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认知就是个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意识与调节。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是学习策略中的核心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一个对信息加工进行执行控制的过程,它监控和指导学习者认知活动的进行,同时负责评估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学习或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或解决问题所选策略的效果以及改变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的变化。这里的执行控制功能就是“元认知”。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意识与调节。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是学习策略中的核心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元认知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元认知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能更好地做到事前有计划、优选方法、及时发现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节,从而大大增强认知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灵活性,减少盲目性、冲动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益和成功的可能性。二是元认知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同年级同年龄的学生,智力发展往往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元认知水平上的差距。在现代智力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元认知已被列为智力范畴,并被认为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当然能有效促进学生整体智力的发展。三是元认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加罗弗罗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数学主动学习者,而不是对数学事实和步骤的了解者,那么我们必须设计好数学,使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觉地管理调控好自己的学习,而这正是元认知的功能。总之,重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训练,对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一、学习活动之前的自主计划
自主计划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主动做好各项准备,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并对学习活动主动筹划。这样能较好地变教师的“一厢情愿”为“双方意愿”,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
(一)自我完善准备。在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知识、生理、心理、物质各方面的准备,只有充分准备,才是深入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一是从小教育学生要主动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训练学生主动做好学习前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三是帮助学生主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因为数学知识连贯性大,新旧知识衔接性强。因此,先前知识与经验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往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只有做好旧知的准备,方能顺利“迁移”或“同化”新知。
(二)自我明确目标。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主动明确学习内容是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如何深入学习,这是培养元认知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一是要在课前拟好预习提纲,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二是在课堂上要设法把自己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监控
(一)自我活用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步骤。如让学生掌握画图分析、列表分析、转化、类比、尝试、假设、筛选等学习策略。掌握计算混合运算时“一看、二想、三算”,解答应用题时“一审题、二分析、三列式、四计算、五检验、六答”,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学会重点记录等方法。二是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学会针对具体的题目灵活运用策略。学生仅仅拥有某些策略是不够的,一个好的策略使用者还必须了解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思维训练新模式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有关认知策略的行动序列部分,告诉学生应用策略的步骤,依次进行练习和反馈,而且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模式识别,即告诉学生什么时候一个行动序列最为有效。如某数加上3,再乘以3,减去3,然后除以3,最后还是3,这个数是多少?这题如用“顺藤摸瓜”法(顺向思维)无法解决,但用“逆水行舟”法(逆向思维)就能轻易解决。再如计算37.9×99+37.9,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用“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来计算”与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但在计算时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既要正确,又要合理、迅速,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解决问题要做到“能简则简”,学会选择“最佳途径”,自觉形成 “优选意识”。
(二)自我保持注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保持不长,而长时间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控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意志,能够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注意力,保证学习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如上课时要不断提醒自己,思想勿开小差,在聚精会神的听课;做作业时不受外界影响,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解决问题时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等等。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一个对信息加工进行执行控制的过程,它监控和指导学习者认知活动的进行,同时负责评估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学习或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或解决问题所选策略的效果以及改变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的变化。这里的执行控制功能就是“元认知”。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意识与调节。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是学习策略中的核心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元认知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元认知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能更好地做到事前有计划、优选方法、及时发现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节,从而大大增强认知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灵活性,减少盲目性、冲动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益和成功的可能性。二是元认知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同年级同年龄的学生,智力发展往往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元认知水平上的差距。在现代智力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元认知已被列为智力范畴,并被认为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当然能有效促进学生整体智力的发展。三是元认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加罗弗罗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数学主动学习者,而不是对数学事实和步骤的了解者,那么我们必须设计好数学,使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觉地管理调控好自己的学习,而这正是元认知的功能。总之,重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训练,对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一、学习活动之前的自主计划
自主计划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主动做好各项准备,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并对学习活动主动筹划。这样能较好地变教师的“一厢情愿”为“双方意愿”,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
(一)自我完善准备。在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知识、生理、心理、物质各方面的准备,只有充分准备,才是深入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一是从小教育学生要主动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训练学生主动做好学习前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三是帮助学生主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因为数学知识连贯性大,新旧知识衔接性强。因此,先前知识与经验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往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只有做好旧知的准备,方能顺利“迁移”或“同化”新知。
(二)自我明确目标。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主动明确学习内容是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如何深入学习,这是培养元认知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一是要在课前拟好预习提纲,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二是在课堂上要设法把自己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监控
(一)自我活用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步骤。如让学生掌握画图分析、列表分析、转化、类比、尝试、假设、筛选等学习策略。掌握计算混合运算时“一看、二想、三算”,解答应用题时“一审题、二分析、三列式、四计算、五检验、六答”,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学会重点记录等方法。二是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学会针对具体的题目灵活运用策略。学生仅仅拥有某些策略是不够的,一个好的策略使用者还必须了解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思维训练新模式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有关认知策略的行动序列部分,告诉学生应用策略的步骤,依次进行练习和反馈,而且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模式识别,即告诉学生什么时候一个行动序列最为有效。如某数加上3,再乘以3,减去3,然后除以3,最后还是3,这个数是多少?这题如用“顺藤摸瓜”法(顺向思维)无法解决,但用“逆水行舟”法(逆向思维)就能轻易解决。再如计算37.9×99+37.9,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用“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来计算”与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但在计算时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既要正确,又要合理、迅速,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解决问题要做到“能简则简”,学会选择“最佳途径”,自觉形成 “优选意识”。
(二)自我保持注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保持不长,而长时间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控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意志,能够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注意力,保证学习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如上课时要不断提醒自己,思想勿开小差,在聚精会神的听课;做作业时不受外界影响,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解决问题时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