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齐鲁书香的千年文庙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府学文庙是历代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废除科举后,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由于连年战争,解放前济南府学文庙已经遭到破坏。解放后,大成殿曾被辟为礼堂,后来府学文庙成为大明湖路小学校舍。
   府学文庙的开放是济南古建筑的一次绽放。
  济南府学文庙的大成殿为九开间,是山东文庙中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在全国也很少见。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就是说它的形制规模和曲阜孔庙差不多。济南文庙大成殿九开间可以说享受到了帝王的礼遇。
  从整个济南市的城市格局来看,府学文庙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府学文庙南接老城区,北 接大明湖,是连接老城区和大明湖的重要纽带府学文庙开放后,能大大提升这一片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并且,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需要个能承载、凝聚传统文化的建筑群,在这一个意义上,府学文庙能起到重聚济南传统文化魂魄的作用。
  此外,府学文庙也是济南向外地游客展现儒家文化和齐鲁文化个窗口,外地人来济南旅游,看了大明湖之后,也能到府学文庙来感受领略儒家文化。
  2003年9月,省文史馆馆员蔡凤书韩明祥等9位,老人联名给省领导写了一封建议修复府学文庙的信,得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府学文庙修复工程也成为济南名城保护工程中最重要的工程。
  2005年9月10目,济南府学文庙千年大修正式启动政府前后投入维修费用达4000万元,府学文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市修缮古建筑最大的次投资。
  今年9月28日,历经5年维修济南府学文庙对外开放。作为济南市一处重要的文化建筑群,府学文庙在历史上历经风雨,不少济南市民对府学文庙也留存了大量难忘的记忆。
  修葺一新的府学文庙呈现出了5大亮点,第一,在整个维修过程中,全部按照文物维修的相关规则进行共修缮和恢复单体建筑及构筑物达30多处。第二把考古和修复融合到一起进行。第三在恢复府学文庙历史原貌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第四修复过程中完全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第五是府学文庙的大小泮池。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比较少见。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今后,每年9月这里将举行集体成人宣誓仪式。到时,学生们将统一穿汉服,在大成殿前,分别敬先师,敬父母,敬师长!大成殿北侧的明伦堂有“明白伦理”之意,是历史上具有官办教育功能的“大学室”。以后,那里将是举办国学讲座以及向孩子们传授传统文化的地方。
  除了府学文庙,济南还有很多很有价值的老建筑。走进济南老建筑,便能走进城市记忆的深处。
  府学文庙附近的芙蓉街巷是老济南历史文化沿革变迁的真实缩影。淳朴和谐的风土人情,安详平缓的生活节奏,青砖黛瓦的民居商铺……这里没有武陵溪,却胜似桃花源。很早以前,芙蓉街巷就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街区,到了清末民初更是名噪一时。这里既广布丝织业鞋帽等传统手工作坊,又杂陈制造业包装业等现代企业。芙蓉街巷的建筑大都是古式的阁楼结构布局精致而又雅观,排列严谨不失条理,是现今济南保存最为完整的老街巷。其建筑样式大体可分为三种,木质沿街商房,近代西洋楼宇,传统四合院群。各式建筑搭配合理,整齐划一,充分反映了老济南的古城神韵。
  以四门塔华阳宫等为代表的庙宇祠堂建筑,展示了老济南独具魅力的宗教文化。建于隋大业年间的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久,艺术价值最高的单层石塔,亦被誉为华夏第一塔。其如一柄雕刻精美的擎天石剑,矗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塔内石柱四面塑佛,或眉清目秀,或雍容大度,于古朴厚实中透射着庄严。坐落在华山南麓的华阳宫殿,为济南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道观之一。其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每至晴初霜旦,数棵年逾八百年之久的参天古柏,遮日蔽天,掀风起雾,且鼓鸣钟罄风声鹤唳之音久久不绝。院中,庙殿林立,楼宇耸驰,室阁庭榭更是举不胜举。
  以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为典范的西方宗教建筑,则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翘楚之作。洪家楼天主教堂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西方宗教建筑,其坐东朝西,棱角分明,雕饰华丽,塔尖高起,是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群落。教堂附近新建的洪楼广场,也已成为了济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场所。经四路基督教堂,是目前济南市内最宏伟的基督教堂,也是座完全由中国教徒自行设计施工的近代宗教建筑。该教堂以西方宗教建筑手法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而成。整座教堂,朴实宽敞,且气势恢宏,无形之中给人种莫测高深的神秘感。教堂除了地上两层,亦建有地下一层。但从远处望去,却好似上下一体,合二为一。
  近代建筑学创始人梁思成说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确然,老建筑是古城济南的灵魂所在这其中藏有太多太多老济南的故事。
其他文献
孔林内有洙水桥坊一座。进“至圣林”大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其久远的浚修过程,桥
期刊
作为半路出家的心理学工作者,我喜欢研究人,尤其喜欢研究在大街上的人。作为样本来讲,大街上的人具有随机性。在不急不躁的情况下,我乐意堵在大街上看车水马龙,想象着每一个冒着烟的红屁股里,隐藏的众生百态。  形形色色的车,和车内形形色色的人,交织成一首气势恢宏的《命运交响曲》。你、我、他,都是交响曲里一个小小的音符。我们开的车,也在啷嘟滴滴地鸣着喇叭,可着劲地高唱不和谐的音符。  这时候,汽车不再是汽车
期刊
在汉语词汇里,“非遗”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中国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说到底,所谓“非遗”就是那些来自于先辈们生产生活的语言、文字、道德、哲学、艺术、技艺、风俗等等一切的习惯和技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很多人不明白,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这些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历经世世代代流传而不绝,干嘛还要大张旗鼓地去保护与传承?一个沉重
期刊
曾经,“宁向南走一千,不向北挪一砖”的口头禅在黄河北岸家喻户晓。  曾经,一条母亲河把原本就东西狭长的济南—分为二。  曾经,黄河北岸的人对南岸的生活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今,建邦黄河大桥的全线贯通,让曾经成为了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南山北河”造就了济南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一条盘旋的母亲河让这个同在个城市、却生活在两岸的人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向北,传统村落,向南,高楼林立。  直以来,黄河两岸
期刊
聆听美国驻华大使的声音ChinaTown Hall第四届中美论坛    10月18日晚上,丹佛社区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体验中心热闹不已,30多位来自政界、商界、教育界和社区的重要人士聚集一堂,展开了中美关系新一轮的对话。该活动的特邀嘉宾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先生从北京,通过网络与在美国50多个活动现场的观众们进行中美关系对话。  在洪博培先生的眼里,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了世界政坛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两个国
期刊
2010年2月,顺应“大部制”改革,诸城市原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合并组建成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顺应中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战略部署,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民生改善与促进发展协调并进,以自身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    劳动就业,化矛盾为稳定    2010年上半年,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诸城经济日趋繁荣,企业用工需求猛增。  出口型企业逐渐走
期刊
机遇,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机遇,对于一个城一个区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当济西湿地遇到城建发展机会时,其被忽略已久的潜在价值就如破茧成蝶般绚烂起来。    机遇,对于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机遇,对于一个城个区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当济西湿地遇到城建发展机会时,其被忽略已久的潜在价值就如破茧成蝶般绚烂起来。  近几年,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重视,湿地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时尚。湿地蕴藏丰
期刊
很多人喜欢济南这个城市,虽然这个城市不时尚,不现代,甚至气候空气都不是很适合居住,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这里原因就是因为济南安全,生活更舒心。据不完全统计,济南是全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安全性不言而喻,这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以及警察的辛勤劳动,而济南的交警也一直以来都被作为标杆来树立,严格热情的执法,让市民在交通保持畅通安全的同时,也让济南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的提升,红遍网络的全国最帅交警以及大纬二路的美
期刊
前不久,济南位普通老人的离去,震动了整个城市铺天盖地的媒体采访,市民自发组成送行队伍,市领导参加送行仪式……他就是被公认为‘好人“的郑承镇。  应该说郑城镇老人是个名人。2007年7月初,他被评为“泉城公益事业十大杰出人物”。2007年9月17日,他还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然,他还收到过其他难以数计的奖项,接收过各种媒体无数次的报道。2008年,本刊也对他进行过专
期刊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说的是济南泉水人家的美景。如今,在老城,仍然能够找到这样的景致。  9月6日是济南泉水复涌7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济南首批“泉水人家”正式挂牌。经过市民自荐,居民推荐和专家评审,济南市首批11户“泉水人家”全部产生。  济南的古城区特色街巷泉水院落甚至比北京的胡同更有味道。北京的胡同就是一些老房子  四合院,最好的就是一些名人故居,而济南古城区的街巷中,有泉水有湖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