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科技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抉择。科技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科技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素质,没有这样的基本素质,就谈不上创新。所以,在中学生中进行科技素质教育,不仅对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必需的。
中学阶段是科学的启蒙阶段,而物理学可以说是各个自然学科的基础。采取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学习物理的情境,使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探究和发现问题
学生进入初二,刚接触物理时,我们就在教室张贴了几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照片,并附了简单的说明。还用3、4节课的时间讲物理学家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的故事。始终注重渗透物理学史的教育,对重要的物理知识,提供他们当时思考这一问题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重视实验教学,提供动手机会,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时代特征,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初中学生,更要注重实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能用上演示实验的,尽量使用,对于分组实验,则要求俩个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完成。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完成了对课本的学习。
3,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敢于怀疑、勇于发问的精神
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它是创新的基础。笛卡儿说:“怀疑就是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书本、对前人的结论敢于怀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敢想,才能出奇,才能创新。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敢于提问的学生,哪怕是简单甚至是错误的问题。
4,案例与点评
4.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连接串联电路,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经历“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的大小关系”的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器材、验证猜想。在研究过程中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
【教学难点】教师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教学设计】
4.2,创设情景,引发探究
(1)暴露原有的认知经验。
教师出示具体实物: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电灯。
提出问题:“怎么样把两个小电灯串联成一个由开关控制的串联电路?”
通过讨论后,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连接好实物电路,另一个学生在画出正确串联电路图。
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能直观地判定流过两盏灯电流大小? ”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把握地认为:“看灯的亮暗,亮的这盏灯说明流过的电流大,暗的灯说明流过的电流小”。
(2)发现矛盾冲突。
演示实验1根据学生连接好的正确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两盏灯的亮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在串联电路中,流过两盏灯的电流不一样大。
演示实验2把不同规格的两电灯换成相同规格的电灯,闭合开关,观察到两盏灯的亮度一样。让学生审视、反思:如果根据灯的亮暗程度直观地来判定电流大小,那么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两盏灯的电流大小既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
(3)明确探究目标。
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处的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
4.3,猜想与假设
根据两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提出的猜想有:
(1)由于电流流过两个电灯只有一条通路,所以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2) 由于电流流过电灯有损耗,因此通过两灯的电流有大小。
1.4.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是要有依据的,鼓励学生敢于设想、预测、创新,并要求:以两人一小组,讨论验证自已的猜想;画好测量各处电流正确的串联电路图;简单写出实验方法。
4.4,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当学生协作完成设计方案后,提供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鉴于方案不同,小组的器材不同,要满足各组需要,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能自觉地控制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并完成下列任务。
提供器材:三个小电珠、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只电流表(0-0.6A-3A)、导线若干。
明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1)根据设计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并记录各处电流的数值。
(3)扼要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5,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或得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1)测量结果说明什么?跟你猜想一致吗?为什么?
(2)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6,交流与评估
组织交流,把各组实验方法、得到数据与结论呈现给大家。选择一些典型方案,特别有所创新的小组,如:有的小组把三个电灯一起接入电路中,依次对流过电灯的电流进行测量;把两个电流表一起串联到电路中,通过数值比较就能清晰地说明问题。
对各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新颖性、操作过程、测量结果等进行评估。
4.7,联系实际,课外研究
假设发电站直接通过两根有电阻的长导线把电能输送到用户家中,输送过程中,电能有损耗,是电流越来越小吗?请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点评:
探究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开展、实施,井然有序,帮助学生走进“做”科学的世界,提高“做”科学的技能,学会“做”科学的方法,养成“做”科学的习惯,在精心营造的教学环境中,渗透科技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2]亓殿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1998,(3).
[3] 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5):35-38
中学阶段是科学的启蒙阶段,而物理学可以说是各个自然学科的基础。采取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学习物理的情境,使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探究和发现问题
学生进入初二,刚接触物理时,我们就在教室张贴了几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照片,并附了简单的说明。还用3、4节课的时间讲物理学家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的故事。始终注重渗透物理学史的教育,对重要的物理知识,提供他们当时思考这一问题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重视实验教学,提供动手机会,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时代特征,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初中学生,更要注重实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能用上演示实验的,尽量使用,对于分组实验,则要求俩个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完成。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完成了对课本的学习。
3,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敢于怀疑、勇于发问的精神
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它是创新的基础。笛卡儿说:“怀疑就是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书本、对前人的结论敢于怀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敢想,才能出奇,才能创新。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敢于提问的学生,哪怕是简单甚至是错误的问题。
4,案例与点评
4.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连接串联电路,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经历“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的大小关系”的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器材、验证猜想。在研究过程中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
【教学难点】教师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教学设计】
4.2,创设情景,引发探究
(1)暴露原有的认知经验。
教师出示具体实物: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电灯。
提出问题:“怎么样把两个小电灯串联成一个由开关控制的串联电路?”
通过讨论后,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连接好实物电路,另一个学生在画出正确串联电路图。
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能直观地判定流过两盏灯电流大小? ”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把握地认为:“看灯的亮暗,亮的这盏灯说明流过的电流大,暗的灯说明流过的电流小”。
(2)发现矛盾冲突。
演示实验1根据学生连接好的正确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两盏灯的亮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在串联电路中,流过两盏灯的电流不一样大。
演示实验2把不同规格的两电灯换成相同规格的电灯,闭合开关,观察到两盏灯的亮度一样。让学生审视、反思:如果根据灯的亮暗程度直观地来判定电流大小,那么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两盏灯的电流大小既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
(3)明确探究目标。
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处的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
4.3,猜想与假设
根据两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提出的猜想有:
(1)由于电流流过两个电灯只有一条通路,所以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2) 由于电流流过电灯有损耗,因此通过两灯的电流有大小。
1.4.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是要有依据的,鼓励学生敢于设想、预测、创新,并要求:以两人一小组,讨论验证自已的猜想;画好测量各处电流正确的串联电路图;简单写出实验方法。
4.4,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当学生协作完成设计方案后,提供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鉴于方案不同,小组的器材不同,要满足各组需要,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能自觉地控制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并完成下列任务。
提供器材:三个小电珠、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只电流表(0-0.6A-3A)、导线若干。
明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1)根据设计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并记录各处电流的数值。
(3)扼要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5,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或得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1)测量结果说明什么?跟你猜想一致吗?为什么?
(2)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6,交流与评估
组织交流,把各组实验方法、得到数据与结论呈现给大家。选择一些典型方案,特别有所创新的小组,如:有的小组把三个电灯一起接入电路中,依次对流过电灯的电流进行测量;把两个电流表一起串联到电路中,通过数值比较就能清晰地说明问题。
对各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新颖性、操作过程、测量结果等进行评估。
4.7,联系实际,课外研究
假设发电站直接通过两根有电阻的长导线把电能输送到用户家中,输送过程中,电能有损耗,是电流越来越小吗?请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点评:
探究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开展、实施,井然有序,帮助学生走进“做”科学的世界,提高“做”科学的技能,学会“做”科学的方法,养成“做”科学的习惯,在精心营造的教学环境中,渗透科技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2]亓殿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1998,(3).
[3] 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