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游客眼中,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一个极富盛名的旅游胜地;在专业学者眼中,巴厘岛是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典范。
漫长的海岸线,明媚的阳光,是这座海岛的魅力所在。在荷兰殖民时期,巴厘岛就成为一个面向欧洲殖民者的旅游胜地。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印尼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巴厘岛也成为了印尼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心,其国际旅游岛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中国的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二大热带岛屿,与巴厘岛有着诸多相似性。而巴厘岛更加成熟的经验,是否可以给年轻的海南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
【中国海南“自由岛”及巴厘岛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重要的热带岛屿。海南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成长取得显著成绩。从1988年海南特区建设来看,中国希望将海南作为国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第三大火车头。经济发展上,截至2008年,海南人均GDP已达到13361元人民币,已比1987年的939元增长了14倍。
巴厘岛不但景色迷人,还拥有丰富的本地文化。巴厘岛的现有文化样貌是以特有的巴厘印度教的为文化核心,吸收和容纳西方文化而产生的独特现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的木雕、绘画、舞蹈等,都融入西方美学和巴厘印度教教义。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巴厘岛便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创造出印尼四分之一的旅游产值。
【市场导向的贴心服务】
区域经营是巴厘岛旅游产业定位上最大的一个特点。该经营模式区分了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最大程度地将服务贴合每一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是巴厘岛经过多年的经营及统计的大量游客数据制定出的“区分式经营模式”。“区分式经营模式”指的是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把巴厘岛分成以库塔海滩为中心的旅游商业区、以五星级高档酒店、别墅为主的努沙杜瓦高消费区。游客根据自己不同的消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以商业为中心的库塔,成为大多数旅游者的选择。库塔区是巴厘岛最新发展的区域,繁华商业街,便利交通及遍地的商业便捷酒店为旅游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及服务。而云集了全世界包括宝格丽,空中花园在内等高档酒店的努沙杜瓦,为游客提供极尽奢侈的服务。无论库塔区或者是努沙杜瓦高档区酒店的接送,订票,旅游推荐等基础服务都很周到。
相比之下,海南岛在发展过程中,收到“国家动员式发展模式”的影响。出现各政府部门各唱各的戏,各敲各的锣。使海南岛出现不平衡发展。旅游交通车辆问题,落地签、免签政策的真正便利政策实施问题,景点,酒店等旅游项目的申报建设,由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迟迟得不到落实。在发展海南“自由岛”这一如此规模巨大的,需要长期规划及建设完成大量的基础设施,而这些项目中,当地政府主导开发的旅游产品很少经过市场的检验及认证。
其次,旅游景点出现的“强买强卖”,“天价海鲜”等现象,说明在建设海南岛过程中,市场的部分领域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规范化。
【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灵魂】
文化建设的贫瘠制约着海南“自由岛”发展的步伐
海南岛旅游主要以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围绕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展开,其中疍民文化和黎族文化是其特有的文化类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基于小农经济的背景,有着较强的排外性,对外来文化认同和接受程度相对低。
此外,高级酒店的兴建过多引进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较少考虑海南本土建筑文化元素的应用。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文化特色的展示必须融合到旅游方案的全过程中,以环境、建筑、体验等为载体,形成别致的旅游气氛,方能避免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两地同属于热带海岛旅游,但是主要的差异在于旅游价值的核心——文化的差异。通过体验旅游文化,能让游客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有着与其他目的地不同的感受。
開发自然风光资源的同时,利用当地的人文、宗教等,大力发展人文景观及特色旅游文化,是巴厘岛旅游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策略。外来投资者对巴厘岛的开发曾达到了极致。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巴厘岛仅是一个靠着单纯农业经济支撑自给的印尼众多普通岛屿中的一个。而在上世纪七十年,在印尼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多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拥有漫长海岸线,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的浪费后,决定把巴厘岛作为旅游开发的试验岛,充分利用巴厘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巴厘岛政府就规定:岛上所有的建筑必须拥有巴厘岛特色。巴厘人的这一长远眼光,使得巴厘岛的传统文化得以完美的保存下来。这也为巴厘岛的旅游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巴厘岛的旅游发展非常重视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其对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保护,使得现在的游客仍然能在岛上看到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也成为了它最吸引旅游者的文化特点之一。
【巴厘岛对海南“自由岛”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从巴厘岛旅游业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得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
制定自身发展的远期规划目标,进行战略型定位。 印尼政府致力于把巴厘岛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于一身的国际旅游岛。重视岛上的旅游胜地建设,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稳固业已认可的“天堂岛”的美誉。海南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国际航空港的优势,明确发展成为“自由岛”的战略定位。
合理设计旅游模式。海南岛与巴厘岛同属于热带岛屿。海南岛的发展可以充分借鉴巴厘岛成功的经验。采用休闲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为海南岛量身设计一套旅游模式。
重视旅游文化,人文景观的培养。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它代表了一地方的历史发展。人文景观可以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海南岛需要发展成为修身,心灵的圣地。
旅游品牌的建立。 海南岛要想成为像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国际知名的旅游岛,除了有良好的旅游环境及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它是海南岛让世人介绍自己的名片。
提高营销力度,利用媒介宣传、会议节庆、影视拍摄、网站建设的渠道宣传海南岛的本土文化特色,塑造国际旅游形象。
作者简介:何容(1987-),女,壮族,广西南宁,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漫长的海岸线,明媚的阳光,是这座海岛的魅力所在。在荷兰殖民时期,巴厘岛就成为一个面向欧洲殖民者的旅游胜地。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印尼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巴厘岛也成为了印尼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心,其国际旅游岛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中国的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二大热带岛屿,与巴厘岛有着诸多相似性。而巴厘岛更加成熟的经验,是否可以给年轻的海南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
【中国海南“自由岛”及巴厘岛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重要的热带岛屿。海南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成长取得显著成绩。从1988年海南特区建设来看,中国希望将海南作为国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第三大火车头。经济发展上,截至2008年,海南人均GDP已达到13361元人民币,已比1987年的939元增长了14倍。
巴厘岛不但景色迷人,还拥有丰富的本地文化。巴厘岛的现有文化样貌是以特有的巴厘印度教的为文化核心,吸收和容纳西方文化而产生的独特现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的木雕、绘画、舞蹈等,都融入西方美学和巴厘印度教教义。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巴厘岛便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创造出印尼四分之一的旅游产值。
【市场导向的贴心服务】
区域经营是巴厘岛旅游产业定位上最大的一个特点。该经营模式区分了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最大程度地将服务贴合每一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是巴厘岛经过多年的经营及统计的大量游客数据制定出的“区分式经营模式”。“区分式经营模式”指的是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把巴厘岛分成以库塔海滩为中心的旅游商业区、以五星级高档酒店、别墅为主的努沙杜瓦高消费区。游客根据自己不同的消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以商业为中心的库塔,成为大多数旅游者的选择。库塔区是巴厘岛最新发展的区域,繁华商业街,便利交通及遍地的商业便捷酒店为旅游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及服务。而云集了全世界包括宝格丽,空中花园在内等高档酒店的努沙杜瓦,为游客提供极尽奢侈的服务。无论库塔区或者是努沙杜瓦高档区酒店的接送,订票,旅游推荐等基础服务都很周到。
相比之下,海南岛在发展过程中,收到“国家动员式发展模式”的影响。出现各政府部门各唱各的戏,各敲各的锣。使海南岛出现不平衡发展。旅游交通车辆问题,落地签、免签政策的真正便利政策实施问题,景点,酒店等旅游项目的申报建设,由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迟迟得不到落实。在发展海南“自由岛”这一如此规模巨大的,需要长期规划及建设完成大量的基础设施,而这些项目中,当地政府主导开发的旅游产品很少经过市场的检验及认证。
其次,旅游景点出现的“强买强卖”,“天价海鲜”等现象,说明在建设海南岛过程中,市场的部分领域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规范化。
【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灵魂】
文化建设的贫瘠制约着海南“自由岛”发展的步伐
海南岛旅游主要以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围绕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展开,其中疍民文化和黎族文化是其特有的文化类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基于小农经济的背景,有着较强的排外性,对外来文化认同和接受程度相对低。
此外,高级酒店的兴建过多引进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较少考虑海南本土建筑文化元素的应用。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文化特色的展示必须融合到旅游方案的全过程中,以环境、建筑、体验等为载体,形成别致的旅游气氛,方能避免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两地同属于热带海岛旅游,但是主要的差异在于旅游价值的核心——文化的差异。通过体验旅游文化,能让游客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有着与其他目的地不同的感受。
開发自然风光资源的同时,利用当地的人文、宗教等,大力发展人文景观及特色旅游文化,是巴厘岛旅游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策略。外来投资者对巴厘岛的开发曾达到了极致。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巴厘岛仅是一个靠着单纯农业经济支撑自给的印尼众多普通岛屿中的一个。而在上世纪七十年,在印尼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多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拥有漫长海岸线,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的浪费后,决定把巴厘岛作为旅游开发的试验岛,充分利用巴厘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巴厘岛政府就规定:岛上所有的建筑必须拥有巴厘岛特色。巴厘人的这一长远眼光,使得巴厘岛的传统文化得以完美的保存下来。这也为巴厘岛的旅游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巴厘岛的旅游发展非常重视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其对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保护,使得现在的游客仍然能在岛上看到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也成为了它最吸引旅游者的文化特点之一。
【巴厘岛对海南“自由岛”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从巴厘岛旅游业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得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
制定自身发展的远期规划目标,进行战略型定位。 印尼政府致力于把巴厘岛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于一身的国际旅游岛。重视岛上的旅游胜地建设,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稳固业已认可的“天堂岛”的美誉。海南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国际航空港的优势,明确发展成为“自由岛”的战略定位。
合理设计旅游模式。海南岛与巴厘岛同属于热带岛屿。海南岛的发展可以充分借鉴巴厘岛成功的经验。采用休闲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为海南岛量身设计一套旅游模式。
重视旅游文化,人文景观的培养。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它代表了一地方的历史发展。人文景观可以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海南岛需要发展成为修身,心灵的圣地。
旅游品牌的建立。 海南岛要想成为像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国际知名的旅游岛,除了有良好的旅游环境及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它是海南岛让世人介绍自己的名片。
提高营销力度,利用媒介宣传、会议节庆、影视拍摄、网站建设的渠道宣传海南岛的本土文化特色,塑造国际旅游形象。
作者简介:何容(1987-),女,壮族,广西南宁,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