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接读法——解读《二十四诗品》的一种方法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诗品》是诗体的美学著作,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都存在着诗思的跳跃与脱略,因此仅按句子的顺序来读,有时候义理难通,越读越糊涂。要真正读懂它,必要时就需要运用跨越式接读法。跨越接读的方式可以分为“首尾跨越”、“腰尾接读”、“交叉跨越”、“等距离三重跨越”等。跨越式接读法不是可以随心所欲、随意使用的方法,也不是《二十四诗品》到处可以应用的方法,它是在按句子的自然顺序阅读而无法读通、读懂时才使用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跨越接读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合乎其所论述的逻辑脉络。这一点是必须特别注意的。 “Twenty-four poems” is the poetic aesthetic works, between words and words, between words and between words and sentences there is a jump and neglect of poetry, so onl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sentences to read, Sometimes righteousness difficult, more and more confused. To really understand it, if necessary, need to use the leap-over access method. Cross-read the way can be divided into “across the tail ”, “waist and tail read ”, “cross across ”, “equal distance triple crossover ” and so on. The leap-forward reading method is not a free-spirited or free-to-use method, nor is it a method that can be applied everywhere in the “twenty-four poems”. It is a method that can not be read or read in the natural order of sentences Kinds of methods, and this cross-over must have its own logical basis, in line with the logical context of its discussion. This point must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其他文献
数学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仅有助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验算,而且在提高人类的运算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抽象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教学
<正>语文新课标将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成为语文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故而"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
在含有7.5g/LNa2SnO3和2.5g/LKMnO4的处理液中采用化学浸渍法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锰锡复合转化膜,研究了处理液pH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不同p
《诗大序》云:“风,风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释名&#183;释言语》:“颂,容也。”颂,古亦从容,颂容多通假。可见,《诗大序》对风颂的解释是以形音为根据的。而雅则不
期刊
面对现实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及理念明显已经无法完全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我国
目的将早期连续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病区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护理意愿
文章建立了RIB08型工业机器人D-H模型,对机器人的运动学求解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和运动控制器(UMAC)的模块化分布式机器人控制系统,搭建了机器人运动控制
目前方志部门的用人机制不合理 ,人才短缺 ,方志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优秀人才“外流”严重 ,不利于方志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 ,方志部门应提高认识 ,改善用人机制 ,
<正>2000多年来,范蠡帮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后,到底隐居何处?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很多种,其中,在洞庭湖区就广泛流传着范蠡、西施隐居赤山岛的故事,而且自唐代起,洞庭湖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