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雀-方箱模型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较难在常规教学中直接展示,学生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笔者指导生物创客小组设计制作纸雀-方箱模型,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过程,并尝试在课堂上用该模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其他文献
将人教版必修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必修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个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有丝分裂实验微专题,设计了一个以情境问题贯穿整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通过分析情境、析疑破题,提交方案、探疑立项,寻找证据、实验解疑,点评分享、再疑拓展,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为了顺利地进行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节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可靠.本文比较了双缩脲试剂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与检测时间,使该实验的过程得到了优化.
南秦岭成矿带镇安西部钨钼金多金属矿田发现多有晚印支—燕山期多期构造—岩浆—热液流体叠加成矿富集现象.经过近几年国家和陕西省整装勘查区找矿会战调研及成果集成综合研究发现,该区带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构造运动及其相应的成岩成矿叠加富集事件.对宁陕—镇安西部一带钨钼金矿集区或多金属矿田而言,其主要是受到印支晚期—燕山期发生的陆内造山期#型立交桥式多期构造—岩浆—气液叠加富集成矿事件,影响较为显著.且主要是在宁陕—镇安—山阳—柞水—旬阳北部一带形成了许多与中酸性小岩体或
本文阐述了同屏技术及其运用方法,并以“解剖猪的心脏”为例,利用同屏技术解决在初中科学课程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通过观察法和钼酸铵法,探究不同pH条件对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定量测定、处理和解释数据及建立模型等科学探究技能,促进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
本文调查了国内外在固废(煤矸石)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历史及现状,对比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固废(煤矸石)处理政策、固废(煤矸石)处理利用方向,分析目前国内煤矸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固废处理产业发展方向.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以“课堂化”“家庭化”“时移化”“微课化”“融合化”五化策略,破解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间保障问题,从而提升生物学实验开出率,落实生物学学科的综合育人,是改革生物学实验教学,助力“五育”的有益偿试.
商洛市商州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山地东段南麓,丹江源头.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商州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降雨量多集中于7~9月,区内地质灾害有148处,其中滑坡132处(大型4处、中型23处、小型105处),崩塌11处(中型2处、小型9处),泥石流3处(中型2处、小型1处),地面塌陷2处(中型2处)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9.19%、7.43%、2.03%和1.35%.地质灾害体分布受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规律性.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关键部位,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历史,并于印支期最终完成拼合,由此转入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印支期是东秦岭地区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以I型为主要特征的花岗岩类.众多与印支期花岗岩类成矿作用密切的钨钼铜金等矿床同位素数据表明,中生代是秦岭成矿带最重要的成矿时期,华北地块南缘—南秦岭地区在235~200 Ma期间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暗示本区印支期花岗岩类成矿作用的时间下限(初始成矿)大致在235Ma左右,成矿高峰期大致在220Ma左右,一直延续到200Ma被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不同于常规地质灾害防治,其主要特点是降水时段集中,且受短时强降雨影响以及局地强降雨影响,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汛期往往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集中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汛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是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对汛期发生在安康市的二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模式,即形成“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迅速撤离”的闭环管理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对策,为陕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