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效率;导学案;温习功课;展
示;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7—01
在新课程理念的猛烈冲击下,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方法由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追求。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订科学实用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为教师的教服务,又为学生的学服务,体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我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第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例如,在编写《锦瑟》的导学案时,诗歌的主旨呈现出多元化的不确定性,于是我将难点确定在了解诗歌意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上。具体过程和方法是:由卞之琳《断章》导入,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不定方程,它可以有许多“解”,而“解”就是诗歌主旨。第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同样,以《锦瑟》一文的导学案为例,我在其中设置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故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设置李商隐的诗作名句填空等题型,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第三,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例如,学习文言文时,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等语法要让学生通过翻译句子,来归纳这些语法(语言规律),然后再用这些语言规律去认识语言现象。这也是现在轻语法而重语感的原因所在,是学生由学习语言现象到学习语言规律的具体体现。第四,合理设置问题。导学案中要设置难易适中且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温习功课
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重视学生的预习,并把预习放在课内,把提前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充足的学习时间。我对预习作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边读边作标记的习惯,划出关键词句,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僻字词,并明确其在语境中的含义。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在预习中,小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收集各自意见,汇总预习成果并予以展示。小组长组织学生预习、自学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到阅览室查阅资料,搜索材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预习课上,我常常深入学生之中,以掌握学生预习进度及效果,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指导、调控、组织,切实发挥好引导作用,做到不越位,但却有所作为,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
三、组织学生多角度展示
课堂展示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途径,也是生生、师生之间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难得机会,更是深化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或回答,或讲解,或演示,或板书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有序进行,有效展开。一些可以从多角度理解的问题,可让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展示时必须照顾到组内的每个学生,方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直由小组长、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对展示的结果应先由学生补充、小组互评,再由教师总评。恰当的鼓励、深刻的点评可让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增强。
四、开展适度的教学检测与反馈
检测和反馈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检测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做到学什么测什么,题目一定要精心命制,做到少而精,难易度适中。检测对象要选择准确,评价要科学。真正让检测达到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总结课堂学习得失的目的。每节课我都设计一定的练习、自测、检测的内容和活动,让很多学生有机会检查自己的课堂所得,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只要把以上四个环节落到实处,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当然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慎思勤勉,精心备课。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编辑:张 昀
示;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7—01
在新课程理念的猛烈冲击下,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方法由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追求。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订科学实用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为教师的教服务,又为学生的学服务,体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我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第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例如,在编写《锦瑟》的导学案时,诗歌的主旨呈现出多元化的不确定性,于是我将难点确定在了解诗歌意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上。具体过程和方法是:由卞之琳《断章》导入,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不定方程,它可以有许多“解”,而“解”就是诗歌主旨。第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同样,以《锦瑟》一文的导学案为例,我在其中设置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故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设置李商隐的诗作名句填空等题型,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第三,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例如,学习文言文时,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等语法要让学生通过翻译句子,来归纳这些语法(语言规律),然后再用这些语言规律去认识语言现象。这也是现在轻语法而重语感的原因所在,是学生由学习语言现象到学习语言规律的具体体现。第四,合理设置问题。导学案中要设置难易适中且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温习功课
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重视学生的预习,并把预习放在课内,把提前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充足的学习时间。我对预习作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边读边作标记的习惯,划出关键词句,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僻字词,并明确其在语境中的含义。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在预习中,小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收集各自意见,汇总预习成果并予以展示。小组长组织学生预习、自学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到阅览室查阅资料,搜索材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预习课上,我常常深入学生之中,以掌握学生预习进度及效果,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指导、调控、组织,切实发挥好引导作用,做到不越位,但却有所作为,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
三、组织学生多角度展示
课堂展示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途径,也是生生、师生之间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难得机会,更是深化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或回答,或讲解,或演示,或板书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有序进行,有效展开。一些可以从多角度理解的问题,可让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展示时必须照顾到组内的每个学生,方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直由小组长、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对展示的结果应先由学生补充、小组互评,再由教师总评。恰当的鼓励、深刻的点评可让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增强。
四、开展适度的教学检测与反馈
检测和反馈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检测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做到学什么测什么,题目一定要精心命制,做到少而精,难易度适中。检测对象要选择准确,评价要科学。真正让检测达到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总结课堂学习得失的目的。每节课我都设计一定的练习、自测、检测的内容和活动,让很多学生有机会检查自己的课堂所得,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只要把以上四个环节落到实处,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当然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慎思勤勉,精心备课。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