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细地层对比是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储层内部进行多层次逐级细分对比,能有效地提高人们对砂体及隔、夹层的空间分布,外部几何形态和沉积模型认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为油田下步精细挖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层对比;储层;挖潜
1 精细地层对比思路
由于卫22块开发时间较长,先后进行多次开发方案调整,测井系列不一致,到开发中后期,水淹严重,储层物性发生变化,部分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形态变化较大,因此需优选能较好地反映渗透性砂体及其整体特征,并具有普遍性的测井曲线。本次优选自然伽马曲线(GR)、声波时差(AC),其次是自然电位曲线(SP)、RLLS、RLLD为宏观对比曲线,主要用于目的层顶面标志层的确定及砂层组旋回的划分。以纵向分辨率较高的0.25米电阻率、0.5米电阻率曲线,配合三侧向、微电极曲线为辅助对比曲线。这样,可以较好地反映渗透性河道砂岩、河道间的低渗透或渗透性差的薄层砂等过渡岩性。
本次沙三下亚段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的接触关系,结合各钻井剖面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骨架閉合”的小层对比方法,即按照沉积旋回,从大到小逐级对比,逐级控制对比精度。
2 精细地层对比方法
总体对比依据采用从大到小的原则,即先进行沙三下亚段界限及其各砂层组界线的划分与统层,再进行各沉积时间单元(小层)的划分[1-2],具体对比思路和方法如下:
(1)区域标准层划分沙三下亚段的顶界、底界
a、在沙三下亚段顶界,普遍分布着区域一级标准层,通过该标准层对比可准确界定沙三下亚段的顶部,并可对整个沙三下亚段的划分与对比起到控制作用。
沙三下亚段一级标准层的特征是:(长期旋回)
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以顶、底部沉积了两套灰白色盐膏岩层为特征,其间夹油页岩、泥(页)岩和灰白色粉砂岩沉积。沙三中亚段底部为全区稳定分布的岩盐,电性特征极其明显,表现为:极低的自然伽马值,电阻率曲线呈现高值,声波时差呈现中-高幅度低值,自然电位亦表现为大段的异常。在研究过程中,将该岩盐的底界作为沙三中亚段与沙三下亚段的分界线。该界线之下,自然伽马曲线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自然电位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也相对平缓。在研究区,该界线分布的范围主要为井深2600米-2800米。
b、在沙四上亚段顶部普遍分布着区域一级标准层,通过该标准层对比可准确界定沙三段底,即沙四段顶界面。
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灰、深灰色泥页岩、油页岩、灰质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砂岩明显比沙四上亚段发育,其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中—高视电阻率尖峰与锯齿状的低电阻率值间互,自然电位曲线主要为在基值的基础上,出现齿状、漏斗状、指状、圣诞树状或箱状。沙四上亚段为一特殊岩性段,在研究区主要为灰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灰质砂岩、白云岩、灰岩,自然电位呈小波状起伏。沙四上的视电阻率基值、峰值一般高于沙三下地层,具一系列密集的高视电阻率尖峰,又称“高阻密集层”,自然伽马曲线则呈“脉冲”状,变化幅度明显增大,频率明显增高。沙三段与下伏沙四段呈整合接触关系,二者界线处电性特征变化明显,具高视电阻率凸起、较低自然伽玛尖峰,自然电位偏正。研究区该界线一般分布在井深3000米左右,穿过该界线的并不多。
(2)湖平面升降旋回性划分各砂组的界限
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骨架闭合”的原则,利用测井曲线旋回特性界定砂组,卫22块沙三下亚段湖泛泥岩显示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的特征,湖泛泥岩中一般有油页岩层发育。研究区最大湖泛面位于6-1小层顶部。湖泛面系指基准面上升达高点位置时由湖泛作用形成的弱补偿或欠补偿沉积界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中均可发育有湖泛面。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中,湖泛面一般位于层序的内部,成因与基准面大幅度上升达最高点位置后,出现区域性的欠补偿或无沉积作用有关,在区域地层对比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等时对比意义。在对研究区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时发现,沙三下亚段多发育冲刷面、泥岩颜色表换界面,层理变化界面,这些界面记录着基准面与的变化信息,反映出岩石序列中旋回变化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
(3)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划分小层
优选自然伽马曲线(GR)、RMM、RMN电阻率作为宏观对比曲线,纵向分辨率较高的0.25米电阻率(R025)、0.45米电阻率曲线(R045)叠合使用,配合声波时差曲线(AC)、自然电位曲线(SP)在各砂组内部,根据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划分小层,采用等厚对比、叠置砂体劈层对比、下切砂体对比、相变细分对比等模式指导完成研究区小层划分与对比工作。
(4)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全区对比
优选工区钻遇层位全、构造简单、沉积特征明显的老井成16横、9纵共25条闭合骨架剖面,骨架井的分层原则上尊重原划分方案。封闭骨架剖面作为工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指导其它非骨架剖面井的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方法。骨架井小层划分原则上充分尊重原划分方案,确定沙三下亚段的各分层界限,其它井对比以骨架井为依托,先进行砂层组界线的划分,再进行各小层的划分与统层。以封闭骨架剖面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完成其它非骨架剖面井的地层对比。在对比过程中保证每条对比剖面都包含几口骨架剖面井。
(5)测井曲线的次旋回变化划分单砂体
同一单期河道的砂体层位在横向上基本相当或者是渐变的,如果临井层位差异大,则存在不同单砂体,有时在同一个小层内也存在两期砂体的叠置。因此为了后一步的精细研究,我们根据同一小层内砂体物性的横向以及垂向的变化,将所划分成的35个小层劈分成了70个单层以达到精细化研究的目的。
(6)充分利用河流-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对比
综合考虑工区及其周围河流-三角洲沉积特点,利用“水系、分支河道流向、曲流河点坝侧积方向”等沉积模式,按河道沉积方向、曲流河点坝侧积方向追踪对比;
3精细地层对比结果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标志层,完成全区124口井小层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沙三下亚段划分为10个砂组35个小层。其中Ⅰ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Ⅱ、Ⅲ、Ⅳ、Ⅴ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3个小层,Ⅵ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Ⅶ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3个小层,ⅧⅤ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Ⅸ砂组由上至下均划分成3个小层,Ⅹ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5个小层,共划分出35个沉积时间单元的36个地层界线(表2-2)通过对比,研究区沙三下亚段砂组厚度介于20.5至50.3米之间,平均厚度为31.917米,小层厚度为5.39~19.15米不等,平均厚度为9.64米。
4成果应用及结论
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实施油水井措施16井次,累积增油3267吨,有效地提升了老油田的效益开发水平。本次研究成功应用表明,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油藏,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化效益挖潜,也能取得不错效果。
参考文献:
[1] 单敬福,王峰,孙海雷,等.同沉积构造组合模式下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论评,2010,56(3):426~439.
[2] 纪友亮,张世奇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8-36.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
【关键词】地层对比;储层;挖潜
1 精细地层对比思路
由于卫22块开发时间较长,先后进行多次开发方案调整,测井系列不一致,到开发中后期,水淹严重,储层物性发生变化,部分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形态变化较大,因此需优选能较好地反映渗透性砂体及其整体特征,并具有普遍性的测井曲线。本次优选自然伽马曲线(GR)、声波时差(AC),其次是自然电位曲线(SP)、RLLS、RLLD为宏观对比曲线,主要用于目的层顶面标志层的确定及砂层组旋回的划分。以纵向分辨率较高的0.25米电阻率、0.5米电阻率曲线,配合三侧向、微电极曲线为辅助对比曲线。这样,可以较好地反映渗透性河道砂岩、河道间的低渗透或渗透性差的薄层砂等过渡岩性。
本次沙三下亚段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的接触关系,结合各钻井剖面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骨架閉合”的小层对比方法,即按照沉积旋回,从大到小逐级对比,逐级控制对比精度。
2 精细地层对比方法
总体对比依据采用从大到小的原则,即先进行沙三下亚段界限及其各砂层组界线的划分与统层,再进行各沉积时间单元(小层)的划分[1-2],具体对比思路和方法如下:
(1)区域标准层划分沙三下亚段的顶界、底界
a、在沙三下亚段顶界,普遍分布着区域一级标准层,通过该标准层对比可准确界定沙三下亚段的顶部,并可对整个沙三下亚段的划分与对比起到控制作用。
沙三下亚段一级标准层的特征是:(长期旋回)
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以顶、底部沉积了两套灰白色盐膏岩层为特征,其间夹油页岩、泥(页)岩和灰白色粉砂岩沉积。沙三中亚段底部为全区稳定分布的岩盐,电性特征极其明显,表现为:极低的自然伽马值,电阻率曲线呈现高值,声波时差呈现中-高幅度低值,自然电位亦表现为大段的异常。在研究过程中,将该岩盐的底界作为沙三中亚段与沙三下亚段的分界线。该界线之下,自然伽马曲线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自然电位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也相对平缓。在研究区,该界线分布的范围主要为井深2600米-2800米。
b、在沙四上亚段顶部普遍分布着区域一级标准层,通过该标准层对比可准确界定沙三段底,即沙四段顶界面。
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灰、深灰色泥页岩、油页岩、灰质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砂岩明显比沙四上亚段发育,其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中—高视电阻率尖峰与锯齿状的低电阻率值间互,自然电位曲线主要为在基值的基础上,出现齿状、漏斗状、指状、圣诞树状或箱状。沙四上亚段为一特殊岩性段,在研究区主要为灰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灰质砂岩、白云岩、灰岩,自然电位呈小波状起伏。沙四上的视电阻率基值、峰值一般高于沙三下地层,具一系列密集的高视电阻率尖峰,又称“高阻密集层”,自然伽马曲线则呈“脉冲”状,变化幅度明显增大,频率明显增高。沙三段与下伏沙四段呈整合接触关系,二者界线处电性特征变化明显,具高视电阻率凸起、较低自然伽玛尖峰,自然电位偏正。研究区该界线一般分布在井深3000米左右,穿过该界线的并不多。
(2)湖平面升降旋回性划分各砂组的界限
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骨架闭合”的原则,利用测井曲线旋回特性界定砂组,卫22块沙三下亚段湖泛泥岩显示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的特征,湖泛泥岩中一般有油页岩层发育。研究区最大湖泛面位于6-1小层顶部。湖泛面系指基准面上升达高点位置时由湖泛作用形成的弱补偿或欠补偿沉积界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中均可发育有湖泛面。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中,湖泛面一般位于层序的内部,成因与基准面大幅度上升达最高点位置后,出现区域性的欠补偿或无沉积作用有关,在区域地层对比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等时对比意义。在对研究区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时发现,沙三下亚段多发育冲刷面、泥岩颜色表换界面,层理变化界面,这些界面记录着基准面与的变化信息,反映出岩石序列中旋回变化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
(3)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划分小层
优选自然伽马曲线(GR)、RMM、RMN电阻率作为宏观对比曲线,纵向分辨率较高的0.25米电阻率(R025)、0.45米电阻率曲线(R045)叠合使用,配合声波时差曲线(AC)、自然电位曲线(SP)在各砂组内部,根据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划分小层,采用等厚对比、叠置砂体劈层对比、下切砂体对比、相变细分对比等模式指导完成研究区小层划分与对比工作。
(4)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全区对比
优选工区钻遇层位全、构造简单、沉积特征明显的老井成16横、9纵共25条闭合骨架剖面,骨架井的分层原则上尊重原划分方案。封闭骨架剖面作为工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指导其它非骨架剖面井的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方法。骨架井小层划分原则上充分尊重原划分方案,确定沙三下亚段的各分层界限,其它井对比以骨架井为依托,先进行砂层组界线的划分,再进行各小层的划分与统层。以封闭骨架剖面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完成其它非骨架剖面井的地层对比。在对比过程中保证每条对比剖面都包含几口骨架剖面井。
(5)测井曲线的次旋回变化划分单砂体
同一单期河道的砂体层位在横向上基本相当或者是渐变的,如果临井层位差异大,则存在不同单砂体,有时在同一个小层内也存在两期砂体的叠置。因此为了后一步的精细研究,我们根据同一小层内砂体物性的横向以及垂向的变化,将所划分成的35个小层劈分成了70个单层以达到精细化研究的目的。
(6)充分利用河流-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对比
综合考虑工区及其周围河流-三角洲沉积特点,利用“水系、分支河道流向、曲流河点坝侧积方向”等沉积模式,按河道沉积方向、曲流河点坝侧积方向追踪对比;
3精细地层对比结果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标志层,完成全区124口井小层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沙三下亚段划分为10个砂组35个小层。其中Ⅰ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Ⅱ、Ⅲ、Ⅳ、Ⅴ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3个小层,Ⅵ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Ⅶ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3个小层,ⅧⅤ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4个小层,Ⅸ砂组由上至下均划分成3个小层,Ⅹ砂组由上至下划分成5个小层,共划分出35个沉积时间单元的36个地层界线(表2-2)通过对比,研究区沙三下亚段砂组厚度介于20.5至50.3米之间,平均厚度为31.917米,小层厚度为5.39~19.15米不等,平均厚度为9.64米。
4成果应用及结论
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实施油水井措施16井次,累积增油3267吨,有效地提升了老油田的效益开发水平。本次研究成功应用表明,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油藏,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化效益挖潜,也能取得不错效果。
参考文献:
[1] 单敬福,王峰,孙海雷,等.同沉积构造组合模式下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论评,2010,56(3):426~439.
[2] 纪友亮,张世奇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8-36.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