化”难题。
  (四)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文化馆(站)的服务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趋势,着力推进文化创新,提供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首先就是要抓好群众文艺创作,组织聚焦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群众文艺创作,努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同时,还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城乡基层服务项目,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包括广泛开展充满优秀乡土文化特色和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以兴民间艺术、育乡土人才的形式增强基层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
  (五)推进文化馆(站)社会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文化事业涵养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文化馆(站)的建设发展应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各类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也存在渠道不畅、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化馆(站)要用好现有的政策法律,对社会力量坚持引导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既要给予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国有单位以同等地位,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又要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围绕政治导向、服务内容、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加强监督,提高运营水平。比如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资助项目等途径,参与文化馆(站)建设,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丰富服务内容等。
  (六)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升级。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为文化馆(站)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文化馆(站)应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要依托国家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精准掌握文化馆(站)参与人群的特征和偏好,根据需求采用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等服务方式,实现数字文化资源订单式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网上评价反馈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增强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结语
  文化馆(站)提升服务水平是对接群众有效需求,改进薄弱环节的现实需要。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與不同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和资源的统筹,在设施上互联互通,在资源上整合融通,实现共建共享,综合利用,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方式,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努力实现服务供需对接、“适销对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加快推进文化馆站体系的现代化,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相适应,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进程相同步,与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相匹配,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2]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3]李宏,魏大威.文化馆蓝皮书:新时代文化馆创新发展(2017-201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4]曹树金,韦景竹,王惠君,刘翔,等.文化馆总分馆制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巍韡,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综合管理处,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站>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春山在望  我感到几个我,正在冬夜发芽  茂盛的根须如怒发  冲冠:富足、张扬又隐忍  一个想挣脱了生活局限  只为自由和美奔去  一个痴愣呆傻  沉溺在不能自拔的默哀里  其实没有谁死去,更没有谁能逃出  我一直隐没在多重的隐身人中  像一组矛盾体  一座废弃的灯塔  立在广袤、荒芜、无边无际的生机之中  一个世界泥泞的画像  仿佛牛头马面驾驭着一个人的身体  灰雁正迎接它的沼泽  它的叫声清越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美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让美术作品的审美及艺术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此外,创作者通过美术作品所要传达的艺术内涵也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并视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颜色及用色方式、技巧等来完善作品。本文就对色彩的主要分类、功能及意义与具体运用进行探究,以此为他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作品 色彩 运用  色彩是美术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构
福州大学化学专业是由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于1958年创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已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本文介绍了福州大学化学专业以卢嘉锡先生的“C3H3”作为教育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守正创新,通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举措,化学专业建设将嘉锡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要:舞台灯光是舞台美术造型的手段之一,在戏曲艺术中加强对舞台灯光的运用,不仅能够更好地烘托戏曲所要表达的氛围感、空间感、时间感,满足戏曲剧情的需要,还能提升戏曲的表现力、感染力。同时,舞台灯光的运用能丰富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戏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展示出不同的戏曲内容,使戏曲更具有灵魂。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  关键词:舞台灯光 戏曲艺术 作用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以地源热泵系统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温度场对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并通过An-sys软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中心距为2.5 m的地埋管换热
摘要:地方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展现了各个地方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底蕴,它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和提升,又和新的时代文化进行整合变成新的地方戏。本文将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吉林地方戏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吉林 地方戏 梨树二人转 黄龙戏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位置,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吉林省也产生了自己的地方戏。受现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吉林地方戏也在一定程
随着低温透平膨胀制冷机制冷量的不断增加,对整机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对制动端的关注仍然很低,制动端中制动叶轮是核心部件,制动叶轮的性能提升可以使整机性能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艺术工作是完善社会艺术专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的特点。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群众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的状况和做好群众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的意义,针对美术馆的艺术工作,提出关于新形势下美术馆如何做好群众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的一些优化措施,以期提高群众艺
冰浆是当前载冷和蓄冷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着良好的流动和换热性能.综述了冰浆在管道、泵等输配部件内的流动特性;探讨了含冰率、流速、初始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冰浆流动形态
一道闪电穿过我的身体  与一场雪相遇  我会放下身体里的寒冷  用暖爱冷  与一场雨相遇  我会放下眼睛里的泪水  用小爱大  与你相遇  我要偷走天空的一道闪电  让它穿过我肉体的黑暗  像一盏老旧的煤油灯  用忽明忽暗的火苗  照亮一座城池一幅木刻肖像画  此刻抬头,重峦叠嶂  山脊后的几朵白云倒映在湖中  有山有水,湖边风吹,水动,树也动  流水用一把刻刀修改了山河  随便修改的还有一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