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经典文学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桂花雨》一课教学为例,论述指向“语用”的经典文学阅读指导策略,建议教师通过分析文章的外在语言形式、内在语言素材,厘清教学思路,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运用 阅读指导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9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定义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语用”理念。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将语用能力培养列为重点教学目标之一。所谓语用能力,指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进行理解、揣摩、感悟,并且在语文实践中恰当、规范、个性地进行表达的言语技能和素养。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语用”理念下实施经典文学阅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桂花雨》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回忆家乡的桂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从发展语用能力的角度看,文章分别从文本外在语言形式和文本内在语言素材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目标。
  文本的外在语言形式,是关于构成词句、段落和篇章的框架模式,是文本的外在结构和骨架。学生通过掌握文本的外在语言形式,能够从中领悟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构思,形成对文章的“段感”和“篇感”。《桂花雨》在第一小节便直抒胸臆地表示唯一“喜欢的是桂花”,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第二至第五小节顺着这迷人的香气展开更广泛的回忆,当“桂花盛开的时候”,即使够不上“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当桂花成熟以后,就应当“摇”下来,于是沿着“摇”的期盼和快乐,回忆摇桂花时“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忍不住喊出“好香的雨呀”,还畅想了摇落以后“泡茶”“做糕饼”的情景,行文层层递进,从多个方面体现桂花香。在第六节中,通过母亲“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语,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再次渲染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感情。“桂花香”是每一段的核心,这六个“香”字就像指示的路标一样,为学生提供了分析文章结构的线索,让学生通过“香”字分别掌握文章描述桂花的几个方面,勾勒出文章的层次和布局,最终形成对文章的“段感”和“篇感”。
  此外,文章分别从“我”和“母亲”的视角来回忆桂花。对“我”而言,我对桂花期盼已久,终于等到了摇花的时候,所以桂花在我的记忆中是摇花时的快乐,是泡茶和糕饼的美味,是美好童年生活的象征;而对“母亲”而言,母亲要操持家务,要制作桂花食品,与乡邻们走动,所以在母亲心里桂花是思乡的象征,是对昔日生活的留恋。来自两代人的不同视界相互映衬,共同构筑起一个关于“桂花”的立体形象。这样的写作手法如同融合在文章结构中的“隐性结构”,从情感表达的不同角度,划分出文章的要点和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揣摩这些写作手法,便能逐渐掌握写作选材和构思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内在语言素材是构成优秀词句、精彩段落的原材料,分析内在语言素材,其目的在破解文本语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技巧,进而将这些语言表达技巧灵活运用于日常的语言活动。《桂花雨》一文在描述桂花香时写道:“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香”是一种无形无色的嗅觉感受,为了描述其“香”的程度,作者使用了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利用“前后十几家邻居”这种对空间范围的描述,为读者提供更形象的参考。作者随后又回忆“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只有在农历八月开放,那时才会有桂花香,但作者却强调“全年”,而“前后十几家邻居”,此处成了“整个村庄”,這种看似前后矛盾的表述正是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前文作者回忆了“泡茶”“做糕饼”的情景,用以表现桂花制作的食物使桂花香从短暂开放的枝头延续到生活中,强调桂花给故乡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幸福。此外,文中还写道“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故乡的人们不仅把桂花香留在食品中,同时也留在乡亲情谊中,这使“全年”“整个村庄”的表述不仅合情合理,同时也更加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词语特殊化的搭配也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文中描述桂花树“笨笨的”,“笨笨”本是形容人头脑不灵活、做事不麻利,在此却用来形容桂花树,其用意在于表现桂花树其貌不扬的外形,选择了去貌存神的写意手法,为下文反复颂扬“桂花的香气”做好反衬铺垫。另外,作者在描写桂花之“香”时连用了两次“浸”。浸的词义是“泡在液体中”或“液体渗入或渗出”,花香作为一种无形无质的嗅觉感受,通常搭配的动词多为“飘”“散发”之类,但作者为了使读者更加真切地体会桂花香气之浓之广,利用“浸”字将嗅觉转化为视觉和触觉,使笔下的桂花之香几成实质,形成有韵味有形态的多重感官体验。
  为了让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文中作者借助实词对桂花树和围绕桂花所展开的活动进行形象化的刻画,以此传递感情。在回忆“摇”桂花时,作者先用“大事”“缠着”两个词来表现摇花前的急切心情,用“一看”“就”“赶紧”等词语表现母亲对摇桂花的重视。摇花时,“抱着”“使劲地摇”这些动作描写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和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满头满身”则成为之后作者情不自禁感叹“好香的雨呀”一句的最佳注脚。
  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特殊化的搭配和形象化的描述,是本文在阅读时应当注意的指向“语用”的内在语言素材,学生掌握后便能在日常使用中将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更具个人风格,这无疑是学生语言运用水平显著提高的体现。
  二、教学过程实录
  基于上述指向“语用”的文本解读,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体会文章,大体包括下面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寻找“篇感”,形成整体印象
  教师在这一环节设计提问:大家找一找文中提到花香的句子,说一说作者对故乡的桂花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情感?
  学生(找出每一句提及“香”字的句子):第一句只感叹“太迷人了”,但之后分别描述了花香能把村子浸透,摇起来像下雨,还可以泡茶、做糕饼,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回忆,也是非常难忘的经历,读者阅读这些描述之后,就会对“桂花香”形成一个全面且形象的概念。总的来说,作者对故乡的桂花饱含着赞叹、怀念的情感。
  环节二:抓住关键词汇,体会特殊表达
  教师可以从文中挑选具有作者风格的表达方式,设计提问让学生思考、体会其独特内涵。例如,让学生比较以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飘着桂花的香气。
  生:我查到“浸”原本是指液体,用在这里可以让人感受桂花香的浓郁和无处不在,简直像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一样,把故乡“浸”在香气中,比“飘着”要形象生动得多。
  又如,“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家乡的桂花真的比杭州的香吗?
  生:显然不是,文中说了杭州的桂花才是“香飘十里”,但这里没有故乡的那些老邻居,也没有大家一起摇花、泡茶、做糕饼的乐趣,母亲之所以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完全是她的思乡之情使然。
  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文字特殊表述的诗情画意。
  环节三:营造场景,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重现文中的场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师请学生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等语句,并提问:为什么要摇花呢?为什么摇花这么开心呢?
  生1:因为花太香了,可以用来泡茶、做糕饼,好闻又好吃,所以摇桂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生2:摇桂花对于当时还是孩童的作者,就像一个好玩的游戏,所以作者的心情是開心的。
  在朗读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体会作者摇桂花时喜悦、兴奋的心情,为了进一步巩固此类情感的表达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文,写一段自己见到花瓣或树叶飘落的情境的短文,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经过阅读指导和写作训练,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感受,实现从阅读向自主运用的迁移。
  三、教学反思
  语用能力不仅强调对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含义及表达形式的理解,也注重听说读写及文学活动中语言的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围绕上述两点,科学设计教学策略。
  (一)化繁为简,找准切入点
  阅读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寻找关键的切入点,选择最能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引导学生精读这些词句。例如本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浸”“笨笨的”“摇花乐”“杭州的桂花不及家乡院子里的香”等几个最能反映文章中心意思的词句为侧重点,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准确理解文本含义,并从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动静结合,增强体验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直观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但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有读有思,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从字里行间寻找朗读情绪的依据,再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予以验证。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此外,结合朗读开展仿写、续写也是增强体验、巩固理解的有效方式,学生将自己在阅读和朗读中体验到的情感,迁移至写作中,锻炼自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正是阅读教学“语用”价值的实现。
  (三)善用提问,扮演引导者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对文章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肤浅,甚至错误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扮演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根据提问寻找理解的正确方向,进而深入地体会文章蕴涵的准确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指向“语用”的经典文学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析课文,从文章的外在语言形式、内在语言素材等方面入手,科学设计引导问题,准确把握阅读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刻地体验文学语言的魅力,并从中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增强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黄雨桃(1981— ),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班级管理的思路,从“敢管、会管、乐管”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建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恰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加强家校联系,巧妙使用计谋、策略,并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引领学生不断成长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管理思路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08-02  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期刊
【摘要】本文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以七年级学生阅读童话的难点为突破口,论述初中童话阅读教学“四部曲”:教师做好备课准备,深入研读文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学习任务设计层层递进;师生共读,通过“一品读,二思考,三训练”的方法扎实落实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完成富有创意的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关键词】初中 童话 阅读教学 《皇帝的新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教后感为发散点,论述压力管理主题的阅读教学方法:借助阅读契机渗透压力管理知识,帮助学生走出長辈离世的痛苦困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多彩生活和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抗压能力;让学生提高沟通效率,初步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学生阅读哲理性人生感悟的文章,以丰盈的心灵长程预防各种压力,从而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压力。  【关键词】心理困惑 压力管理 《丁香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英语绘本A hat’s trip的教学为例,论述指向思维品质的提问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封面、看图片、找线索和寻内涵四个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学习、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 英语绘本 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120-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构建着手开展实践研究,认为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表达—小结等环节,进行数学表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10-02  《角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永字八法为例,论述教育戏剧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用教育戏剧激发学生的书法技法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理解,提高书法德育效果。  【关键词】教育戏剧 书法 永字八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76-02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发展,采取“问题导学,能动交互,成功激励”的教学策略,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素养培养,重问题答案轻思维过程碰撞,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讲演、提问和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以问题解决为纽带,以学习交互为桥梁,以表扬激励为动力,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建议,构建“问题导学,能动交互”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导学 能动交互 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为例,论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从梳理文言现象入手,读懂意思;在细节比较中揣摩人物形象,读透文中的人、事、理;提供适当的支架,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讲活故事。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多维整合 语文素养 《书戴嵩画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93-03  优秀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一环四步”教学法的应用:对教材内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教学准备,并根据“明确要求—自主学习—互动检测—精炼强化”的程序实施教学,以发挥该方法的优势。  【关键词】“一环四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 《小英雄雨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03-02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多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上尧小学节气美术课程为例,论述城中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建议课题组教师从“立足儿童视角、贴近儿童生活、抓住儿童兴趣点”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编制,以突出儿童学习主体、提升儿童实践能力、推动儿童积极探究。  【关键词】城中村小学 美术学科 校本课程 二十四节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45-02  南宁市上尧小学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