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老参地不能连作,是当前国内外发展人参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目前还不够清楚。据日本报导,老参地不能栽参是多因子引起的,如土壤结构破坏、病原菌积累、营养物质缺乏、参根分泌代谢产物的影响等。老参地是否缺乏营养物质?为此,我们对吉林省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 微量元素在动植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对动植物的正常发育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近年来已被很多科学工作者所证实;尤其对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参地不能连作,是当前国内外发展人参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目前还不够清楚。据日本报导,老参地不能栽参是多因子引起的,如土壤结构破坏、病原菌积累、营养物质缺乏、参根分泌代谢产物的影响等。老参地是否缺乏营养物质?为此,我们对吉林省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 微量元素在动植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对动植物的正常发育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近年来已被很多科学工作者所证实;尤其对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获得增产起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就贯通相遇点在允许限差内的变化范围进行初步探讨.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井下测角在贯通水平重要方向上的允许限差M_zβ限与预计的井下测角在贯通水平重要方向上的预计误差M_zβ预之间的差值M_xβ储,求出相对于原设计的贯通相遇点K的允许变化范围(或区间)·这样,只要贯通相遇点K的变化在这一范围之内,那么原误差预计就仍然适用,而无需重新进行误差预计.
一九六三年春,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年会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小组发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项目的五篇论文,给工程界以很大的震动。当年Ivan Sutherland发表了题为“SKETCHPAD-Ag 种人机对话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在10—15分钟内完成通常要花几周时间的工作。MIT的报告对CAD作了以下的设想:设计者坐在CRT的控制台前,
本文报导了一种绝热式自动量热计.用“双光笔记录仪”实现了自动控制绝热条件,自动记录热交换图谱,自动记录初期和末期的温差及主期的温度变化情况.由热交换图谱表明,主期中量热系统与热屏之间的温差可保持在±0.005℃以内。实验测定了量热系统的空当量和水当量,两者的偏差不大于0.1%.实验证明,量热容器内发生的热效应与光笔记录曲线的峰高成正比.光笔移动一毫米相当于0.1卡左右的热效应,测量的相对精度为0.
土壤酶学是土壤生物化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在研究土壤肥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土壤中一切生物化学作用都是在土壤酶的参于下进行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中生物代谢和物质转化的反映。所以,土壤酶活性可以代表土壤中正在进行着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方何和强度。Hofmann.G.1963年曾认为可以用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产力的指标,并认为酶活性比土壤呼吸强度更能反应土壤肥力水平。Mashta
第三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在重庆北碚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120人,收到论文106篇。 这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以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议题。通过大会报告和分专题组报告和讨论,进行了学术交流。 近年来,森林土壤工作者加强了造林立地条件与林木土壤条件的研究,代表们报告了杉木、杨树、落叶松等主要造林树种适生土壤条件。大家认为,为了提高造林存活率,达到林木优
红、黄壤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江南各省,其范围大致是长江以南,横断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云南、贵州等省(区)和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的大部(或一部分),以及藏南、苏南部分地区。整个分布区的面积约21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22.7%。 在上述区域范围内,红黄壤系列的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58.7%。其中亚热带红壤为61.8万平方公里,
四川省面积为57万平方多公里,丘陵、山地和高原占总面积的97.7%,坡耕地(10°以上)占全省耕地70%左右。由于森林破坏,陡坡开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多阵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在全国被列为强度侵蚀区。 一、四川省土壤侵蚀类划分原则、 (一)划分原则、 1.发生学原则:考虑土壤侵蚀营力(水、风、重力、温度等)形成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 2.生产性原则:土壤侵蚀程度影响土地
一、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 滩涂,亦称海滩、海涂,是陆海交接的过渡地带。我国海域辽阔,大陆岸线绵长,沿海岛屿众多,滩涂资源丰富,潮间带滩涂面积约3000万亩,潮上带尚未利用的荒地面积数百万亩。且近岸滩涂与海水中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很丰富,对农、渔、牧、苇、盐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滩涂是一个活跃的地带。滩涂的形成与发育,与海岸类型、潮汐及泥沙来源密切有关。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辽河等大,中河流,每
灌漠土即灌淤土,为了更能反映成土过程的特点——在漠境土壤基础上,长期人工灌溉耕种熟化而成;和与土壤属性——有耕作熟化层相符,故易名灌漠土。 一、灌漠土分布区的自然景观 灌漠土分布于蒙新干旱半荒漠和荒漠带,这里深入内陆,长期干旱,至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运动,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阻止西南季风侵入,气候更燥,形成深厚的含盐与石膏风化壳,植被稀疏,土表裸露,风蚀强烈、细土蚀去,砂砾残留。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我国荒漠地区东缘,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地理位置介于黄河与狼山和巴音乌拉山之间,其东北部同“后套”灌区毗连(图1)。其北部地区有大面积龟裂型土壤(白疆土),是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六十年代以来,引黄灌渠——一干渠伸入沙漠腹部,使千古荒原获得新生,农、林、牧场的相继建立把茫茫的瀚海变成了渠道纵横、林网交织的绿洲,开始恢复了蓬勃的生机。但在垦殖初期,由于对不利的自然因素认识不足,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