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的目标,使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来沟通师生感情,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
  课堂上,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所“问”之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地方,要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略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要紧扣教材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重点、难点,有计划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努力使提问成为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只有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思维活动,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表明:学生思维是从遇到问题开始起步的。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抽象思维训练,从而带动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就必须在问题发现和设计上大做文章。又因为教材重点是构成学科知识的主体框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内容。所以语文课堂提问必须紧扣这些重点,经过精心设计,在什么地方提,提什么,以什么方式提,这才是提问的关键。如在教《老山界》一文时,如果直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积极性将全无。不妨根据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提出几个小问题:(1)“难”表现在哪些方面?(2)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反复研读课文,能够比较迅速地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上,而红军战士又是以苦为乐、等闲视之的,进而深入挖掘,便能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表现了红军战士勇敢、镇定、乐观的革命精神及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样,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大题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语文教师切忌流于形式地问“是不是这样”、“懂不懂其中道理”等一类问题,同时也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否则,提问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有思有疑,急于弄清楚问题的当口来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二、要把握火候,启发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信息进而运用思维加工信息的过程。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提问,把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去释疑,使学生在“愤”与“启”,“悱”与“发”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和消化,以达到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鲁迅作品《孔乙己》这篇课文最后一节时,当教师读完“——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后,全班同学一定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他们会顿时沉浸在思考中。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学生定会纷纷发表意见,谈看法,有的说可能老死了,有的说可能饿死了,也有的说可能冻死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教师逐步由现象统一到本质上: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致死的。这样把握火候的提问,既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三、问题应大小得当,难易适中。教师的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问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但不超越大纲要求;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把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而使之易于回答,增进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间回答不上来时,千万不要急躁,而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认真思考。同时适当启发,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出来,避免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压抑,影响继续听课。在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大小得当,难易适中。既应该难不住他们,是能够回答的,又应该有思考的余地,需要经过努力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够得着”。问题太深,“死水一潭”,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只有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才会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思维。为了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其本人的学习基础上前进,那么提问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别。水平低的答简单问题,水平高的答较难问题,这对满足他们各自的求知欲望,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设计的问题太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很容易出现“启而不发”的局面。如果设计的问题太浅,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答出来,这样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远雷  时间应该是下午,初秋的草地  你躺在斜坡上,帽子盖住了脸  你读的浪漫小说被抛在一边  杯子里的水还剩下一半  一盒蓝莓还没吃完,还没有变软  你的狗微微抬起头,先于你  听到了远天隐隐的雷声  你浑然不觉,灌木的绿色在加深  你如此深怀信心  草根间的昆虫依然在摩擦翅膀  远处看不见的村庄和乡村教堂  依然安静地存在着  雷声更像是一种保证,一切都存在着  酒不会变酸,季节的轮回遵守着 
以松树为镜  照見我略弯的脊背  以荷花为镜,照见我  裤腿上隐约的泥斑  以骆驼为镜,照见我  不够坚韧,不够耐心  我还得以蜜蜂为镜  照见我,距勤劳相去甚远……  庆幸与万物同行  我不至于糊里糊涂地生  又糊里糊涂地死……  我们在雨中收玉米  我们踮起脚尖,撕开包裹玉米棒子的外皮  把玉米棒子  装进袋子,然后踩倒秸秆  我们不停地重复  同样的动作  直到所有的玉米棒子  都装上车,走
1  走过乡间阡陌的人 都知道泥土芬芳  知道一代又一代繁衍的生命 一个村落  和另一个村落的距离 就是村里人与  命运的距离  厚厚的泥土将沉默的心深深植根  它离不了耕种的人 一颗轻微的种粒落下  大地就布满春色  2  那些裁剪春色的乡间小路氤氲坎坷  总带有晦涩的泥泞这些牛羊啃食的地方 曾經被祖先  走过一万遍的路 一再弯曲  把村民的希望盘绕  一寸土路的延伸向往着伸出一寸的触角  平原
好似一个眼神  只一瞥  就烙在记忆中  瞬间消失的美丽的眼神  或如刚入梦境  正在快乐时  被别人叫醒  或如突然想起一件事  心悸动了一下  并没有人察觉到  身份证  这个我不是我  这是若干年前办身份证时的我  这个我的确是我  那18位数字就是印证  有一次我乘坐飞机  年轻的女检票员反复看我的脸  并与身份证上的照片对比  她好像在问:  你,是不是身份证上的你  我在心里对她说: 
村里的人是守望者   每一次守望,与大地倾心交易   飘扬的羽毛铺开净化的大道   空城街上的樱花露出气息   落在大地,没有丝毫动静   村庄的人也是阅读者   我们捧起丰硕田野,向英雄嗦望   好比满眼成长的小麦、玉米、水稻   無论是过去的、现在的   村庄里的人还是盼望着   将眼上柳絮的缠绵揽起   吹去江城春的消息   只要住在大自然,就有不会熄灭的春天   在守望村庄的人都是北方的播
还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飞出来的那一只  黑色的燕子是童年遗留下的倒影  一口一口叼来细小之物  冰冷的墙壁開始升温  它们足够淡定,保持俯视的角度  以轻盈的姿势示人  建筑一个结构完整的家  奶奶进门时抬起头,想起爷爷曾说过的话  “燕子筑巢的人家就是好人家。”  致大海  天空之下一无所有  除了你的心跳  你一定是聆听了太多人的心事  才如此悲伤起伏
白茅   仿佛在瞬间里   有着香甜味的稚嫩就升级为成熟   渐渐打开的身体   越发地接近了传说里的样子   理想里的一切都在伺机而动   听着自己体内血液欢快的奔流声   它时常会有想飞的冲动   只差一阵风了吧   它有时这样想,但每次都很忐忑   六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   很奇怪,它分明更加想念那一阵风声   每一种曲意都自成气候   尘寰,有时更像一个   无覆盖的储物箱   阳光照射不
未曾羡慕春暖花开  也未曾留恋灯红酒绿  唯有淡淡的姿色  让我冲动又无力  我愿我是醉人的妩媚  收获一串串花瓣  我愿你是温馨的微笑  收获一缕缕冬日的阳光  鹤的迁徙  九月,天空是瓶中之蓝  从北向南轮回在秋风生存与消亡的博弈  凌空放肆地藐视山河大海  千里万里,你写下千年壮观的画面  一对对睡在风中的羽,舞动整片人烟荒芜的景致  萧瑟的秋瘦了落日红霞,瘦了粉影醉鸣的羽翔弄影  白云的朝
在一座山的夹缝中  寻找野人的踪迹  寻找石头对天空的喊话  在一条河的夹缝中  寻找一条鱼的进化史  寻找一些被漂白的真相  在一本书的夹缝中  寻找唐风宋韵  寻找前人遗落的故事  在生活的夹缝中  寻找温饱  寻找生存的希望和所谓的意义  这个世界被压成一道道缝  害怕被压扁,我们怎么走得进去  一枚红叶  把全部情感注入血脉  把生命压缩成一枚红叶  飘动,在你的仰望里  让你的目光解读那
在我不知道的地方  我总怀疑那里没有星光和月亮  后来你去了我不知道的地方  我相信你一定为那里带去了它们  因为在目之所及的夜空  我再也看不到星的光和月的亮  黑夜填平了许多  填平了我的空房子和空房子里的空酒杯  唯独填不平  谁深夜里的一声叹息  我曾有幸看见过自己  在不长不短的半生时光里  我曾有幸看见过自己,几次  一次,我看见自己  荡漾在一面碧色的湖里  一起一伏,終被风吹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