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题画诗的诗学阐释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好问题画诗注重“梦”的意象,借助“梦”将画图内外沟通,达到遣怀之效。又以“天机”作为其论画的关键名词,以此来判别画家高下。題画诗的创作时间与《论诗绝句》不一,元氏自身的思想亦有变化,诗画理论合观,可以对其文艺观有所补充。
  【关键词】:梦;天机;诗画理论
  文人题画诗自宋代以后便蔚然成为大观。元好问生逢金元之交,题画诗的数量亦甚是可观,在元好问现存1400余首诗歌中,有近200首诗爲题画诗,占全部诗作七分之一强。历代学人评元好问诗学观大多不离《论诗绝句》,对其题画诗却鲜有问津。元好问题画诗上承苏轼,下启王恽,堪为宋元文人论画的一个关节,探考其中的精神内蕴与审美准则,对于宋元画论的贯通有所臂助,亦能更好地见出元好问创作的全豹。
  一、“画图唤起扁舟梦”——借“梦”平胸中块垒
  宋元题画诗中,题诗者不总限于描摹图画内容,而是常借此自抒胸臆。[1]元好问的题画诗,亦不拘囿于图画表象,常自画里引向画外,开辟个人的情感天地。他的诗中多有记梦之作,“梦”字更是俯拾皆是,可视为其诗作的一个重要意象。而在其题画诗里,“梦”愈发凸显为一个绕不开的符号。
  依照弗洛伊德所持观点“梦是欲望的表达”出发,“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相关联”,[2]元好问的题画诗中出现的“梦”,亦是借观图抒胸中未成的愿望。如“老木高风作意狂,青山和雨入微茫。画图唤起扁舟梦,一夜江声撼客床”。[3]元好问一生经金元两朝,饱受世事羁累,“皎日覆盆千古案,余生九死百年身”便是其一生写照。正因如此,泛舟于江渚之上,笑傲于尘世之外,自然成为元好问郁悒中的理想生活,但这亦不过是做梦而已:“白发刁骚一秃翁,尘埃无处避西风。野麋山鹿平生伴,惆怅相看是梦中”。[4]欲与野麋山鹿相伴了却残生而不可得,只能在梦中完成,难怪会“惆怅”了。元氏在题画诗中反复提到梦(画图)与现实的疏离,旨在点出画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由画中之逍遥自在,反衬自身在俗世的纠缠。
  抛开画本身进行评点,这在宋元题画诗并不罕见,反倒是题画诗的一大转变。自此以后,许多文人在画轴上题辞,并非以诗解画,而是借画题诗:“明清之后,有的画幅上绘画形象已退至次要位置,只是洋洋洒洒、感慨系之的借题发挥而已。有时画不成品,倒是题辞成了胸中积郁全然泄尽的主角。”[5]元好问题画诗亦往往如是,他诗中的“梦”,便是用以消解胸中积郁的无奈之辞。梦境之于元好问,是一片武陵桃源般的净土,“牧笛无声画意工,水邨烟景绿杨风。题诗忆得樗轩老,更觉升平是梦中”[6],元好问所冀盼的太平之世,终其一生亦未得一睹,见到故人完颜璹的画稿,自不免百感交集。“梦”在此成了一道纽带,连结了现实与图画、过去与如今,最后化成一幅虚无飘渺的图景,承载了元氏的满腹忧思,却又淡淡地不动声色,于含蓄里饱蕴深情。
  纵观元氏的题画诗,但凡出现“梦”字的诗作,其情绪总含有若有若无的惆怅之意,而其所题图画,亦大多是凄清幽静之作,“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休道画工心独苦,题诗人也白头生。”[7]又如“雨润烟浓十二峰,云间合有楚王宫。遥知别后西州梦,一抹春愁浅淡中。”[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好问题画诗对于“梦”字的反复运用,绝非一时兴起,随意挥洒,而是颇有法度的。“梦”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寄寓了元氏的沉郁之思。
  二、“笔到天机意态闲”—— 性灵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天机”语出《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指的是灵性,后多指自然的秘密。元好问题画诗中的“天机”则多指画家性灵与万物的交融无阻,乃是元好问对于画家的盛赞之辞。“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云兴霞蔚几千里,着我如在峨眉巅。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9]范宽山水素以雄健著称,“着我如在峨眉巅”云云,更是极力表现画图的移情之力。这等移情大力便来自于范宽山水的“天机全”,即画家的性灵融会于所画之物中,达到神而明之,物我合一的境界。又如卷四《奚官牧马图息轩画》云:“息轩笔底真龙出,凡马一空无古今。安闲自与人意熟,潇洒更觉天机深。”[10]杨邦基笔下的马,既有真龙的意气神韵,又潇洒温婉,元氏之所以称其“天机深”,便是自然造化与人工技巧相吻合,使画面看来生气勃勃,丝毫没有生硬呆滞之感,方能产生造化神奇的赞叹。
  元好問论画,若以“天机”二字作评,则此画必极得其心。如“江云滉滉阴晴半,沙雪离离点江岸。画中不信有天机,细向树林枯处看。”[11](卷四《王右丞雪霁捕鱼图》)对王维画作甚是推崇。苏轼论王维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遂成定评。元氏未入坡公窠臼,将眼光落在细处,疏林中的“天机”当是指画境所体现出的清冽之意,更有王维独特的禅味。由此可见,元氏的“天机”,是画家体悟自然后呈诸笔端后所透出的独特韵致,能令观画者产生移情作用的一种近似于“顿悟”的观画体验。“天机”可看作是元好问画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词汇,是画家性情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产物。
  画中是否藏有“天机”,是元氏论画的关键,亦是判断画家高下的准则。李成、范宽二人同为郭若虚所推崇北宋山水“三家”,在元好问眼中,却有高下之别。关于李范二人的比较,米芾以为:“(范宽)品在李成上”,[12]卷三《密公宝章小集》后自注:“宋《画谱》山水以李成为第一。国朝张太师浩然、王内翰子端,奉旨品第书画,谓成笔意繁碎,有画史气象,次之荆、关、范、许之下。”[13]元好问本人亦持李不如范之论。这其中的差别,纵观元氏全集,便是在于“天机”。卷十二《赵大年秋溪戏鸭二首》其二:“画家朱粉不到处,淡墨自觉天机深。卖酒庐边见崔白,王孙真有五湖心。”[14]崔白之流与赵大年相比,技艺上未必难望其项背,元氏在其后自注:“米元章《画史》:‘赵昌、王友、崔白,但可为酒家遮墙耳。’”[15]说的便是其胸无天机,因而与真正第一流的画家相比,自有霄壤之别。   三、“遗山诗境更高寒”——《论诗绝句》的补白之笔
  元氏诗作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论诗绝句三十首》,自来为学人所重,《论诗绝句》作于元好问二十八歲,当属元氏前期作品。元氏四十四岁时金朝濒于覆灭,他本人亦经历了汴京的围城之役,更在城破后被俘。[16]身历亡国,作为遗民入元的遗山,心境自与青年时大异。中国文人在失意时,常向老庄或禅学趋近,元好问亦不能免。狄宝心先生指出:“元氏身处金元动乱之际,为使社会有序久安,特重儒家诗教中温柔敦厚的教化作用,故对苏诗之喜笑怒骂,纯任一己之情的抒发多有不满。文人绘画多写山林隐逸的个人情趣,不像诗歌那样重视教化功能,所以元氏的畫论重情趣传神而对其论诗标准“情性”中的“性”(善) 较少涉及。”[17]诗画有别固是遗山诗画理论不一的要因之一,但一部分题画诗与《论诗绝句》创作年代不同,思想有所变化,亦需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从元氏现有的题画诗来看,其内在思想较之《论诗绝句》更为复杂,亦更强调创作的主体意识。在题画诗中,元氏一反《论诗绝句》中“温柔敦厚”的创作观,常出任情之语,如“竹帛功名一笔无,残年哪复计荣枯。青山未得携家去,惆怅题诗是画图。”[18]又如:“黄陵祠下雨如绳,老笔题诗想旧曾。今日图间见晴景,依然愁绝夜船灯。”[19]何尝不是含辛之语?再如卷十一《家山归梦图》(其三)云:“游骑北来尘满城,月明空照汉家营。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20]“一片伤心”云云最早见于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中“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后人喜用此句者甚多。遗山在此用此句,则自伤身世之意满溢,比起“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叫横槊建安中”[21]等豪语,读来沉郁厚重得多。而比较元氏前后两期诗作,这种风格差异亦可一目了然。
  元好问题画诗中多有禅语,卷十三《乔夫人墨竹》其二云:“只待惊雷起蛰龙,忽从女手散春风。渭川云水三千顷,悟在香严一击中。”[22]极赞乔夫人画竹给人“顿悟”的观感,将“三千云水”集于“一击”,自有醍醐灌顶之感。又如卷二《萧寺僧归横轴》:“山空秋草寒,露暗光已夕。悠悠松门月,静照禅客入。遥知夜堂深,疏钟动幽寂。”[23]元好问甚崇王维诗画,此诗亦颇有摩诘神韵,在遗山其他诗作中,这类写禅之作亦不多见,而在其题画诗中,却偶有得之。可见题画时的元好问,比起写作《论诗绝句》的元遗山,胸中多了几分“高寒”的凛冽之气。而这,亦是元好问晚年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
  元好问的题画诗,“梦”的偏好运用在其中格外突出,成为理解其诗的关键之匙,反映出元好问的从观画中得到的慰藉。他借助画图中的“梦”,抚平心中的种种伤感之意。而他注重“天机”的评画观,又构成了其鉴赏论中的核心概念,对于画作的高下,主要看的是作家有无“天机”,即是否能将自己的性灵与观察之物融二为一,诉诸笔下。这两类诗作,在元氏题画诗中最具典型性。又因为元氏大部分题画诗与《论诗绝句》创作年代相去甚远,因此其理论差别亦大,可作为元氏艺术论的一个重要补充。拙文以为,元好问的诗画论只有合观,才能见出其美学理论的全貌,因此,论元只提《论诗绝句》而不言其题画诗,是欠妥的。
  注释:
  [1]此论见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伍蠡甫、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3]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一,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4]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四,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5]汤麟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6]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四,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7]同上,卷一一。
  [8]同上,卷一三。
  [9]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10]同上,卷四。
  [11]同上,卷四。
  [12][宋] 米芾:《画史》,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13]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14]同上,卷一二。
  [15]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二,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16]参阅施国祁:《元遗山年谱》,施国祁注:《元遗山诗集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狄宝心:《元好问题画诗中画论观初探》,《文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18]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19]同上,卷一三。
  [20]同上,卷一一。
  [21]同上,卷一一。
  [22]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一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23]同上,卷二。
  参考文献:
  [1]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4]缪钺,自题元遗山年谱汇纂(其四)[M],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5]汤麟编,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2009
  [6]米芾,画史[M],(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8]狄宝心,元好问题画诗中画论观初探[J],文学理论研究,2010(2)
  作者简介:张珮珮(1991.1—),女,河南安阳,安阳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我爱你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美声歌曲,先由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在电影《海外赤子》首唱,得以流传开来,之后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应运而生。但廖昌永演唱则用了独到的方法和技巧,完整的诠释了作品的内涵,在深度上又做了大但的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本文拟通过廖昌永的演唱逐渐展开其技巧方法的运用,突破创新秘要做破解,即是文章最终目的。  【关键词】:后背唱法;定位基音;秘要破解;结束语  廖昌永是世界公认拿
期刊
【摘要】:雕塑作为景观设计中无法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形式在景观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雕塑和园林景观的共同发展过程中,雕塑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形态面貌,而且雕塑与景观的关系愈趋紧密结合,在本质上达到和谐与艺术性的统一。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除植根于丰厚的园林传统外,还受到现代艺术的极大影响,逐步从“从属、配饰”的关系向整体统一的风格演化。  【关键词】:现代雕塑;公共艺术;景观雕塑  一、现代雕塑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灵魂上的交融,在演奏单簧管是,作为音乐的传递者,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将这种艺术表达出来然后再传递给听众,让他们也能都感受到单簧管演奏的魅力。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技术;艺术情感表达  引言  单簧管作为出场率最高的木管乐器,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作为移调乐器,其音乐表现力强,对演奏技法的要求较高,不同的
期刊
【摘要】: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只注重工艺品的生产与销量,不注重设计,导致工艺品外形粗糙简陋,或矫揉造作繁缛不堪。工艺美术运动后,日本浮世绘作为一股清流,进入欧洲美术界,与前卫设计师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影响了大批欧洲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从而出现了新的艺术设计潮流。  【关键词】:浮世绘;新艺术运动;威廉莫里斯;  东方各国对欧洲的艺术与文化都或多或少的产生过影响,而影响最深的当属日本。日本艺术对世界艺术
期刊
【摘要】:奈达(1964)将意译定义为包含动态等价的翻译,与以形式等价为目的的直译进行区分并理论化。笔者为探究两种等价间的平衡关系,以《哥儿》的刘振瀛、林少华两个汉译本为例,根据汉译结果对译本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对译文的两种等价关系的运用进行考察。  【关键词】:等价理论;被动句;小说汉译  一、被动句汉译与形态等价  奈达指出形式等价“并非遵守文本结构”的完全一致。考虑到日文与中文的语顺差异,两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区域规划和设计系统中,居住区绿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了自然和人和谐共生的大通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伴随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求愈来愈高,建设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在快速的发展中,问题也是日益突显。如何改善因快速发展而导致的问题,营造更具有视觉审美和功能舒适的环境景观,已经成文不可回避的设计任务。本文尝试将公园的造景手法,移置于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试图探索更符合人居住的设
期刊
【摘要】:日语中词尾数量众多,而且用法多样语义丰富。与对于其他汉语系词尾的研究相比,将「-上」作为焦点的研究并不多,换言之,对「-上」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本论文将汉语系词尾「-上」作为了研究对象。本文按照「-上」的前接词干(以名词为主)的词义用法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将「-上」的名词词干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从少纳言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和国会会议记录检索系统获得例文文本和「-上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拟以情感类心理节目为切入点,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貌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将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从语类分析法来解构不礼貌。  【关键词】:身份;不礼貌;《爱情保卫战》;语类  《爱情保卫战》中情感导师构建了怎样的身份,为何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为节目带来高收视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以身份构建和语类分析为框架,研究媒体语类身份构建与不礼
期刊
【摘要】: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動过程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编辑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是编辑活动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从性质上看,它具有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的双重属性,因为编辑活动本身就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的多种层面。  【关键词】: 期刊编辑;编辑美学;美学修养;数字美学  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参与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播的编辑活动其外延也在不断地
期刊
【摘要】: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其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众多演员努力探寻和求解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二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是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舞台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从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分析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性的给出了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蕴含;关系;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