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通过试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培养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和互动;企业人士参与学校建设和教学创新,令企业和学校在产学研的合作中共同受益,成为技能人才的劳动者要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更新技能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企业人士的再教育和在校生教育的融合也是一项好的尝试。
关键词:职业教育;再教育;技能人才;工学结合
一、校企联合培育技能人才要加强互动
国家发布关于进—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更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机制及社会导向将逐步形成。在政府和行业的协调领导下,密切校企多渠道合作,职业院校在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接受人才继续教育等方面能够大有作为。校企长期合作有利于学校连续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合作离不开双方人员的互动。
职业院校只有根据行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发展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层、多方互动,密切教学和人员联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培育和再培训高技能人才做出更大成绩。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服务,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的实践教学互动模式。
企业需要的是优秀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仅仅靠传统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要加快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服务企业的功能,利用学校师资的智力资源,着力为企业培养出既有良好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为企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企业和社会人才要树立参与教育的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依靠教育培训,提高能力建设”成为企业的理念,重视人才、支持教育、参与培养培训过程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合作变成校企双方的共同呼唤和内在需要,校企合作才能持久、和谐发展。
二、工学互动有助于提高技能水平
(一)引入企业运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要造就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职业学校要主动地开展校外合作,在提高学员技能水平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工作,如吸引专家成立专业或产学建设协会,把学校开放到工厂、企业,校内则建立符合课程设计的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增加学生顶岗实践机会。学校进入企业办学,也便于发现企业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和企业的攻关课题,开展应用性科技服务,加深合作的深度。
教学部门要参考企业的需求、生产操程和技能要求,改革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评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层运行。要丢弃过时的教学模式,尝试以前没有但接近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拟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削减理论学时,提高实训的比重,上课应多运用启发式、行动引导型教学手段,积极推行学分制、弹性课时、考证制度。实践课程一定要让学员动手操作,多练习,从实践中学技能、提问题、找答案,实践课程要仿真企业行为。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以职业能力为主体的综合能力,学校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教师,学员走进企业环境、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深入企业,培养教师工学相融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重要角色,要教会学生首先要自己会讲、会做。“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办法、专兼职教师结构以及教师管理体制等都要改革,努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要积极依托企业资源,制定有效的师资培养计划,将心设计教师培训方案,让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参与到生产现场工作,书本知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教师们在企业运作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学会与书本知识结合,保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技能水平,课堂教学才能言之有物。尝试让教师下企业,到企业中感受生产的要素,教师了解得越多,所设计的课程越与实际要求越一致,教学才能心中有数。
(三)让学员在工学互动中快速成为技能应用人才
学校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品德修养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进取精神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要培养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企业第一线操作人员,应让学员多了解专业相关技能,进行多工种的学习,放宽学员根据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参加实践课机会。接受培训的学员也要积极思考,与教师、企业来人互动,共同设计、开展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手脑结合的操作能力。
(四)劳动者要深刻领会再教育的意义并在产学研互动中提升自己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效果,加强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学校要邀请企业高素质人士参与教学,让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实践课程甚至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企业来人与专业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设计课程,从不同视角讨论问题,共同进步。
企业的优势在于实际应用,学校的优势在于系统培养,当企业人感到知识缺乏就要参加再教育,有工作经验的学员还能影响在校学生,学员再教育和在校生教育的融合也是一项好的尝试,比如可以一起上课、实习、交流。通过校企更深入地合作办学、共同发展,发挥企业人士与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让职业院校特色更加突出,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面向未来,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必然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创造和谐的环境,既要完善外部机制,为双方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健全内部运作模式,使人才的互动促进校企的共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部门要给予支持,企业也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全社会的责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07JT089)成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再教育;技能人才;工学结合
一、校企联合培育技能人才要加强互动
国家发布关于进—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更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机制及社会导向将逐步形成。在政府和行业的协调领导下,密切校企多渠道合作,职业院校在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接受人才继续教育等方面能够大有作为。校企长期合作有利于学校连续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合作离不开双方人员的互动。
职业院校只有根据行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发展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层、多方互动,密切教学和人员联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培育和再培训高技能人才做出更大成绩。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服务,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的实践教学互动模式。
企业需要的是优秀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仅仅靠传统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要加快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服务企业的功能,利用学校师资的智力资源,着力为企业培养出既有良好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为企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企业和社会人才要树立参与教育的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依靠教育培训,提高能力建设”成为企业的理念,重视人才、支持教育、参与培养培训过程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合作变成校企双方的共同呼唤和内在需要,校企合作才能持久、和谐发展。
二、工学互动有助于提高技能水平
(一)引入企业运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要造就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职业学校要主动地开展校外合作,在提高学员技能水平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工作,如吸引专家成立专业或产学建设协会,把学校开放到工厂、企业,校内则建立符合课程设计的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增加学生顶岗实践机会。学校进入企业办学,也便于发现企业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和企业的攻关课题,开展应用性科技服务,加深合作的深度。
教学部门要参考企业的需求、生产操程和技能要求,改革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评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层运行。要丢弃过时的教学模式,尝试以前没有但接近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拟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削减理论学时,提高实训的比重,上课应多运用启发式、行动引导型教学手段,积极推行学分制、弹性课时、考证制度。实践课程一定要让学员动手操作,多练习,从实践中学技能、提问题、找答案,实践课程要仿真企业行为。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以职业能力为主体的综合能力,学校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教师,学员走进企业环境、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深入企业,培养教师工学相融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重要角色,要教会学生首先要自己会讲、会做。“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办法、专兼职教师结构以及教师管理体制等都要改革,努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要积极依托企业资源,制定有效的师资培养计划,将心设计教师培训方案,让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参与到生产现场工作,书本知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教师们在企业运作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学会与书本知识结合,保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技能水平,课堂教学才能言之有物。尝试让教师下企业,到企业中感受生产的要素,教师了解得越多,所设计的课程越与实际要求越一致,教学才能心中有数。
(三)让学员在工学互动中快速成为技能应用人才
学校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品德修养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进取精神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要培养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企业第一线操作人员,应让学员多了解专业相关技能,进行多工种的学习,放宽学员根据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参加实践课机会。接受培训的学员也要积极思考,与教师、企业来人互动,共同设计、开展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手脑结合的操作能力。
(四)劳动者要深刻领会再教育的意义并在产学研互动中提升自己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效果,加强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学校要邀请企业高素质人士参与教学,让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实践课程甚至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企业来人与专业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设计课程,从不同视角讨论问题,共同进步。
企业的优势在于实际应用,学校的优势在于系统培养,当企业人感到知识缺乏就要参加再教育,有工作经验的学员还能影响在校学生,学员再教育和在校生教育的融合也是一项好的尝试,比如可以一起上课、实习、交流。通过校企更深入地合作办学、共同发展,发挥企业人士与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让职业院校特色更加突出,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面向未来,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必然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创造和谐的环境,既要完善外部机制,为双方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健全内部运作模式,使人才的互动促进校企的共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部门要给予支持,企业也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全社会的责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07JT08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