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用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探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紧迫性,指出土地流转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存农地制度中制约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紧迫性;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80-02
  
  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弱化及阶段性短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鼓励土地流转政策后,农村土地流转就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态度是健全农地有效合理流转体系有效途径的关键所在。
  
  1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紧迫性
  
  1.1应对农产品激烈竞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不但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因规模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国际竞争力低下,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亟待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形式却阻碍着这一进程,因为它阻碍了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劳动投入不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失去了价格競争优势。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提高机械化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
  
  1.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目前体制下,地块过于细碎,不利于机械耕作;再加上农户文化素质低、资金少,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规模化经营更成了一句空话。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
  
  1.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中一方面存在着劳动力闲置的状况,另一方面又由于土地及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合理转移。这样不但导致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浪费,而且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相悖。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既可以合理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以及农村中的工业部门转移,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3]。
  
  2土地流转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土地流转还处在初始阶段,国家在这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土地流转全过程中,存在土地的转入、转出、使用、合同签订和履行、档案管理等程序和监管的合法性等问题[4]。一是土地流转多为自发流转,流转合同不规范。目前绝大多数的土地流转属私下交易,农户都没有向村委会登记备案;且书面合同内容大多不规范,农户也没有通过合同鉴证,更不知在什么地方进行鉴定,致使合同内容缺乏合法性。二是土地流转层次低。流转期限短造成流转关系不稳定,经营户不便作科学的长期规划。流转范围多数仅在村内流转,没有形成跨村、跨乡流转。流转主体主要是本村农户与农户之间,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等经济组织还未参与其中。三是土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果不理想。转入土地的农户在无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收益不高,土地流转后倾向“非粮化”经营,土地流转后生活经济水平无大改变,一些农户认为土地流转收益低,打算将转入土地转出或终止流转合同。
  
  3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制约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因素
  
  3.1农民恋土情节严重,阻碍农村土地流转
  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仍是其最可靠的依托和归宿。绝大多数农户不愿将土地转出,他们共同的想法就是把土地当做是今后的生活保障。尤其在社会保障还顾及不到离土农民情况下,致使离土农民缺乏安全感。虽然有些农户非农收入已在家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仍然十分看重自己的承包地。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依然会把土地视为生活保险。
  
  3.2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土地流转运行不畅
  一是土地流转信息中介缺失,土地流转供需失衡。土地流转缺少信息服务,流转供给方就难以找到需求方及时处理手中的土地资源,而流转需求方则难以找到适合其经营的土地规模和地理位置,导致土地流转供需失衡[5]。同时由于信息闭塞,土地流转又仅局限于本村内农户间流转,导致村与村间甚至更大区域间流转供求失衡,土地流转停滞不前。二是土地流转缺少市场中介的引导,流转价格混乱。土地流转价格理应由市场规律决定,但目前许多地方土地流转仍处在自发状态中,流转价格只是双方达成的协议价格,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体现不出土地区位性,造成土地流转价格混乱,进而阻碍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3.3农民抗自然及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农业生产不仅要受自然生物因素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认为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天气因素的不稳定性和病虫害的难以预测性,土地流转后农户缺少技术指导及资金支持,一旦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或病虫害就会血本无归,造成农户土地流转后不仅没有增加收入反而负债累累,从而对土地流转失去信心。二是由于农户自身力量有限,对市场信息不灵敏。农户遇到价格波动后种养的产品就卖不了好价钱,在转入土地的收益较低或不盈利的情况下,农户就会对土地流转不看好或终止流转[6]。
  
  3.4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
  我国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在实践中表现为乡、村和村民小组三级所有的格局,但各自权利和边界不清晰,导致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这种农地具有多个所有权主体的现象,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多方干预的问题。由于没有界定所有权的权限范围,他们可能会对土地随意处置,诸如会为了某些利益而随意挪用农地,会因为人口的变动而对土地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土地作为主要生活保障的地方,这种调整更为频繁。农户在对土地做出转让决策时感到不确定,土地转入者也感到不放心。
  
  3.5土地流转中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规范
  规范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规和明确具体的政策,也没有制定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这些导致土地流转中主体不明确,地方政府强行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土地流转中缺乏诸如流转期限、土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具体内容的规定,致使土地流转随意无序。多数农户在土地流转时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签署书面合同,也未到相关部门公证。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在土地承包利益关系出现矛盾时,难以合理解决,农户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土地正常流转,进而影响规模经营。
  
  4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
  
  4.1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性,制定有效措施,做到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登记管理;加强土地流转事后监管,保证土地流转合同中权利及义务的顺利履行。在土地流转中,突出4个规范,即规范流转主体、流转合同、流转市场、流转监管[7]。要求转出方主体必须是农民,转入方主体必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种养大户等符合法律规定的经济主体。流转合同必须使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由农业、国土等部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防止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在乡镇中心法庭设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合议庭,负责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矛盾纠纷。把土地流转纳入乡镇“三资”管理体制,鼓励条件成熟的村进行土地流转,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由自发流转向自觉流转、由分散流转向规模流转、由无序流转向规范流转、由粗放流转向高效流转发展。
  
  4.2健全土地流轉服务中介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培育市场
  一是健全科学土地流转程序管理体系,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服务流程。首先要求出让方提交流转申请书,对受让方要审核其资信和能力。其次要评估土地质量,确定流转价格。再次应提供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合同并对其鉴证。最后由服务机构和村委会协调合作,促使流转方即时登记备案,保证土地有序、合法流转,实现土地高效率、低成本、有秩序流转。二是健全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系统。应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搜集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和预测,定期公开,对外公布,接受供求双方咨询,沟通土地资源市场供需双方的相互联系,以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一体化。村委会要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点,使村民能及时把土地流转意向上报给服务点登记、公布,村级服务点再逐级向上一层次(乡镇、县级)流转信息中心上报,形成村与村、乡镇和县之间纵横交错的土地流转信息网,促进土地跨村、跨区流转。
  
  4.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新农村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心理颇强。只有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才能逐步淡化和消除农民将土地作为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心理。同时,政府还应对土地流转的农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设立土地流转风险资金,规范转入方投资能力、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努力使转入方实现效益最大化。对进城入镇的农民,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在就医、子女就学、签订劳动合同和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4.4创建和谐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创建和谐的土地流转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农地流转的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8]。大力鼓励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的拥有者以股份制企业形式投入农业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使我国农业规模经营走上企业化、公司制的经营道路。
  
  4.5加强流转用途管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但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日益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养殖或种植经济利益高的蔬菜、经济林果就成为土地经营者的首选。二是目前有些地方土地流转仍是私下交易,村委会和相关组织对土地流转去向及用途管理失控。三是一些基层工作者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是发展涉农产业,就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这种片面的认识成为目前土地流转管理的一大漏洞。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耕地抛荒,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现实中的土地流转却正在日益缩减耕地面积,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目前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证1.2亿hm2耕地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6建立和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农业保驾护航
  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弱势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土
  地流转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扩大,经营业主所承担的农业风险也相应增大,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到位,土地流转就会受阻。建立和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既能推动土地流转顺利开展,又符合农民共同利益的发展要求。国家政府部门加快制定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农业保险的性质、各级政府的职责、财政补偿机制、再保险机制、农民参与形式、监管等内容进行明确规范,把农业政策性保险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9]。保险公司应建立专业部门,积极探索多种险种,覆盖种植业、设施农业、养殖业。同时加快农业保险理赔案件处理速度,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基层组织或村委会积极宣传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使土地经营主体了解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提高参保积极性。
  
  5参考文献
  
  [1] 陈俊梁.谈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条件[J].经济问题,2005(4):47-49.
  [2] 陈其霆,张玉春.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土地流转[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2):37-39.
  [3] 陈湘珍.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唯实,2009(1):43-46.
  [4] 张秉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2006(6):25-27.
  [5] 杨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4-37.
  [6] 陈美球,肖鹤亮,龙颖,等.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及驱动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70-73.
  [7] 刘启营.新形势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2009(4):41-43.
  [8] 胡传景,程石.适当规模化谨防“非粮化”——对建立“公司 农户”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构想[J].国土资源,2009(3):20-23.
  [9] 胡晓农.对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及风险防范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9(5):91-92.
其他文献
摘要花生被黄曲霉菌污染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从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去除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黄曲霉菌;花生黄曲霉毒素;危害;去除;预防  中图分类号S565.2;TS20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40-0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
摘要 淡竹是一种非常优良的中型笋材两用竹种。瑞昌市是江西省淡竹重点产区,发展淡竹产业在瑞昌市林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简述了淡竹的优良特性及经济价值,分析了瑞昌市的淡竹资源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瑞昌市淡竹产业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有效利用这一特色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淡竹;产业;发展;江西瑞昌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摘要阐述了花生新品种铁花3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简要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生;铁花3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111-01    花生是辽宁省的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花生产业化生产、加快品种更新的要求下,选育高产
摘要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中猪苓3号和猪苓8号综合表现较好,值得试验推广;栽培技术上,应选择阴坡密林腐殖土种植,种植时间适当提前;管理上,前期保湿防大雨冲淋,夏季防干旱和高温,冬季保温防冻。  关键词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7.3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24-02    猪苓是一种珍稀名贵药用菌,价值极高
摘要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生态条件优越,被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介绍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以推动汉中市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猕猴桃;发展优势;对策;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29-01  汉中市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90
摘要以隆回县的气候条件为依据,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金银花的气候生态规律和环境因子对金银花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总结出有重要影响的气候指标。结果表明,隆回县的北部、西北部等地为最适宜区,隆回县的绝大多数区域仅为次适宜区。为湖南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金银花栽培和推广。  关键词金银花;土壤条件;生长气候条件;生态适应性区划;湖南隆回  中图分类号S567.79;R282.7
摘要 农民是作为推广活动的主体之一,了解农民认知的复杂心理有利于达成较好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效果,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以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论述了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特点,分析了其采用新技术的行为规律,并提出了促进农民行为改变、接受新技术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推广;农民;新技术;心理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草履蚧是城市园林重要害虫,给园林树木造成严重灾害。介绍了草履蚧的危害状况及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其防治方法,为今后草履蚧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草履蚧;危害状况;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00-01    草履蚧(Drosicha contrahens)又名桑虱,屬同翅目,珠蚧科,其分布和寄主范围广泛,分布
摘要 介绍了银杏、女贞、枇杷、杜仲、紫薇、合欢6种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中草药树种,以供今后园林绿化选择作参考。  关键词 园林绿化;中药材;树种  中图分类号 Q94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66-01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园林绿化成为居民关心的大事。园林绿化中经常采用药用植物,其已成为城市生态和
摘要 传统袋栽香菇接种时气温较高,容易感染杂菌,为了有效解决污染问题,试验用一次性废筷子制作香菇枝条菌种。结果表明:用枝条菌种接种栽培袋,成品率平均为95.1%,比木屑菌种高20.0个百分点,发满期平均比木屑菌种早10 d左右。  关键词 废筷子;香菇;枝条菌种;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 S646.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