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引近心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面上景别的设计和运用,是美食这一类综艺节目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段。为了更好地表现美食形象,完成叙事,影视制作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充分运用景别。笔者通过分析美食节目《街头美食斗士》中景别独特、舒适的运用方式来对景别的使用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街头美食斗士》 成都 景别
  《街头美食斗士》是韩国tvN电视台推出的2018年美食片,这一档韩方摄制的美食节目分别在四国取景,但这并不影响节目的拍摄效果。因为节目有趣,具有饮食文化的熏染并且具有精美的镜头表现,播出不久后即在豆瓣上获得了9.5分的高分评价。此片一共有七集,第一集摄制地点在四川成都。主持人白钟元走进成都的街头,在一小时七分零五秒的摄制中探寻成都的各种麻辣美食。这些美食和成都人的记忆紧紧结合,成为一种饮食景观。景别作为镜头语言的重要表现之一,完好地诠释了成都的饮食景观,艺术效果上亦是如虎添翼。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即为景别。“景别取决于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及所使用的镜头焦距和长短两个因素。”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决定了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而远景和全景可称为大景别,近景和特写可称为小景别。一般来说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距离远,景别则大;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距离近,景别则小。焦距大,景别则小;焦距小,景别则大。大景别包括远景和全景,小景别包括近景和特写。大景别给观众以宏伟之感,增强画面震慑力;小景别极为细致,突出人或事物的各种特点。
  一、大景远引造势有气氛
  远景的取景范围最广阔,视距最大。远景常用于表现广阔恢宏的气势,表现空阔的空间和开阔的场面。影视节目中远景的位置不同,表现的意义也有所差异。远景位于节目开头,“表现环境全貌,空间关系,如城市街道,大的建筑群,山区和平原的地形、地貌及其结构特征”,预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以及规模,渲染气氛;位于节目中間位置,通常的作用是向观众传达空间转换或者时间过渡;位于结尾,节目则在舒缓的节奏中走向结束。在《街头美食斗士》的片头中,自人物画面之后,一个璀璨的建筑远景镜头引出拍摄地点成都,但这个不断推进的俯拍远镜头足以呈现出成都的恢宏气势,观众对成都的初印象尽在这一瞥中。再看节目的26分14秒处,群山绿树流水,这个远镜头从上一秒的红薯特写直接组接而来,这两极镜头的组接所造成的对比反差加剧视觉的活泼性和震惊感,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四川独特的盆地地形在这绿意葱茏的远景镜头中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制作粉丝的红薯即是在这样的地形地貌中生长。在此大景别往后3分13秒,出现不断推进的远景——四川盆地的另一风貌映入观众眼帘,绿中带黄的盆地里,田园旖旎风光一览无遗。这一油菜田的远景与上一远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再者是36分26秒的慢摇镜头的饮茶古街远景,随着别有一番韵味的音乐和舒缓的节奏的辅助,古街悠然恬静的生活气息立即扑面而来。远景的空间转化,可令观众静观。片子播放到1小时6分09秒时,伴随着紧张而强烈的音乐,四川成都的远景切换到香港灯火通明的沿河建筑群,引出下一集的拍摄地点,节目到此接近尾声。
  全景在《街头美食斗士》中是不可或缺的镜头之一。全景的画面包括人体的整个部分和人体的背景。环境、人物和事物的空间关系通过全景诠释起到更加明确的效果。较多的人物以及生活画面可以在全景中获得完整的映现,因其画面功能比较齐全,内容丰富多彩,人情与场景充分融合,故表现意境,彰显“势”,创造气氛,有情景交融之美。此外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可以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作为节目的过场镜头,全景具备叙事的功能。在《街头美食斗士》中,全景镜头运用相对较多,如片头的烧烤、炒粉等小吃夜市,陈家麻婆豆腐店里食客座无虚席,专业的厨师在后厨精心烹制美食等。全景景别的运用完美地体现出夜市街头的环境,食客和空间的关系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此外,这些景别画面为之后诱人的美食埋下了一系列伏笔,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成都人对美食的执着追求。美食之地必然熙熙攘攘,远在他方的人也可在全景镜头下感受到成都街头热闹的饮食文化气息。片子拍到古巷饮茶全貌时,采用俯拍的全景慢镜头。一系列的全景镜头与其他的小景别镜头交替组接,不仅表现茶客的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老人在茶区安适地喝茶聊天,搭配上缓慢的音乐,制造出喝茶的悠闲气氛。此外,主持人的走拍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如成都汝矣岛附近的午餐小街画面。镜头跟着主持人,周围的白领一个个以全景景别从镜头边走过,这是一个正常速度拍摄的全景镜头,主要表达主持人在午餐时间段进行美食探寻这一事件。
  二、中景叙事入微
  中景是人体头到腰膝的视域范围。中景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现局部空间。“中景在有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了有一定纵深空间的背景,这使得它具有比特写、近景更能具体地再现日常生活情景的可能。”使用中景时,观众可看到镜头中人物的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而观众也可从人物脸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感受人物的情绪。为此,中景是节目摄制中常用的景别。中景为叙事性景别,在一般的影视叙事中常由全景建立活动范围,即对空间范围进行定位,然后使用中景来展开叙事或者由特写转回中景,以此来展开叙事。《街头美食斗士》作为一档美食街节目,主要定位在街头,表现隐藏在街头的美食。在影片的前期画面中,几位商贩拿食物、掌勺炒菜、主持人咨询小吃的价格等动作在中景镜头下表达得一清二楚。主持人一边走一边做出些许解说,街头或热闹或安静的日常状况在中景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而后在片子8分09秒的画面里,主持人正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军屯锅盔,中景镜头中的主持人一手拿着锅盔,一手指向“军屯锅盔”四个字,脸部也面向这四个字,欣喜之情赫然显示在荧幕之上。接下来,全景和特写镜头拍摄主持人选购成都的特色玩具——变脸娃后,镜头转回中景镜头,主持人眉开眼笑地说着买玩具的原因,洋溢而出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三、小景重细部
  小景别镜头能够“把物象的细部加以扩大,使之具有充分的视觉表现力。它就像把一幅绘画分解成若干个细部,而把这些细部进行放大,以期帮助观众精细地观察;它又像是在剧场里发给每个观众的一架高性能的望远镜,使其可以凭借它观察舞台场面中的每一个细部:布景的细部、演员的面部表隋、道具等等”。小景别展示的是给人品味端详的镜头,是不加掩饰的真实流露。影视制作常用小景别的近景和特写镜头来诱导受众的视觉,震撼他们的心灵。   近景是镜头呈现的人体胸部以上的视域范围,又称“胸镜”。受众可在近景镜头的荧幕上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仿佛置身于事件之中,易产生交流。近景人物画面的大小,在电视屏幕上与真实环境中人物的形象大小相近,从而缩小了观众心理上的距离感。由此,观众心理上感到真挚亲切,似乎与画内人物处在同一空间的感觉,而“这种视觉感知空间的统一,直接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近距离特征和画面范围指向性在近景镜头中充分展现,表现物的局部。在《街头美食斗士》的14分42秒到15分18秒处,主要呈现的是主持人坐在餐桌前饶有兴致地介绍“陈麻婆豆腐”名字的由来。镜头的焦点在主持人身上,他把双手的肘关节支撑在桌面,一边介绍“麻婆”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在自己的脸上,可谓形象生动。观众通过屏幕呈现出的近景画面,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个近景镜头往后五十多秒处,又是一个近景镜头。厨师们井然有序地烹饪美食,画面配上节奏较快的钢琴曲,一种置身在厨师们身后,感受厨师们的辛劳,期待美食诞生的感觉在观众心里油然而生。之后,一系列的成都传统剧变脸以及主持人站在货摊前把弄变脸娃娃的近景铺陈而来,观众似乎身临成都传统剧的表演现场。此外,主持人一拉一合地把玩变脸娃娃的面罩的动作,其眯成缝的眼睛和灿烂的微笑,让观众感受到他的童心未泯,这就是近景的魅力之一。
  因为这是一档美食节目,需要呈现美食和食材等,所以《街头美食斗士》绝大多数情况下运用特写镜头。“特写是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特写益于突出画面的主体,将其细部特征清晰地表现出来,就像绘画中的重笔加粗。这种从细微之处展示被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的特写镜头,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此外,眼睛、鼻子、嘴巴等都可能通过特写给受众传递人物心灵信息。用巴拉兹的话来表达,即“好的特写能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它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宣的渴望,对生活中一切细枝末节的亲切关怀和火一般的感情。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在《街头美食斗士》里面最吸引人、最具有诱惑力的镜头语言非属特写不可,在片中它通过大量的特写将成都街头美食的食材、调料、香料、烹饪过程完美地表现出来。如节目片头担担面、军屯锅盔、翻滚的菜籽油、炒饭等特写镜头直接向观众传达关于美食的信息,勾起观众的食欲以及往下观看节目的欲望。这个节目的一大亮点就是每介绍一种街头美食都以特写镜头冠以手和美食拉出画面,然后再以特写镜头把这道美食的食材、配料、调料按烹饪的顺序一一呈现。如肥肠粉的制作,先用特写镜头聚焦老板抓粉丝的动作,使画面可观可感,然后特写镜头转移到汤锅中的豆芽菜,這一特写展示了涮锅的全过程。继而画面通过全景镜头转切到桌上的大碗,青花椒、盐、酱油、红油、榨菜、香葱、芹菜依次在特写镜头下富有美感地放入碗中,最后是加汤和追加大肠的特写。这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叠加在一起,并不令人感到视觉疲劳,而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带来的对美食近距离的享受。特写把美食的色、香、味呈现在荧幕上,观众近距离地观看到美味食物和制作的过程,再加上主持人满足地享受美食的特写镜头,荧幕外的观众也禁不住感叹美食的奥秘,对其垂涎三尺。
  四、机趣无方——同景别的运用
  一般来说,同景别镜头需尽量避免,因为它的画面跳跃感和信息量不足。此外,连续的同景别叠加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清代书画家方薰所著的《山静居画论》提到:“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电视节目的画面缘起绘画,故方薰的这一绘画原理可作为一条同景别镜头运用的准则,给学者些许启发。
  在《街头美食斗士》这档美食节目中,景别的运用不全是为了描述事件,而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展示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抓住观众的心灵,这也是该节目获得豆瓣高评分的原因之一。在这档美食节目中,36分16秒后持续将近一分钟的成都古街小巷全景镜头,让人感到别有韵味。小巷古色古香的建筑在一连串的全景镜头下以缓慢的节奏呈现,继而悠扬轻缓的纯音乐在观众耳畔响起,观众仿佛漫步在小巷中领略静谧之美。
  同类景别,尤其是小景别的镜头组接,可以造成一种积累的效果。“在相似性的积累中,同样的内容元素或意味被加强,保证了视觉的连贯和主题的强化。”例如节目的16分37秒,在制作麻婆豆腐的摄制中,镜头采用了连续特写镜头的组合,通过有序地下油,辣椒米、蒜米、豆瓣酱的混合下锅到豆腐下锅,撒人葱花等一系列镜头组合,各个清楚细致的特写积累,对麻婆豆腐的完整呈现起到了强化的效果。讲述红油在川菜中的地位这一部分,在展示红油的制作时,片子采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组合,包括菜籽油的碾磨、热菜籽油、把热好的菜籽油浇入辣椒面等镜头,这些相同景别、相似特征的镜头组合,在表现红油的来由方面呈现出连贯的视觉效果。再如主持人在串串店吃串串的几个不同方位的近景画面,镜头中的主持人边吃串串边作相应的讲解,串串这一美食的探寻在连贯的近景中得以较好的表现。
  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还提到:“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将不受待见的同景别镜头运用得得心应手,并以此为节目增添魅力,这就是“画趣”或“机趣”。不可为而为之,不遵循一般的镜头组合方式亦可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大景别(远景和全景)表现恢宏气势,中景表现人物形体动作和神态,小景别(近景和特写)表现事物细部特征。《街头美食斗士》这一节目用大景别引出成都的气势,还为节目制造了恬谧的意境氛围;用中景表现成都街头的日常,展示节目中人物的神情状貌;用小景别突出街头美食的“色香味”,从而诱导观众的视觉,通达心灵。此外,运用同景别组接更是收获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的《野草》作为一部具有浓郁象征主义意味的散文诗集,其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具有隐晦的分化性。这些意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对外探寻,另一类则属鲁迅本身的对内自剖。而无论哪一类,它们最终都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即人的存在是孤独的,故而只能在孤独中寻找孤独,在存在中反抗绝望。  关键词:鲁迅 《野草》 审美意象 生命哲学  《野草》包括《题辞》在内,总共二十四篇。这二十四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
期刊
摘要:《项脊轩志》是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的书斋项脊轩为背景,记叙了以项脊轩为中心的家族人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去的祖母、母亲和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简单平淡的笔触,道尽了归有光心中的苍凉和悲伤。本文通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艺术手法来看归有光如何用平淡极简的笔触表达细腻浓郁的深情。  关键词:归有光 《项脊轩志》抒情手法 抒情特点  散文是为了抒情,而这个“情”是作者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产
期刊
摘要:电能自动抄表技术是适应电力市场和社会群体的基本要求产生的,可大大降低人工抄表所产生的过失率。除此之外,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准确地对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还能将用电异常的情况传达给相关的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要,减少客户的损失,这对双方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采集的数据也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对电力市场的开拓也是极为重要的。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电能计量自动抄表
期刊
摘要:17世纪太湖流域的异常气候给阳羡词人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气候异常造成水旱灾害频发,词人以词为史,详细记载了受灾百姓困苦的生活窘境。寒冷的天气不仅造成词人内心情感上的凄苦迷茫,还使得词人创作了大量的岁寒词,词中充满了孤寂凄清的情感。严寒天气使得梅花盛开,词人互邀赏梅,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词,表达自己的精神寄托。  关键词:17世纪 气候环境 阳羡词人  法国著名史学家丹纳曾指出,环境是决定艺术
期刊
摘要:期待视野,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评判与阐释。随着读者对作品不断地进行阐释,作品意义的深度和广度随之历史性地叠加,由此形成了文学史。文学期待视野是一种再创造的构成性力量,它会在调整文学作品审美期待的同时,修正读者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据此笔者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分小组任务型阅读,课堂上注重比较中西方文学文化,课后注重反思反馈三个环节。  关键词:接受反应理论 期待
期刊
摘要:白先勇出生于中国“抗战”年代,并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辗转中国各地逃难与求学,并于20世纪60年代台湾留学潮中赴美求学。可见,“求学”占据着白先勇生命版图的大量位置。《寂寞的十七岁》《那晚的月光》《芝加哥之死》这三篇小说是他为那个年代的求学者们描绘出的三幅“油画”:孤闭、希望、重生,而这三类求学者也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零余人”形象。  关键词:白先勇 求学者 《寂寞的十七岁》 《那晚的月光》
期刊
摘要:本文以接受反应理论为基础,以阅读美国文学名篇《乱世佳人》为例,通过和中国文学名篇《京华烟云》比较,探究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唤起自己的期待视野,如何增强自己的身份意识,以及如何与文本互动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接受反应理论 《乱世佳人》 《京华烟云》 对比研究  接受反应理论由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构成,认为文本和读者之间存在对话关系。要使读者获得真正的文学文本的体验,必须唤起读者对
期刊
摘要:“非喜剧因素”对于一部喜剧作品而言有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皆大欢喜》中的“暗色因素”解构了传统批评中的亚登森林的形象。亚登森林是《皆大欢喜》主要故事发生地,原被认为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想国度。然而,通过分析发现,死亡的气息、对乡下人的贬低和对美好爱情的解构等“暗色因素”使得亚登森林变成了绿色与黑暗并存的“双面”森林。这些“暗色因素”深化了莎氏喜剧的艺术内涵,揭示了人生哀乐参半的哲理,给我们带来了
期刊
爱要懂得,要珍惜,要平衡,这就是爱的艺术。  你为追求喜欢的人,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  大苗是我的远房表妹,从小就叛逆,成天谈恋爱,每一段都撕心裂肺。最扯的是,她曾经为了追一个男生,想去变性,因为那个男的喜欢男性。她都咨询好了变性的步骤,准备好了钱,可对方给了她迎面一击:“就算变了性,我也不会喜欢你。”我们都以为大苗从此要颓废了,结果她说:“我就特喜欢这种感觉,轰轰烈烈努力过,不后悔。”  后来
期刊
家庭中,爱是唯一的动力。本质上看,亲密关系里,我们所有行为不是在表达爱,就是在呼求爱。张岚也是如此。  但这份动力,有时会被扭曲,夹杂着私欲——想满足匮乏、想宣泄情绪、想转嫁负疚……从而展示出控制、攻击等等暴力行为。  张岚不是特殊人物,每个人内心都有各自的“张岚时刻”。与其去批评张岚,不如借机从她身上认清并清理我们的内心。  张岚从心底里渴望爱孩子,也希望孩子认可她的爱。只是她不知该怎么做。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