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泵站工程管理在解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我国小型排灌泵站工程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排灌泵站;现状;措施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机电排灌泵站,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区域性抗旱排涝的重任,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态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具体体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好泵站管理工作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保护和改善水资源水环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意义也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小型排灌泵站工程现状
我国小型排灌泵站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建站時因陋就简,标准低。投入运行后,由于经费困难,维修缺失, 更新改造跟不上,泵站能耗逐年升高、灌排能力下降,排灌效益锐减、安全运行无保障,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工程设施积病成险
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小型泵站建设存在突发性和盲目性,泵站规划没有经过论证,布局不甚合理,泵站设计不规范,设备技术状况差,配套不合理,运行条件差,使得工程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大部分中小型泵站超期运行,泵房简陋破烂,更新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机泵设备陈旧老化,性能差,耗能高,泵站时常发生故障,影响农田的排水除涝和提水灌溉。机组严重老化,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运行时温升高、噪音大,安全可靠性明显降低。水泵汽蚀磨损严重,振动加剧,运行维修费用大,维修配件难买,致使机组效率急速下降,运营成本逐年上升。水工建筑物年久失修,地基渗漏,泵房开裂,出水池倒塌,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排灌渠系配套设施绝大部分损坏,渠道淤积严重,边坡跨塌,杂草丛生,水流不畅,出现有水排不出,供水不及时的现象 易引起用水纠纷,严重制约了泵站效益的正常发挥。
2.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传统的无偿用水观念比较深入,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非常落后,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村集体所有, 由其统一使用、管理,但农村集体经济意识非常薄弱,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已被忽视,尤其对泵站维修改造方面投入资金少,大部分泵站机泵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年年欠债,造成恶性循环,使泵站更新改造任务越积越多。再加上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 造成了 “有人用、 没人管” 的尴尬局面, 水利工程常年使用、年久失修, 必然对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影响。同时,部分地区防渗渠道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泵站运营成本增加。
3.技术力量薄弱
泵站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地处农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很难留住中高级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技工和技师。特别是精通电气的技术人员,因此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很难完成泵站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及应用。 尤其是“村管”小型排灌泵站,只在开机时才聘请临时工操作,没配备有知识、有能力、懂业务的专业人员,从而导致泵站安全隐患多。
二、应对措施
1.科学规划设计,发挥工程效益。
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计划地把泵站改造列入财政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出台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加大泵站技改投入,加快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速度,使中小型泵站真正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针对现有的机电排灌工程设施状况,地方政府应结合《水利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认真搞好泵站建设规划,优化灌溉泵站布局,对水系不适和规划布局不合理泵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迁移。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时,应多到现场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布局、规范设计,以充分发挥泵站整体工程效益。通过调整改造、挖潜配套,充分发挥现有的机电排灌工程设施效益,使泵站灌溉保证率达到抗灾保丰收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泵站更新改造的同时,要加强泵站渠系的清淤整治的建设,落实渠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灌排体系,逐步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目标,全面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规范泵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树立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泵站管理制度,完善泵站管理手段,注重加强泵站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实现泵站管理制度化、现代化,彻底扭转这种水利工程“建重于管”的局面。
2.1 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泵站工作人员能动性。泵站改革势在必行,实行管养分离,定编定员,竞争上岗,作到责权利分明。严格按照《泵站工作管理制度》、《泵站值班制度》、《泵站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做到定期考核,奖勤罚懒,增强泵站职工的责任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真正把水利单位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2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俗语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运行机组时间少,但是仍然要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定期对变压器、电动机及水泵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配电设备、机械零部件进行不定期检查及维护保养。确保机组完好率100%,真正做到“随时开机,机组台台能动”。经常检查水工建筑物有无裂缝、位移,护坡有无坍塌,拦污栅有无破损,启闭设备启闭是否自如,丝杆、启闭机汛前汛后定期清理,润滑、保养。电气设备是否动作正常,有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是否可靠。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机械设备无灰尘,运转正常。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每查每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3 落实维修养护经费, 延缓工程设施老化。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对机电排灌泵站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健全泵站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机电排灌泵站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泵站良性运行。国家及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切实落实维修养护经费, 延缓工程设施老化。每年年底,根据泵站运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冬修计划,对泵站所有的机泵设备、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所存在的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单位应明确冬修责任人,以确保安全作业,严把维修质量。加强维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详细的泵站运行检修记录,泵站应将各种运行资料进行编排,按类归档,各种技术资料要详细、真实,各项冬修工程从预算到施工验收,均要有详细资料,真正做到有资可查,有据可依。
3.提升人员素质,增强技术力量。
泵站管理得好坏, 人才是关键,必须要建立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稳定的机电排灌队伍。泵站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工程结构,掌握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养护维修和控制运用技术。技术工人要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掌握养护维修技能。单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人人都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自身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尽其职,发挥最大潜力。
长期以来, 泵站技术人员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流失,人才严重短缺。针对目前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全面落实泵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职工生活上有保障。二是加强泵站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好老中青的“传帮带”工作,应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务部门要定期组织泵站操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对职工进行现场培训,全面提高泵站职工的专业务水平,泵站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生产;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新知识和新技术,实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
三、结语
泵站工程管理在解决当今社会快速發展中所出现的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机电排灌泵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泵站布局,加大泵站改造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机电排灌泵站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泵站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作者简介:
董志刚,男,多年从事扁担沟扬水站泵站运行管理工作。
【关键词】排灌泵站;现状;措施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机电排灌泵站,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区域性抗旱排涝的重任,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态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具体体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好泵站管理工作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保护和改善水资源水环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意义也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小型排灌泵站工程现状
我国小型排灌泵站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建站時因陋就简,标准低。投入运行后,由于经费困难,维修缺失, 更新改造跟不上,泵站能耗逐年升高、灌排能力下降,排灌效益锐减、安全运行无保障,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工程设施积病成险
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小型泵站建设存在突发性和盲目性,泵站规划没有经过论证,布局不甚合理,泵站设计不规范,设备技术状况差,配套不合理,运行条件差,使得工程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大部分中小型泵站超期运行,泵房简陋破烂,更新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机泵设备陈旧老化,性能差,耗能高,泵站时常发生故障,影响农田的排水除涝和提水灌溉。机组严重老化,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运行时温升高、噪音大,安全可靠性明显降低。水泵汽蚀磨损严重,振动加剧,运行维修费用大,维修配件难买,致使机组效率急速下降,运营成本逐年上升。水工建筑物年久失修,地基渗漏,泵房开裂,出水池倒塌,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排灌渠系配套设施绝大部分损坏,渠道淤积严重,边坡跨塌,杂草丛生,水流不畅,出现有水排不出,供水不及时的现象 易引起用水纠纷,严重制约了泵站效益的正常发挥。
2.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传统的无偿用水观念比较深入,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非常落后,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村集体所有, 由其统一使用、管理,但农村集体经济意识非常薄弱,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已被忽视,尤其对泵站维修改造方面投入资金少,大部分泵站机泵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年年欠债,造成恶性循环,使泵站更新改造任务越积越多。再加上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 造成了 “有人用、 没人管” 的尴尬局面, 水利工程常年使用、年久失修, 必然对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影响。同时,部分地区防渗渠道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泵站运营成本增加。
3.技术力量薄弱
泵站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地处农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很难留住中高级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技工和技师。特别是精通电气的技术人员,因此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很难完成泵站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及应用。 尤其是“村管”小型排灌泵站,只在开机时才聘请临时工操作,没配备有知识、有能力、懂业务的专业人员,从而导致泵站安全隐患多。
二、应对措施
1.科学规划设计,发挥工程效益。
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计划地把泵站改造列入财政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出台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加大泵站技改投入,加快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速度,使中小型泵站真正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针对现有的机电排灌工程设施状况,地方政府应结合《水利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认真搞好泵站建设规划,优化灌溉泵站布局,对水系不适和规划布局不合理泵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迁移。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时,应多到现场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布局、规范设计,以充分发挥泵站整体工程效益。通过调整改造、挖潜配套,充分发挥现有的机电排灌工程设施效益,使泵站灌溉保证率达到抗灾保丰收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泵站更新改造的同时,要加强泵站渠系的清淤整治的建设,落实渠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灌排体系,逐步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目标,全面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规范泵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树立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泵站管理制度,完善泵站管理手段,注重加强泵站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实现泵站管理制度化、现代化,彻底扭转这种水利工程“建重于管”的局面。
2.1 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泵站工作人员能动性。泵站改革势在必行,实行管养分离,定编定员,竞争上岗,作到责权利分明。严格按照《泵站工作管理制度》、《泵站值班制度》、《泵站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做到定期考核,奖勤罚懒,增强泵站职工的责任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真正把水利单位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2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俗语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运行机组时间少,但是仍然要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定期对变压器、电动机及水泵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配电设备、机械零部件进行不定期检查及维护保养。确保机组完好率100%,真正做到“随时开机,机组台台能动”。经常检查水工建筑物有无裂缝、位移,护坡有无坍塌,拦污栅有无破损,启闭设备启闭是否自如,丝杆、启闭机汛前汛后定期清理,润滑、保养。电气设备是否动作正常,有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是否可靠。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机械设备无灰尘,运转正常。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每查每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3 落实维修养护经费, 延缓工程设施老化。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对机电排灌泵站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健全泵站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机电排灌泵站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泵站良性运行。国家及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切实落实维修养护经费, 延缓工程设施老化。每年年底,根据泵站运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冬修计划,对泵站所有的机泵设备、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所存在的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单位应明确冬修责任人,以确保安全作业,严把维修质量。加强维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详细的泵站运行检修记录,泵站应将各种运行资料进行编排,按类归档,各种技术资料要详细、真实,各项冬修工程从预算到施工验收,均要有详细资料,真正做到有资可查,有据可依。
3.提升人员素质,增强技术力量。
泵站管理得好坏, 人才是关键,必须要建立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稳定的机电排灌队伍。泵站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工程结构,掌握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养护维修和控制运用技术。技术工人要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掌握养护维修技能。单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人人都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自身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尽其职,发挥最大潜力。
长期以来, 泵站技术人员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流失,人才严重短缺。针对目前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全面落实泵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职工生活上有保障。二是加强泵站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好老中青的“传帮带”工作,应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务部门要定期组织泵站操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对职工进行现场培训,全面提高泵站职工的专业务水平,泵站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生产;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新知识和新技术,实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
三、结语
泵站工程管理在解决当今社会快速發展中所出现的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机电排灌泵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泵站布局,加大泵站改造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机电排灌泵站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泵站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作者简介:
董志刚,男,多年从事扁担沟扬水站泵站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