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本质,多元解读把握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教材的理解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用教材教的同时要品味教材意图,把握教材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开放延伸。重视教材,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材。
  关键词:教材;理解;品味;延伸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数学教学研究永恒的话题。最近经常听到有老师说,同样的教学方式,但在质量检测中,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如以前了;还有的老师经常抱怨练习题的难度太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呢?笔者认为,并不是学生学习的问题,也不是难度太大的原因。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能“与时俱进”,有时不到位,有时还可能越位。教師没有真正领会当下教材的编写意图,用不变的方法应对不断更新的目标与内容,当然会碰到问题。那么,怎样理解与把握好教材呢?笔者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主要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这里,“知识”在数学中主要指一些概念性的基础知识;“能力”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应该说,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细细品味教材,正确理解意图
  首先,要对教材有深层次的理解。因为教材的教学内容只是提供了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大致的方向,对这个方向的把握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有一个原则:我们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淡化教材的唯一性,而不是忽视教材、脱离教材。要辩证地看教材,用教材。其次,同一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平时的实践中就有“同课异构”的例子,不同的教师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但这种不同的理解与实践应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也不要淡化“双基”的落实。斯苗儿老师在一次讲座时说过:新课程不是要求教师把原来的全部改掉,我们的新理念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一个革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敲敲打打就是新课程。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典型的一节,也是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一个内容。我们在教研组“同上一节课”的活动中,通过实践、思考与讨论,产生了一些想法。下面以此为例,谈谈看法。
  课例A:教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认识圆,画圆,认识半径、直径与圆心,重点讨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练习。如R=3厘米,D是多少,并画定圆。在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对圆的认识,孩子们说的基本都是知道圆有直径、半径及它们的关系。
  课例B:谈话引入,请说说你知道的圆。你还知道圆的其他知识吗?通过画圆(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徒手画圆)、剪圆,进一步体会、感受圆,并认识圆的相关知识。最后是想象圆。“如果要画一个半径是4米的圆,你觉得有多大?能画在教室里吗?为什么?”学生能想出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例C:想象草坪浇水的情况,体会动态的圆。初步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再通过一只牛拴在一根木桩上吃草的情景,充分认识圆的相关知识,如直径、半径等。最后让学生剪圆、找圆心,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相关知识,如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等。
  三节课应该说都较好地解决了关于圆的基本问题:认识圆,并掌握关于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直径、半径等。但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思考,就会发现一些问题。课例A关注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技能,而忽视了《圆》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认识”圆。从这节课结束时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圆的认识都还只是局限在直径、半径等显性的知识上,对圆的本质的认识是十分缺乏的,特别是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课例B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画圆、剪圆的过程中认识圆、体验圆的特征,对于直径、半径等显性知识,只是作为在认识圆的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来对待,并通过对一个较大的圆的讨论和想象,力求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说,效果是有的,当述说自己对圆的认识时,学生说出“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封闭的图形”“圆是很美的”这样的感受。但细细体会,这节课总是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就像一个圆,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圆”中舞蹈,缺少一种“旁逸斜出”的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设定的要求太狭窄。由于画圆是这节课的主线,所以学生的思维就只能在“纸上谈兵”,缺乏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例C和课例B相比,解决了课例B中的一个大问题,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启发,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从一个静态的圆过渡到一个动态的圆,再从动态的、生活中的圆抽象出一个数学的圆,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圆的特征。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由于学生过多地进行思考与想象,缺少对圆的数学抽象,特别是动手画圆的尝试与实践,所以使得学生的基本技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上述的三个课例各有优点和问题,但如果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什么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如此不同的理解与安排?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所以,怎样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抓住数学本质,拓展思维空间
  有了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与多元解读,我们就可以把数学课堂变“活”。但如果想让教学走得更远,就需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出发,对教材做适当的拓展与深入。
  首先,可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适合学生的学习参与;其次,也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拓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如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画圆的过程,理解圆的本质是“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或是这样讲: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作圆;同时,圆又是“正无限多边形”,而“无限”只是一个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其形状、周长、面积就越接近圆。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标准理论上的圆;圆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数学图形。如果教师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把握圆的数学本质,那么其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入就会到位而不越位,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2. 教学内容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数学学习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拓展数学的生活味,要利用好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数学的本质并让学生体会。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多收集一些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同时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样的特征与以往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只有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数学的学习才真正有意义。教师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上述课例中,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三个课例后,课例C的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前两个课例,这说明对教材做适当的延伸是完全有必要的,特别是学习重要的知识时,更是如此。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作为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一定要有数学的思维,从数学本质的角度多元解读,才能使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深”,不至于出现本文开头的“教不好,学不会”的现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更加贴近现实,自主探索性学习成为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化,使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变得有趣丰富。上好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向主动灵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 
摘 要:今天的教育教学已经来到了核心素养的大门之前,有着明确的品格培养与能力培养指向的核心素养,其培育路径的探究,显然离不开教师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去打开创新的大门。无论是在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还是在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只要赋予学生足够的创新时空,那么学生的创新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也就能够支撑起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社
[摘 要]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诠释,并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演绎出不同的个性化课堂,同伴可到课堂中观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同课异构,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推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教学;同课异构;应用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采取的是走班制,即一个教师应任教2个甚至更多班级的学生,导致课后辅导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的价值是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生活能力,更进一层来讲,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能体现其核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价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核心价值包括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学习过程的发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实践性等。以核心价值引领教学是新教育背景下的一种理念,也是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作为新教育的实践者
摘 要:简单平面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教材中新改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实践铺展说明,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开端有经验预设梳理认知规律,中间有进行难点突破的探究活动,后有发展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启发;诱导;探究;自学;辅导  简单平面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如何让教学实施更加有效,使新课标的要求全部达标。紧紧围绕几何图形
摘 要: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趣味化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引导低段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把“说学逗唱”运用到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实现寓教于乐,提升低段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低段;说学逗唱;趣味课堂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能够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学生比较喜爱的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为学生创设充满趣
摘 要: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要链接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借助数形结合,形成数学概念;设计针对练习,深化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与深化这三个阶段采取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概念学习。  关键词:数学概念;儿童视角;优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点。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那他们是不可能进行高效
摘 要:数学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数学思维,即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包括文字、图形、公式、概念等。而这种理解需要以阅读为基础,也需要用阅读来强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需要数学阅读理解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习惯培养;学习方法  人们提到阅读,第一反应是语文,而谈到数学,想到最多的便是数字、计算、公式等。但事实上,在从事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在教育的改革、社会的进步等一些大因
摘 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及文献索引,阐释了什么是有深度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学“分一分(一)”为例,梳理出通过打造简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以思维培养为核心等方式可以构建有深度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深度课堂;小学数学;思维;学生;简约  一、引言  從2000年新课程改革初见端倪,到今天已经历十八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历了课改初期的浮华之后,逐渐开始沉淀。但我们也清晰地
智能网联技术会如何改变汽车业,从本届上海车展上可以发现很多生动的例子。  未来,汽车将不仅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成为维系智能住宅、智能电网和智能社区、建立低碳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效移动手段。  此次车展上,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展出智能车角、人机互动等解决方案,到下游搭载世界级智能互联系统的上汽荣威i6 16T车型,无一不展示着汽车智能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以上汽荣威i6 16T车型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