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形结合,探寻数学本质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训练,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时,对世界的认识能力较低,更加容易接受图形和识别图形,很多孩子在遇到用大量数字叙述或文字描述的问题时时常觉得难以找到突破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字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字上的解题障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形结合是数学教育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知识的抽象性,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图像的模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学习,从而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接受能力,可以降低文字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借助于数形结合思想,小学生们在数字和图形之间灵活转换,选择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通过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都能够轻松地理解掌握,通过数形并重,点燃学生思维的灵活状态,探寻数学本质。
  数与形是数学领域中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通过数与形的巧妙结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此,华罗庚曾有过精辟概述:“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形象、简明地指出了数与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也凸显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巧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巧妙应用,使得抽象的数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所探析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一、巧用数形结合,经历建模直观化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经验。而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后,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一些孩子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随着新形势教学理念的变化,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同时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也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以及学习难度,尤其是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适当地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如变化多样的排队问题:①小朋友排队,小方的前面有3人,小方的后面有4人,这个队伍一共有几人?②小朋友排队,从前数小方是第3个,从后数小方是第4个,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③有16个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方的左边站了5人,右边站了多少人?
  这几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特别混乱,单凭文字想象,思考困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正确地使用算式去表达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把数形结合的办法适时地加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怎样画图才能既简洁又使人一目了然呢?我建议孩子们把题目中提到的主人角色采用特殊的图形,其他人物一律使用相同的图形来画,只要能和主人角色区别开来就行,于是就得出了以下几种画图的解决办法:
  ①○○○△○○○○
  ②○○△○○○
  ③○○○○○△○○○○○○○○○○
  根据示意图再列算式,这时很多学生便不再迷惑,解题明朗直观,能迅速得出正确的列式。这样在解决排队问题时,学生通过画图,找到了正确的解法,同时也把排队问题的种类,亲自体验思考,熟悉数量,分析清楚,并整理思路,建立解题模型搞明白了。之后再遇到排队问题,学生基本不会出错,而且慢慢熟练之后,学生可以脑中有图,直接列出算式,这是学生经历体验,自我建模学习能力的体现,并能明白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在解决此类问题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借助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深刻化
  课标(2011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两句话,实际上刻画了运算能力的三个主要表现特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和方法合理(运算途径简洁,是方法合理的自然结果)。也可以就字面意思解读为:运算能力主要是有根有据地正确运算的能力,它的作用是促进理解与应用。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形结合联系,通过数形转化的方式解决数学实践问题,帮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演示中找到数学的本质特征,在探究算理学习时,利用现有的教学用具和学具巧妙地数形结合探究新知。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9加几”时,是通过“凑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那么如何理解“凑十”,明白算理?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借助摆小棒理解“凑十法”。如9+4,左边摆9根,右边4根,教师问学生是怎样算的,学生会有许多种想法,优化算法,重点明白“凑十法”。学生会说:4拿1根给9,9变成10,那么另一边就剩3根,也就是需要把4分成1和3,让9和1凑成10, 10与3合起来是1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棒,并圈一圈,从直观上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经历“分一凑一合”的思维过程,将动作进一步内化为心理表象,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分一凑一合”的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凑十”的思维过程。
  三、适时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明晰化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应借助有直观形象的图形感知,对知识难点本质的感悟需要借助形象化的图形先内化体验,再与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加工相融,从而理清知识的本质,突破知识的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难点,学生在学习和吸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借助数形结合将数学知识的难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明晰化,促进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对学习难点知识的内涵认识达到较为深刻的程度,有效突破知识的学习难点。
  如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刚开始学生当作知识在强化记忆,学着学着,孩子们会问:那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实在难以理解,而教师若只是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因为若比除数大就可以再除下去”这样的空洞说理,孩子们还是蒙圈儿,一片茫然,这时用图形表示便可以豁然开朗。新授完17÷4、18÷4、19÷4这些算式,让学生观察这一组除法算式,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余数总是1、2、3。为什么呢?学生觉得每个正方形只需要4根小棒,那4根的話就能摆一个正方形了,何必还要余出4根呢,借助直观摆图形,孩子们已然明白余数不能和除数一样大。接着追问:那如果剩下的数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6根,可不可以呢?孩子们边画图边说理,因为5根小棒里面有个4,可以摆出一个正方形,剩下的一个不够4怎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呢,所以余数是1,同理6、7也是。所以余数总是1、2、3重复出现,也就是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就能继续往下分。   通过图形课件演示,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实践,数形结合学生亲历体验,细心观察,互动质疑解惑,“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难点,便一目了然,巧妙顺利突破,难点知识更明晰。
  四、善用数形结合,解题思路简隽化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存在局限性,所以如何高效准确地解决运用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当中的一大重难点。该问题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育当中特别突出,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受到识字数量方面的限制,很多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那么又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呢?因此,学生一旦碰到文字含量特别高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解题效率以及准确度就会大大降低。这个时候,数形结合的数学解题方式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①甲树是从左数第8棵树,乙树是从左数第15棵树,中间的宣传牌遮住了几棵树?②方方从第8页读到第15页,明天该读第16页了,方方今天读了多少页?
  这两道题对于孩子的读题能力是相当大的考验,要理解清楚中间从哪里数到哪里,这些句子所隐含的不同含义。如果学生学会了用画图解法答此类应用题以后,需要时就能手脑并用,借助操作并直观发现解题方法。以上两道题可以画图解决如下:
  ①8、9、10、11、12、13、14、15,补出8和15之间的数,因为说的是两棵树之间,因此头尾的第8棵和第15棵不能算,宣传牌遮住了6棵。在教学画图时也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数量全部画出来,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把跟解题有关的那段内容详细画出来即可。
  ②8、9、10、11、12、13、14、15,从第8页看到第15页,抓住关键字从……到……,这是头尾两页都要算的情况。
  上面的两道问题就属于文字类型的数学题,这个时候采用列算式的方法很麻烦,如果用图形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就会帮助学生简化、具体理解,解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利用画图这个手段,培养了孩子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形结合的解题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当中的变量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学生思路简隽清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数形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和简明化,不仅帮助小学生们理解知识,还能拓宽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長特征,在教学方法中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他们尽快顺应数学学科的长远学习,让他们从小赢在探寻数学本质的大道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与创新,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21世纪以来,教育领域更加注
期刊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2.0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其卓越的技术优势、海量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当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在初中音乐学科中融合信息技术,正在于可以完全发挥音乐学科的人文和艺术优势,使音乐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环节、教学模式、教育资源等层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在信息化2.0时代,
期刊
晋商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与时代价值。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晋商文化主题思政课,如何把晋商文化与思政课进行有效融合是我们课题组一直的追寻和不懈的探索。  把山西本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研究与推进,是基于丰富深厚的晋商文化以及“诚信为本、勇于创新、乐善好施、吃苦耐劳”的晋商精神。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主渠道,努
期刊
一个老师,想要发展,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建构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正所谓“纲举目张”,只有明确正确的教学理念,形成自身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目标,少做无用之功,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继而为学校的深入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持续不竭的动力。  一、“真美”阐述  自美学思想诞生以来,美
期刊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也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该学科的知识点并不复杂,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非常吸引学生,比如各种图片和数据等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其中初中生物实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大板块,一直都是教师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初中生物实验纳入中考范畴后,对实验原理、操作和现象分析的教学更加严格。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探索实验的
期刊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学科课程,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思政就是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挖掘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現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地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将以“走进闽宁镇”为课例,从创设主题情境、实施问题探究、学业评价引领等方面进行课例解析及教学实践反思,以期为初中地理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一、地理
期刊
在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常常公式会背,但计算不会。在已知的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又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在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中会出现很多错误。如何厘清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硬背公式,不会运用  学生只有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有的只有机械的记忆。学生对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柱=sh
期刊
新高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实验难度很大。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下,实验教学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当今的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化学,简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探究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教学。阅读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从文章当中获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非常有必要,可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游戏,将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探究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增强探究能力和学习动力。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枯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实施有效的游戏教学策略,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