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各国工业增长速度比较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联合国《统计年鉴》1957年、1963年、1970年。(2)联合国《统计月报》1978年9月。(3)联合国《世界工业的增长》1938—1961年、1960—1969年。(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经济指标》1978年4月。(5)苏联《1922—1972年苏联国民经济纪念统计集》(6)苏联《国外商情公报》1976年3月14日。(7)英国《每年统计摘要》1976年。(8)英国《每月统计摘要》1978年8月。
其他文献
<正> 一、香港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香港地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位于东西各国和东南亚各地区贸易交通的要冲,有发达的交通网以及国际金融业所需的一切现代化设备。由于香港的特殊地理、政治和其他条件,世界各国产品都远道运往推销,各色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价格也较便宜,有游客的“购物天堂”之美誉。此外,它的中文报刊、中文电台和电视台,对东南亚游客、尤其是老华侨,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正> 当时各国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首先集中在无产阶级贫困化是否是绝对的、普遍的规律这个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普遍规律,而且无产阶级的状况是绝对地日益贫困。苏联艾·雅·布列格里认为,“无产阶级的状况
<正> 在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过程中,分配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分配中,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对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概略地介绍一下南斯拉夫个人收入分配问题。
【正】 萨缪尔逊是当代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于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个美国人。萨缪尔逊祖籍波兰,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噶里城,1939年毕业
【正】 詹姆斯&#183;托宾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托宾生于1918年,1939年在哈佛大学毕业,194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耶鲁大学副教授,1955年升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人口也有了很大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今年年中预计达到31.5亿,占世界人口43.2亿的7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这些都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正> 波兰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近20年来煤炭生产发展很快。1978年生产硬煤1.92亿吨(商品煤),居世界第四位,按人口平均为世界第一。在技术上,波兰是后来居上,现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76年波兰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5%,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也达50%;生产工人效率为3.43吨/工,仅次于美国和西德。在建井方面,波兰掌握了四年建成720万吨特大型矿井的先进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正> 六十年代中、七十年代初,在第三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了20多个“加工出口区”。这是一种通过设立专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的新方式。菲律宾巴丹加工出口区就是其中世界闻名的一个。
<正> 1978年由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的罗斯托的新著——《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对于从事世界经济、经济史和现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来说都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书。该书作者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