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负荷下空气预热器内硫酸氢铵粘结性积灰特性研究

来源 :热能动力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30f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SCR脱硝氨逃逸造成的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构建了可反映蓄热板表面飞灰碰撞、粘附与脱离特性的硫酸氢铵(ABS)粘结性积灰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锅炉在50%~100%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BMCR)之间的6种负荷下蓄热板间烟气流速分布及ABS粘结性和松散性积灰的积灰强度、积灰概率等积灰特征量,同时对30% BM-CR负荷下蓄热板表面积灰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 表明:各负荷下ABS粘结性积灰强度均为松散性积灰强度的4.8倍以上;负荷每增加10%,ABS粘结性积灰与松散性积灰强度分别增加约9.90和2.15 μg/mm2,ABS粘结性积灰强度增加量较大;ABS粘结性积灰区域随负荷增大逐渐减小,当负荷由50%增大到100%时,积灰上限向冷端移动0.07m;ABS粘结性积灰概率受负荷影响较小,各负荷下均为0.9,而松散性积灰概率为0.2 ~0.4,且随着飞灰粒径增大而降低.
其他文献
基于均相理论及流体动力守恒原理,对进口处于近临界区、出口为两相状态及质量流量为5.5 kg/s的透平膨胀机进行设计,得到膨胀机蜗壳、喷嘴和工作轮的基本几何参数,再采用平衡相变模型对膨胀机内流相变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 显示:喷嘴入口处开始产生气体,叶轮出口气体质量分数为27%,等熵效率为65%,与设计值相差9.72%.结果 表明,此设计方法可以用来设计两相状态CO2透平膨胀机,平衡相变模型适用于CO2透平膨胀机的内流相变特性研究.
根据流域水利管理工作需要和智慧水利建设要求,采用“共同建设、共享使用,业务化更新、集约化维护”的模式,在全国水利一张图基础上,构建“动态鲜活、三维立体、智慧使能、安全可靠”的流域水利一张图.通过数据、模型、平台、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指导珠江水利一张图建设实践,建成珠江流域一张图大数据中心、一张图服务云平台、一张图智能应用、一张图规范制度体系等,支撑多维信息查询与分析、专题应用快速搭建、基于统一地图的专业系统构建以及业务成果全聚合展示,促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压气机性能参数、完成压气机性能预测,实现压气机优化设计,基于流线曲率法,将扩压因子作为控制方程、损失模型、熵增修正模型及落后角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建立轴流压气机性能快速预测算法.利用该算法对某跨音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主流商业软件计算结果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该算法计算效率高,能够快速且较为准确地完成压气机整体性能和沿叶高方向流场参数的预测;计算范围广,在不同转速、不同流量等非设计工况下算法预测结果均与试验及数值模拟数据接近;所选取与完善的经验公式合理可靠
为研究热障涂层喷涂过程造成的气膜孔堵塞对叶片吸力面换热特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叶片吸力面气膜孔堵塞比为0.2 ~0.8时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将吹风比作为控制冷热流体流量比例的气动参数,在其变化范围为0.5 ~2.0情况下,详细分析了气膜孔堵塞对孔下游肾形涡、叶片壁面传热系数二维分布和展向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吹风比相同的情况下,堵塞比越大,传热系数增幅越大;堵塞使肾形涡尺度和强度显著增大,导致壁面传热系数增大,吹风比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相比于无堵塞情况,堵塞比为0.2时传热系数基本
为研究颗粒体积分数对天然气水合物多相混输泵内流特性的影响,基于ANSYS CFX软件采用非均相模型和particle模型,选用甲烷水合物颗粒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海水为介质,对多相混输泵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当颗粒体积分数较低时多相混输泵叶轮和导叶内旋涡较小,但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多相混输泵叶轮和导叶内轴向旋涡逐渐增大;在叶轮流道内颗粒分布较为均匀,而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导叶内较大的旋涡影响导致颗粒在导叶内出现明显的聚集现象,在导叶叶片表面颗粒主要聚集在吸力面前半部分,其分
为明确变几何低压涡轮级在多转角工况下气动性能变化情况,通过RANS方法并结合SST湍流模型,研究了可调导叶转角分别为-6°,-3°,0°,3°和6°条件下低压涡轮级的气动性能变化.结果 表明:可调导叶旋转角度的变化会明显改变导叶叶顶及动叶通道内的流动情况,角度变大会增加涡轮级流量,并使导叶叶顶处负荷后移,上端区二次流强度增加,叶顶泄漏情况减弱,还会减小动叶进口相对气流角,使动叶压力面出现明显分离;角度变小对低压涡轮级流场的影响与之相反.当导叶转角从-6°变化到+3°时,涡轮级等熵滞止效率提升了约6.7%;
为了研究吸雨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型三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针对不同吸雨量及雨滴颗粒直径进行了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雨水的吸入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压气机的总压比、总温比及效率等性能参数,在相同吸雨量的情况下雨滴颗粒的直径变化对压气机性能影响较小,而性能的恶化程度会随着吸雨量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大;雨水的吸入会影响压气机的气动参数,影响各级间的性能匹配,雨水的吸入会不同程度上改变各级的进口气流角,对后两级的影响较大;雨水吸入使动叶叶根处的反动度变小,叶顶处的反动度变大,从而改变
为研究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HBHX)中的传热机理和热力参数对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HBHX冷凝分布参数模型(DPM),并进行乙烯、丙烷和异戊烷混合工质冷凝实验,利用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表明:冷凝过程中混合工质沿程分别经历剪切力控制区、过渡区和重力控制区,受气相热阻和液相热阻共同影响,冷凝传热系数随干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在干度0.72处达到最小值;质量流速对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在剪切力控制区和过渡区大于重力控制区;随混合工质轻组分的增加在剪切力控制区和过渡区冷凝传热系数减小,在重
为了研究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分布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指明系统优化方向,通过搭建实验台,实现了90℃的大温差升温(30 ~ 120℃).基于实验数据,分别采用常规(火用)分析和先进(火用)分析(advanced exergy analysis)方法对复叠式热泵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高温压缩机和低温压缩机的(火用)损失最大,系统的内源(火用)损失占总(火用)损失的93.73%,可避免(火用)损失占总(火用)损失的70.79%,表明(火用)损失主要来自于部件本身,且部件的改进潜力很大;高温压缩
基于微米沙尘高温弹塑性碰撞理论及沙尘-壁面碰撞沉积模型和两相流理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5μm沙尘与镍基单晶材料壁面碰撞沉积特性,分析了气流流动特性、颗粒运动轨迹和碰撞沉积结果等,研究了粒径和温度对微米沙尘碰撞率、沉积率和捕捉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微米沙尘在通道输送过程中不同出口位置处运动轨迹差异较大;温度为1323 K时,直径1~5 μm沙尘碰撞率随粒径减小而减小,1μm沙尘沉积率和捕捉率最大,分别为37.86%和6.049%,2μm以上沙尘沉积率和捕捉率相对较小;直径1μm沙尘在1273,1323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