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悟练结合的方法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比起传统方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而受益终身。悟练结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共鸣,在共鸣的同时感悟,并且在感悟中内化。通过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强化,使得阅读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悟练结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教师在对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语文阅读课程的过程也是学生体悟的过程。师生经过对阅读文章的比较、分析以及联想综合等一系列的思考活动,可以主动的开拓新的思路并且善于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文章产生新的认知。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感悟,使得他们语言丰富,知识增长,并且在文化的熏陶中陶冶了情操,逐步提高语文阅读的知识技能。
一、全情朗读,悟中生情
“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学生全情投入朗读,能够逐渐掌握课文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露出来的情感,原本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经过朗读折射出情感与智慧的光辉。教师可以集中组织或在课前几分钟举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尽量熟读,最好能背诵下来,朗读时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最佳。
比如,朗诵四年级教材中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究竟是为什么、?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课时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学生真正读懂、读出诗歌的味道,就会被诗人绵长的思乡情感所打动,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自然而然就和诗的意境相配。
二、以练为基,想象创新
一篇文章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可能会选取多个角度与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对事物进行联想。学生通过对课文描述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小学的一篇课文《小小的船》中,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很多叠词来对景物的色彩和形状进行描写。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同时,可以构建出美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叠词,比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从文章的用词表述上读好韵文。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由文章描写事物对象的色彩和形状等方面去展开联想。小学生会得出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闪闪的星星像宝石”、“蓝蓝的天空像大海”的结论,同时我们鼓励小学生说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内容,从而进行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即兴的选择身边的形象鲜明的事物,,来说说“像”。这样一来,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品味字词,以读促悟
优秀的文章的遣词造句是十分讲究和富有韵味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字词,而不要一手包办式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让学生失去自己思考、探寻的乐趣,也全然破坏品读文章的乐趣。古典诗歌对字词的使用十分精妙,有的甚至是作者呕心沥血所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作这首诗的时候,用了一个“疑”字,一个“举”字,成功的反映了一个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还有很多优秀文章的用字、用词值得细细品味,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鉴赏。
四、联系语境,发挥想象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具体的环境,比如周围有几个人、都说了什么以及每个人都表情、动作等都是语境。如果把语言孤立出来,不联系语境就很难理解。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大脑根据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说的话、阅读的文字都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排列,如果没有想象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比如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为《生命 生命》,文章在第一段直接开门见山:“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究竟什么是生命,而是通过另一段故事的描述:“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的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得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是它挣扎着,激励鼓动翅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没能直接得知生命是什么,但是通过联系语境,我们通过第二段的学习,从飞蛾的故事上思考得知,其实生命就是一种强烈的生存下去的欲望。这样的文章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含义,可见语境在阅读文章中对理解语言的重要性。
总之,阅读教学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时候,如何教会学何阅读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红书.读、悟、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J].快乐阅读,2012(2)
[2]刘龙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悟.[J].科海故事博览,2013(7)
【关键词】悟练结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教师在对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语文阅读课程的过程也是学生体悟的过程。师生经过对阅读文章的比较、分析以及联想综合等一系列的思考活动,可以主动的开拓新的思路并且善于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文章产生新的认知。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感悟,使得他们语言丰富,知识增长,并且在文化的熏陶中陶冶了情操,逐步提高语文阅读的知识技能。
一、全情朗读,悟中生情
“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学生全情投入朗读,能够逐渐掌握课文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露出来的情感,原本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经过朗读折射出情感与智慧的光辉。教师可以集中组织或在课前几分钟举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尽量熟读,最好能背诵下来,朗读时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最佳。
比如,朗诵四年级教材中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究竟是为什么、?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课时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学生真正读懂、读出诗歌的味道,就会被诗人绵长的思乡情感所打动,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自然而然就和诗的意境相配。
二、以练为基,想象创新
一篇文章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可能会选取多个角度与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对事物进行联想。学生通过对课文描述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小学的一篇课文《小小的船》中,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很多叠词来对景物的色彩和形状进行描写。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同时,可以构建出美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叠词,比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从文章的用词表述上读好韵文。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由文章描写事物对象的色彩和形状等方面去展开联想。小学生会得出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闪闪的星星像宝石”、“蓝蓝的天空像大海”的结论,同时我们鼓励小学生说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内容,从而进行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即兴的选择身边的形象鲜明的事物,,来说说“像”。这样一来,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品味字词,以读促悟
优秀的文章的遣词造句是十分讲究和富有韵味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字词,而不要一手包办式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让学生失去自己思考、探寻的乐趣,也全然破坏品读文章的乐趣。古典诗歌对字词的使用十分精妙,有的甚至是作者呕心沥血所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作这首诗的时候,用了一个“疑”字,一个“举”字,成功的反映了一个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还有很多优秀文章的用字、用词值得细细品味,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鉴赏。
四、联系语境,发挥想象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具体的环境,比如周围有几个人、都说了什么以及每个人都表情、动作等都是语境。如果把语言孤立出来,不联系语境就很难理解。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大脑根据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说的话、阅读的文字都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排列,如果没有想象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比如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为《生命 生命》,文章在第一段直接开门见山:“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究竟什么是生命,而是通过另一段故事的描述:“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的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得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是它挣扎着,激励鼓动翅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没能直接得知生命是什么,但是通过联系语境,我们通过第二段的学习,从飞蛾的故事上思考得知,其实生命就是一种强烈的生存下去的欲望。这样的文章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含义,可见语境在阅读文章中对理解语言的重要性。
总之,阅读教学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时候,如何教会学何阅读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红书.读、悟、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J].快乐阅读,2012(2)
[2]刘龙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悟.[J].科海故事博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