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写作的起点,始于我猜错的一个问题。发表科技发展趋势的演说,是《连线》(Wired)杂志编辑的工作内容之一。我当初在科学界起家,接着在《经济学人》杂志服务期间学习经济,所以我在判断发展趋势时,会先看实实在在的数据。幸好,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缺数据。尽管想要取得原始数据并不容易,但是这些企业的执行主管每天悠游于数据之海,对于重点数据,已经培养出绝佳直觉。所以,向他们请教是我追踪趋势发展的秘诀。
我在2004年1月时,进入Ecast执行长官罗比·凡艾迪比的办公室里,向他请教。Ecast是“数位点唱机”公司。数位点唱机和一般点唱机(在酒吧里头常见的机器,配备庞大的喇叭和闪烁的灯光)差不多,不过差就差在传统的点唱机里只有一百张CD,而数位点唱机则会透过宽频网路,下载数以千计的音乐专辑,并存在当地的硬碟,让顾客随意挑选。
我们聊天的时候,凡艾迪比说,他们的点唱机里收录了一万张专辑,要我猜猜,里头有百分之几的唱片,每季至少会卖出一张。
我当然知道凡艾迪比问了一个难题。如果是一般情况,根据“80/20法则”,我会回答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业绩都是来自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产品(通常来说,百分之百的利润都是来自这个部分)。
不过,凡艾迪比是在数位内容产业,情况就不同了。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大胆猜测,在这一万张唱片当中,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唱片,每季至少都会卖出一张。
表面看来,这个数字高得离谱。普通大型书店里,排名前一万本书中,有半数每季卖不出一本。沃尔玛百货里,排名前一万张CD里,每季也有一半CD,一张都卖不出去。其实,沃尔玛百货陈列的CD根本连这个的一半都不到。不管是什么市场,实在很难想像,这么庞大的库存中,有销路的产品比例,居然这么高。不过,我觉得数位产业不一样,所以便冒险说出一个很大的数字。
不用说,答案差了十万八千里。正确答案是百分之九十八
“实在很惊人,对不对?”凡艾迪比说道,“大家都猜错。”就算他自己也对这个数字大吃了一惊。当公司积累的唱片愈来愈多,远远超越多数唱片行的规模,深入到利基和次文化的世界,他们的销售成绩一直开出红盘。公司收录愈多唱片,销量也就愈多。畅销金曲之外的音乐,似乎拥有无限市场需求。的确,这些歌曲尽管没有惊人的销售量,可是几乎都有销路。而且在资料库里,这些音乐不过是资料库的位元,储存和传送几乎都无须耗费成本,就算只有一两张的销量,还是能够源源带来收益。
凡艾迪比发现到,整体的利基音乐市场非常庞大,而且几乎无边无垠。他将这个现象称为“百分之九十八法则”。诚如他日后跟我说的,“以这种形式呈现的内容,几乎无须包装成本,而且可以即时取得。
我下定决心要找出答案。凡艾迪比的数据,看似违反常理,但其中却蕴藏了颠扑不破的真理,透露数位时代,娱乐业界崭新的经济情势。由于供应面无穷无尽,我们对畅销产品和利基产品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假设也就完全错误。物资稀少的时候,人们需要畅销产品—— 如果货架或电讯波就只有这几个位置,自然得摆上销路最好的产品。
不过,如果空间无限呢?那么只着眼于热门产品,或许就是不正确的经营方式。毕竟,不畅销的产品会比热门产品多很多,而且现在这两种同样都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要是不畅销的产品(从颇被看好的利基产品乃至于超级冷门的产品)全部加总起来,规模不下于畅销产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这样一来,世界上某些最大的市场将会因此彻底改头换面。
我于是展开研究计划,遍访新兴数位娱乐业界的领导者,从亚马逊到iTunes, 都是我登门拜访的对象。我所到之处,听到的说法,全部千篇一律:畅销产品固然大好,但是利基市场也前景看好,将会成为一个崭新的庞大市场。百分之九十八法则这下子,几乎放诸四海皆准。苹果电脑表示,iTunes的资料库中储存了一百万张唱片(现在的库存是当时的两倍),每张都至少卖出过一次。Netflix则表示,他们两万五千部的DVD(现在有五万五千部)中,百分之九十五的DVD,每季至少会被出租一次。亚马逊没有提供确切数字,但是有家独立的学术研究单位,计算过亚马逊的书籍销售情形后表示,排名前十万本的书里头,百分之九十八的书籍,每季至少会卖出一册。我访问的公司,每家都这么表示。这时我才领悟到,这才是我们文化真正的需求形态,完全不受稀有性的限制。
说得清楚些,这种形态真的有够诡异。基本上,当你想到什么货色都卖得出去,会觉得就是很奇怪。这是因为我们通常不用每季一单位的角度思考(每季是否卖出一单位的角度思考)。传统零售产业只会考虑什么产品的销路最好,对于偶尔才有销路的商品,则兴趣缺缺,这是因为对传统零售业者来说,一张一季只能卖出一张的CD,跟一季销量高达一千张的CD,一样要占半英寸的陈列空间。这个空间可是很有价值的:租金、经常性支出、人事成本等等都要算在里面。每个月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存货调转次数,才能弥补得过来。换句话说,只有一两张销量的CD,根本是浪费空间。
然而,当这样的空间再也不用什么成本时,这些冷门产品突然有了价值,并再度受到瞩目。亚马逊、Netflix、以及所有我访问过的公司,都悟到了这一点,传统零售业的经济体已经后继无力,而线上零售正方兴未艾。这些冷门商品的销量还是不多,但将许多这类商品总合在一起,却能缔造相当可观的业务量。
2004年上半年,我根据研究结果,发表多场演讲,说明访谈后得到的理论。起初我把讲题取名为《百分之九十八的法则》。后来则改为《娱乐产业新经济的新法则》。
不过,拜线上音乐市场巨擘Rhapsody之赐,我那时已掌握了一些实际数据。他们提供我一个月的顾客使用资料,我将之绘制成图后,赫然发现,眼前曲线和以往所见,截然不同。
这条需求曲线一开始与一般的需求曲线无异,同样根据产品的热门程度排列。曲线最前端,表示少数几个下载次数庞大的畅销专辑,然后就陡降到比较冷门的部分。不过有趣的是,这个曲线一直不会降到零。我找到第十万张专辑,把图放大之后发现,每个月还是有数以千计的下载次数。而且这条曲线一直继续延伸下去到第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张专辑。天底下没有任何一家唱片行可以网罗这么多音乐。我往下看去,需求仍旧存在。在这条曲线的末端的专辑,每个月尽管只有四、五次的下载次数,可是这条曲线一直没有降到零。
这样的曲线在统计学上叫做“长尾分布”(long-tailed distributions),因为曲线的尾巴比前端长很多。因为我专注在这个尾巴的部分,为此取了一个贴切的名称,“长尾”这个名字便于焉诞生。
我在2004年1月时,进入Ecast执行长官罗比·凡艾迪比的办公室里,向他请教。Ecast是“数位点唱机”公司。数位点唱机和一般点唱机(在酒吧里头常见的机器,配备庞大的喇叭和闪烁的灯光)差不多,不过差就差在传统的点唱机里只有一百张CD,而数位点唱机则会透过宽频网路,下载数以千计的音乐专辑,并存在当地的硬碟,让顾客随意挑选。
我们聊天的时候,凡艾迪比说,他们的点唱机里收录了一万张专辑,要我猜猜,里头有百分之几的唱片,每季至少会卖出一张。
我当然知道凡艾迪比问了一个难题。如果是一般情况,根据“80/20法则”,我会回答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业绩都是来自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产品(通常来说,百分之百的利润都是来自这个部分)。
不过,凡艾迪比是在数位内容产业,情况就不同了。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大胆猜测,在这一万张唱片当中,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唱片,每季至少都会卖出一张。
表面看来,这个数字高得离谱。普通大型书店里,排名前一万本书中,有半数每季卖不出一本。沃尔玛百货里,排名前一万张CD里,每季也有一半CD,一张都卖不出去。其实,沃尔玛百货陈列的CD根本连这个的一半都不到。不管是什么市场,实在很难想像,这么庞大的库存中,有销路的产品比例,居然这么高。不过,我觉得数位产业不一样,所以便冒险说出一个很大的数字。
不用说,答案差了十万八千里。正确答案是百分之九十八
“实在很惊人,对不对?”凡艾迪比说道,“大家都猜错。”就算他自己也对这个数字大吃了一惊。当公司积累的唱片愈来愈多,远远超越多数唱片行的规模,深入到利基和次文化的世界,他们的销售成绩一直开出红盘。公司收录愈多唱片,销量也就愈多。畅销金曲之外的音乐,似乎拥有无限市场需求。的确,这些歌曲尽管没有惊人的销售量,可是几乎都有销路。而且在资料库里,这些音乐不过是资料库的位元,储存和传送几乎都无须耗费成本,就算只有一两张的销量,还是能够源源带来收益。
凡艾迪比发现到,整体的利基音乐市场非常庞大,而且几乎无边无垠。他将这个现象称为“百分之九十八法则”。诚如他日后跟我说的,“以这种形式呈现的内容,几乎无须包装成本,而且可以即时取得。
我下定决心要找出答案。凡艾迪比的数据,看似违反常理,但其中却蕴藏了颠扑不破的真理,透露数位时代,娱乐业界崭新的经济情势。由于供应面无穷无尽,我们对畅销产品和利基产品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假设也就完全错误。物资稀少的时候,人们需要畅销产品—— 如果货架或电讯波就只有这几个位置,自然得摆上销路最好的产品。
不过,如果空间无限呢?那么只着眼于热门产品,或许就是不正确的经营方式。毕竟,不畅销的产品会比热门产品多很多,而且现在这两种同样都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要是不畅销的产品(从颇被看好的利基产品乃至于超级冷门的产品)全部加总起来,规模不下于畅销产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这样一来,世界上某些最大的市场将会因此彻底改头换面。
我于是展开研究计划,遍访新兴数位娱乐业界的领导者,从亚马逊到iTunes, 都是我登门拜访的对象。我所到之处,听到的说法,全部千篇一律:畅销产品固然大好,但是利基市场也前景看好,将会成为一个崭新的庞大市场。百分之九十八法则这下子,几乎放诸四海皆准。苹果电脑表示,iTunes的资料库中储存了一百万张唱片(现在的库存是当时的两倍),每张都至少卖出过一次。Netflix则表示,他们两万五千部的DVD(现在有五万五千部)中,百分之九十五的DVD,每季至少会被出租一次。亚马逊没有提供确切数字,但是有家独立的学术研究单位,计算过亚马逊的书籍销售情形后表示,排名前十万本的书里头,百分之九十八的书籍,每季至少会卖出一册。我访问的公司,每家都这么表示。这时我才领悟到,这才是我们文化真正的需求形态,完全不受稀有性的限制。
说得清楚些,这种形态真的有够诡异。基本上,当你想到什么货色都卖得出去,会觉得就是很奇怪。这是因为我们通常不用每季一单位的角度思考(每季是否卖出一单位的角度思考)。传统零售产业只会考虑什么产品的销路最好,对于偶尔才有销路的商品,则兴趣缺缺,这是因为对传统零售业者来说,一张一季只能卖出一张的CD,跟一季销量高达一千张的CD,一样要占半英寸的陈列空间。这个空间可是很有价值的:租金、经常性支出、人事成本等等都要算在里面。每个月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存货调转次数,才能弥补得过来。换句话说,只有一两张销量的CD,根本是浪费空间。
然而,当这样的空间再也不用什么成本时,这些冷门产品突然有了价值,并再度受到瞩目。亚马逊、Netflix、以及所有我访问过的公司,都悟到了这一点,传统零售业的经济体已经后继无力,而线上零售正方兴未艾。这些冷门商品的销量还是不多,但将许多这类商品总合在一起,却能缔造相当可观的业务量。
2004年上半年,我根据研究结果,发表多场演讲,说明访谈后得到的理论。起初我把讲题取名为《百分之九十八的法则》。后来则改为《娱乐产业新经济的新法则》。
不过,拜线上音乐市场巨擘Rhapsody之赐,我那时已掌握了一些实际数据。他们提供我一个月的顾客使用资料,我将之绘制成图后,赫然发现,眼前曲线和以往所见,截然不同。
这条需求曲线一开始与一般的需求曲线无异,同样根据产品的热门程度排列。曲线最前端,表示少数几个下载次数庞大的畅销专辑,然后就陡降到比较冷门的部分。不过有趣的是,这个曲线一直不会降到零。我找到第十万张专辑,把图放大之后发现,每个月还是有数以千计的下载次数。而且这条曲线一直继续延伸下去到第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张专辑。天底下没有任何一家唱片行可以网罗这么多音乐。我往下看去,需求仍旧存在。在这条曲线的末端的专辑,每个月尽管只有四、五次的下载次数,可是这条曲线一直没有降到零。
这样的曲线在统计学上叫做“长尾分布”(long-tailed distributions),因为曲线的尾巴比前端长很多。因为我专注在这个尾巴的部分,为此取了一个贴切的名称,“长尾”这个名字便于焉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