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也在进行积极的调整与改革,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和接受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趋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学生阅读、写作以及情感熏陶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学生获取文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机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探讨对象,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被广大师生所采纳和接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71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汉语又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学习语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积累文学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旧出现了一些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现实问题,既有教师层面的,也有学生层面的,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1.学生主体性受到限制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整堂课的主宰者,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控,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也起着主导作用。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将学生的思维禁锢,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便懒于思考,习惯性地接收老师提供的答案。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的心理,如果教师依旧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吸引力。在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单纯的口头讲授,将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单纯用语言进行表述,这样的方式会致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扭转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等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融洽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本文课文讲述出来,并在班内开展故事评比大赛,对演说最精彩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学生在竞赛的激励下,就会深入细致的揣摩文章的故事情节,这对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及加深,多媒体等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率也逐渐提升,为了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为学生补充丰富的阅读资源,这样在充满新鲜感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有关毛泽东的其他优秀诗词,并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或者将优秀的朗诵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片文章的理解程度。或者在讲授《桂花雨》这篇文章时,由于小学生生活阅读尚浅,对桂花雨飘落的唯美场景可能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桂花飘落的场景,并配合一段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淡淡的思念之情,由此学生便准确掌握了文章的写作基调,并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3.拓展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还涉猎现代文学名著,同时将国外有价值的文學题材也包含进来,因此,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只依靠有限的教材,而是要从课堂阅读材料中进行拓展,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认知,而且能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固守成规,对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较重,而且性格不同,所爱好的文学题材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偏向于科普读物,有的学生热爱古典名著,因此如果用同一种文学形式进行教学,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必须要在学生课外时间给学生补充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学需求。但同时也要注意,在给学生推荐文学读物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收能力,这样才能产生理想的阅读效果。
4.创设阅读环境,进行总结分析
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广泛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及时的思考,这样就能增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而且也要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及时的指导和肯定的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学生继续参与阅读活动,逐渐提升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并将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在阅读完成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如何从文章中得到解答,或者与同伴进行相关的课题讨论,从中得到语文思维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文章的兴趣爱好点,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与思考,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逐渐得到提高,其阅读能力与技巧也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慕鹏飞.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71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汉语又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学习语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积累文学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旧出现了一些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现实问题,既有教师层面的,也有学生层面的,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1.学生主体性受到限制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整堂课的主宰者,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控,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也起着主导作用。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将学生的思维禁锢,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便懒于思考,习惯性地接收老师提供的答案。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的心理,如果教师依旧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吸引力。在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单纯的口头讲授,将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单纯用语言进行表述,这样的方式会致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扭转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等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融洽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本文课文讲述出来,并在班内开展故事评比大赛,对演说最精彩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学生在竞赛的激励下,就会深入细致的揣摩文章的故事情节,这对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及加深,多媒体等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率也逐渐提升,为了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为学生补充丰富的阅读资源,这样在充满新鲜感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有关毛泽东的其他优秀诗词,并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或者将优秀的朗诵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片文章的理解程度。或者在讲授《桂花雨》这篇文章时,由于小学生生活阅读尚浅,对桂花雨飘落的唯美场景可能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桂花飘落的场景,并配合一段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淡淡的思念之情,由此学生便准确掌握了文章的写作基调,并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3.拓展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还涉猎现代文学名著,同时将国外有价值的文學题材也包含进来,因此,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只依靠有限的教材,而是要从课堂阅读材料中进行拓展,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认知,而且能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固守成规,对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较重,而且性格不同,所爱好的文学题材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偏向于科普读物,有的学生热爱古典名著,因此如果用同一种文学形式进行教学,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必须要在学生课外时间给学生补充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学需求。但同时也要注意,在给学生推荐文学读物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收能力,这样才能产生理想的阅读效果。
4.创设阅读环境,进行总结分析
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广泛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及时的思考,这样就能增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而且也要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及时的指导和肯定的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学生继续参与阅读活动,逐渐提升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并将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在阅读完成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如何从文章中得到解答,或者与同伴进行相关的课题讨论,从中得到语文思维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文章的兴趣爱好点,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与思考,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逐渐得到提高,其阅读能力与技巧也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慕鹏飞.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