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应力戒两种倾向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两种倾向,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46-04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7年的高考试题,取得了许多令人称赞的成绩,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性意义,我们从中看到了加速推进课改的光明前景。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对它冷静地审视,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命题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这些试题中凸显出了两种错误倾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以防止滑入新的误区。这两种倾向是:
  一、“新瓶装旧酒”。虽然高考命题要实现“平稳过渡”,出一定数量“死记硬背的死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所谓“新试题”却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实在可惜。这类试题情境材料是新颖的,但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却是“陈旧”的,二者极不和谐。新的情境令人心情为之一振,可惜没有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具体情形见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情境”下的“旧问题”。试题中提供的是新材料、新情境,应该辅之以新的测试功能。但有些试题中却仍然沿袭旧的理念,着重测试学生对史实的再述和记忆能力。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些材料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回答该问题时根本不需要分析和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如海南卷第8题:
  下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该题提供的是新的材料情境,但却没有很好地挖掘出考查价值来,学生只要准确记得这个长沙马王堆墓葬是“西汉”时期的典型代表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炼。
  再如山东卷第14题:
  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第一,背离历史知识内容的“纯文学化”“纯艺术化”倾向。历史与其他社会学科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学生应该了解的相应内容,在教科书“必修三”中有关文学、艺术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篇幅,但在学习中应该将这些文学、艺术形式和内容放置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中去,与有关的历史知识点相嫁接,通过该素材来反映和揭示一定的历史现象,探究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而不应该将这些素材脱离开具体的历史内容而“就事论事”。如宁夏卷第31题: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不同时期所流行的“书体”和“书法艺术”特征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也能够折射出作者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是必要的,但该题却纯粹是在考查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从中根本看不到一点历史的味道。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在该作品的“意境”上做文章,让学生从作品形式和内容的信息中揭示示相关社会问题的话,就有“历史味”了。
  再如广东卷第5题: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该题和上面的例题一样,都是“去历史化”的典型题目。这是一道纯粹文学内容的题目,应该更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分析,让学生单纯掌握这个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过程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如果能够将其与历史知识的关联性挖掘出来,让考生从发展的趋势,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过程,就有意义,就拥有“历史味”了。
  我们并不是反对将文学、艺术素材引入历史试题,而是主张应该将这些素材作为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的载体,考查的功能和目标应该围绕着历史学科自身所有的特点和要求,而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这些素材本身的掌握程度。尽管我们要求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将历史课程演变成不伦不类的没有“历史味”的课程。从上述两个题目来说。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认真挖掘、利用试题的素材所致。
  第二,背离历史背景的“纯材料化”倾向。这类试题的答案直接出自材料本身,根本不需要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背景进行思维,只要能够读懂材料,就可以准确地回答出这些问题来。如山东卷第35题: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主题?(略有删减)
  答案是“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根本不需要运用历史知识来思考,只要知道前一幅图片中的NO WAR是“不要战争”的意思,后面一幅图片中的鸽子是“和平鸽”,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姑且不谈论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否公平(因为涉及到考生是否全部学习英语的问题),仅就这个试题的情境来说,是值得称赞的,可惜的是没有利用好,脱离了相关“历史背景”的约束.变成了纯粹的图片材料。丢失了必要的“历史味”。如果都是这样的试题,大家还有必要学习历史课程吗?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容界限还要保留吗?我们不妨在上述两幅图片中增加“这是‘一战’或‘二战’期间某士兵或画家所做的两幅漫画”等等这样的历史信息就会增添十足的“历史味”了,这并非“画蛇添足”之举,而是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需!
  我们并不是和新课程下的高考“唱反调”,更不是否定2007年上述四省区的高考试题,而是想引发大家对这些试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以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杨莲霞
其他文献
民众是以“大清国之子民”的立场与外夷相抗的。因此,他们对于“奸相”的指责,并不纯粹是官与民的对立,所谓“无君无父”、“忘恩负义”,在用词上更能显示的倒是传统文化里忠义与奸佞的不可调和。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固然有游离于官府之外的一面。但反侵略斗争毕竟不同于国内阶级斗争,不同于天地会、白莲教。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感情常常使官与民之间还有相通的一面。为今日史学家所称道的民众义举,其组织者和领导者则多是士绅。
[关键词]定国是诏,明定国是诏,上谕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61—03    一、问题的提出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德宗皇帝颁布“上谕”,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此“上谕”在教材中的表述中却出现了差异。  高中人教版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在“戊戌变法”一节中说:“1898年,光绪帝颁布《
摘要 1951—1971年美国对印度援助经历了启动、发展、高潮和跌落的发展阶段。美国对印度的援助,始终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变化。  关键词 美国,援助,印度  中图分类号 K7 K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8)22—0015—04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特别是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球冷战格局之下,外
今年90岁的曾彦修老人,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社社长、人民出版社社长等职。他回忆说,1927至1937年,对青年影响最大的不是中国共产党的书,也不是马列著作,那时青年对中国共产党并不了解。郭沫若、鲁迅的书影响最大,只要有小学的地方就能看到。郭沫若的革命浪漫主义诗、田汉的歌词,启发人们变革社会、推翻旧社会。解放后,郭沫若只讲官话,但在历史上,他的作用不亚于鲁迅。鲁迅的话太深
[关键词]封建,封建社会,反封建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7-0055-03    2010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第25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
[关键词]历史作业,美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27—03    历史作业是检验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历史作业与新课改的理念一致,使其更具人文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是每位历史教师所要思考的课题。2008年5月中国历史课程网部分转载了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一文,笔者读后颇受启发。  作业1:《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过了几天,
70小时新媒体直播、70个阅兵现场机位全景展现、300条微视频全程报道、近百条AI微视频精彩呈现,通过新闻云源源不断输出,最终突破全球20亿人次直播观看量。  这是来自国庆70周年央视新闻70小时大型直播节目《日出东方》的数据。  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和精心打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与索贝数码(以下简称“索贝”)联手,为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量身适配的新一代新闻云生产暨媒体融合平台(新闻
[关键词]高考,历史科,学科知识,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3—0033—04  全国卷一向以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人称道,每年的全国卷通过材料建构新情境来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在数量上也远远多于各地方高考试卷。但是一些试题在如何解读材料,用什么具体知识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以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历史卷第34题为例,笔者
每天9000万件快递,1800万件即时配送市场永远诱人。商家自建做直营,或做加盟,做众包。某类场景上虽实现相对稳定的配送,但面对日益丰富的跨平台配送需求,面对习惯免费和低价的消费者,找不到人,养不起人,留不住人,管不好人,按时上门永远是商家的痛。  准道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創始合伙人陶思阳表示,一边是高速增长的线上订单推动高频重发的万亿级市场,一边是劳动密集型运力的紧缺。如果配送环节不能让消
[关键词]中学教学,材料,三国鼎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7-0060-02    时值期末,不断听到很多初一学生及家长对历史课的抱怨,怎么感觉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和试卷完全不是一回事呢,老师讲的是一套,考试是另一套,尤其是试卷中那些引用各种材料的“分析题”简直让学生感到紧张绝望,让家长也觉得有些茫然无措。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以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