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有活力的、动态的过程。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教师首先要设计活的教学目标,其次要设计活的教学内容,再次要设计活的师生关系,最后要设计活的教学调控。要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调整。要想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注意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上渗透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一堂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形成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设计活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明确而有效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学设计首先要具有鼓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其次要具有可测量性,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清晰,易于学生理解。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课题之后,进一步解释: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作家朱自清,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他的散文描景绘情、形声并茂、文辞优美、意境幽远。因此,今天我们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文章准确的用语。
2.理解景与情的关系。
3.体会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授课之前,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要设计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即知识的选择过程,也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对学生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竹影》一文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一种是以儿童故事为特征的《竹影》,第二种是以绘画艺术启蒙为特征的《竹影》,第三种是作为研究作者的实证材料的《竹影》。这样看来,教学设计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知阶段,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竹影》的儿童故事为特征作为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将有关绘画的“理”渗透到儿童故事中。
三、教师要设计活的师生关系
大家是否还记得,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为我们描述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那是讲究师道尊严的时代,而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可以互辩,学生可以反驳教师的观点、纠正教师的错误。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融洽、团结、互帮互助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能力。
四、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学生活动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应多样,一要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为学生多创造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乐趣。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中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而且这种方法,易于引起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展现课堂活力。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质疑问难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质疑问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确问题症结,用集体智慧将问题合理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巧妙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按照构建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切忌“一刀切”。
教学过程是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调整。要想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注意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上渗透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一堂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形成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设计活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明确而有效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学设计首先要具有鼓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其次要具有可测量性,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清晰,易于学生理解。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课题之后,进一步解释: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作家朱自清,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他的散文描景绘情、形声并茂、文辞优美、意境幽远。因此,今天我们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文章准确的用语。
2.理解景与情的关系。
3.体会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授课之前,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要设计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即知识的选择过程,也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对学生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竹影》一文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一种是以儿童故事为特征的《竹影》,第二种是以绘画艺术启蒙为特征的《竹影》,第三种是作为研究作者的实证材料的《竹影》。这样看来,教学设计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知阶段,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竹影》的儿童故事为特征作为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将有关绘画的“理”渗透到儿童故事中。
三、教师要设计活的师生关系
大家是否还记得,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为我们描述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那是讲究师道尊严的时代,而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可以互辩,学生可以反驳教师的观点、纠正教师的错误。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融洽、团结、互帮互助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能力。
四、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学生活动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应多样,一要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为学生多创造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乐趣。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中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而且这种方法,易于引起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展现课堂活力。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质疑问难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质疑问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确问题症结,用集体智慧将问题合理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巧妙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按照构建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切忌“一刀切”。
教学过程是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