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的随访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免疫功能重建的规律,及时指导移植后感染的防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3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接受allo-PBSCT后外周血T(CD3、CD4、CD8)、B(CD19)、NK(CD56)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allo-PBSCT后+1个月时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较正常都有显著下降(P<0.05),CD;细胞在+3个月时开始逐渐上升,至+12个月时基本达到正常,CD+4细胞在+6个月时基本达到正常,CD+8细胞在+3个月时已达正常,CD+4/CD+8在移植后较正常均无显著下降(P>0.05),仅在+6个月时呈倒置;CD+19和CD+56细胞在移植后+1个月时仅有轻度下降,在移植+3个月时均超过正常.全相合和半相合组的T、B、NK细胞亚群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移植后+3个月时,半相合组的CD+3、CD;细胞显著高于全相合组(P<0.05),而CD+4/CD+8湿著低于全相合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组的CD+4细胞显著高于无cGVHD组(P<0.05),其他时间段两组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o-PBSCT免疫重建的速度较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快,且HLA的不相容性以及cGVHD的发生对免疫重建无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对急性白血病 (AL)的治疗 ,随着抗感染措施的增强 ,颅内出血成为导致A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总结其临床特点 ,对及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降低早期病死率有重要意
我院 4年来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1667例 ,其中发生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IMS)者50例 ,占 3% ,现将 50例IMS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分析对象 本组 50例IMS均为口服急性中毒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包括一组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患,其基本特征是造血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或称病态造血.此外,MDS还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和血液学表现,包括:①主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当其尚未向白血病转化前,基本病理特点是无效造血.造血组织处于高增殖、高凋亡状态,反映在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是提
患者男性 ,32岁。劳累后突然眩晕 ,呕吐暗红色血液量约 80 0ml急诊入院。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史。入院次日胃镜检查贲门下近胃底处见新鲜血痂附着 ,胃底部轻度静脉曲张 ,无食
9月8日,抢险队员在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平顶山新华四矿矿口准备进行救援。这家煤矿不但超层越界,违法生产,而且井下巷道狭窄,基础技术资料不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给抢险工作也
急性肿溶解综合征 (acutetumorlysissyndrome ,ATLS)是肿瘤治疗过程中最紧急的并发症 ,由于肿瘤细胞的大量溶解破坏 ,细胞内物质的快速释放 ,超过了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能力 ,使代谢产物蓄积而引起高尿
乌司他丁 (Ulinastatin)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UTI)。 80年代初 ,日本对其结构、生化特性、提纯、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于 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在临床应用过程
【案情】小王应聘到某建筑公司,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从职工工资中每月扣除350元。小王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什
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与危重感染急救医学 (AC CP/SCCM )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讨论会上进一步确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概念[1] 。SIRS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触发炎症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