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聋校课程发展70年:1949-2019年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聋教育先后经历了以1956-1957年聋校班级教学计划、1984年教学计划、1993年课程计划、2007年课程实验方案和2017年课程标准为代表的课程变革。在此进程中,聋校课程发展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到本土化课程探索再到中国特色聋校课程体系建立的内在发展逻辑。这个过程既是聋校课程与普通学校课程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兼顾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和学校特色发展的调适过程,是培养社会公民的一致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特殊需要的平衡过程。经过70年的发展演进,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聋校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开国的中小学政治课本,使用于1949年秋季和1950年春季学期,是由中央宣传部主导、教科书编审会审订、“党内秀才”撰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课本,也是国家统一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教材。它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凸显革命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新编和再版结合的特点,开创了党领导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先河,迈出了全国政治教材走向统一的第一步,为新政权除旧布新、培育新人,发挥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劳动相关的修养和品质,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劳动习
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人是什么?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一生孜孜以求并力图给人类解答的几个问题。那么,置身于教育中的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进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
本研究就深圳市、广州市中学生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中学82个主题的兴趣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对推荐活动方式和推荐活动主题的适应性均处于中等
“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作的诗化诠释。它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
2019年秋季,由国家教材委审核通过并投入使用的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可称为我国教材编写史上的开创之举。为达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之目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要注意以下五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重点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学习中国近代史,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增强
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即铸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为造就时代新人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教材是开启民智的载体,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精神食粮;教材是民族文化的依托,为养成时代新人提供了文化底色。新时代教材建设落实铸魂育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
要编写出优秀教科书,需要处理好一系列复杂关系,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求真与求善的关系。教科书承担着传播真理、揭示谬误的重任,也担负着引领良善、鞭挞丑恶的使命,前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