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阐述了苏州-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对于长江一体化的意义,以城市间平衡协调发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主要切入点,解释了两地跨江融合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腹地、交通效率、经济质量、生态环境四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入到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在目前战略关键时期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资源整合以及经验引领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区域融合发展;平衡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引言
   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笔者以城市发展为研究方向,以城市间一体化发展为研究范围,选择了沿海沿江城市为研究目标,重点着眼于苏州与南通的跨江融合发展,本次研究以课程参与和桌面研究为主要的研究形式,分析了苏州与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多领域意义,阐述苏通之于长三角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阐发对于区域一体化的系统思考。
  1 科技创新与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高质量要求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并开始实施,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大环境中,从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开始初步尝试,到上海浦东的对外开放与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几乎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大大得到解放,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经济发展到达当时的高峰,并且使得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一直保持着相对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
   众所周知,从开始改革开放直至二十一世纪十年代初期,中国沿海一带城市的代加工产业都相对发达,但代工产业本质上处于生产加工链条上的非核心环节,虽然能够促进当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为我们积累生产经验和积淀生产条件,但并不能满足现如今我国经济在互联网不断发展时代背景下对经济发展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
   在意识到经济发展需要核心科技之时,我国着眼于科技创新,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思想指导,诸如华为、联想等一系列国民企业致力于技术领域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自主的、本土的、先进的技术制造业。技术领域的进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区域或城市之间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利与频繁,城市间合作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所以,如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基于科技创新而更加完善的区域交流合作系统。
   2 “好搭档”苏州-南通的融合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2.1 促进城市间平衡,扩大一体化空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宏观层面促进国家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但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宏观的,也是具体的,需要各个小区域内部逐步实现平衡协调。这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同样适用,虽然长三角作为沿江沿海优先发展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政策优势,也创造了优秀的经济发展成绩,但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是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空间。
   其中,苏州与南通在扩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空间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苏州与南通作为苏州内部相邻的且面积都较大的两个城市城市,若形成融合发展的局面,那么在直观上将非常有效地扩大江苏省沿海经济腹地面积。
   如果实现了苏州目前作为较发达大城市对于南通的带动,诸如,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制造业技术交流等,提升了南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率,同时借助南通现有的制造业优势,形成一种产业互补的局面,那么则可以促进实现苏州与南通两城市间的平衡发展,那么不仅可以提升江苏省整体经济水平,更能扩大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这对整个江苏省甚至是长三角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推动交通运输水平进步,提高一体化效率
   目前,我国总体上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形成此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交通运输的水平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硬性制约无疑是促进区域间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之一。
   着眼于苏州市与南通市,我们能够发现,在陆地运输方面,苏州处于沪宁杭、沪苏杭的中心位置,属于长三角的交通接点,同时,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其中的同江-三亚线、上海-成都线在此相交,多条大型高速公路与绕城高速公路环抱苏城,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型开放式的大交通框架,城市内外陆地交通十分便捷;在航空运输方面,苏州机场虽然已在规划之中,但苏州本地目前处于暂无机场的状态,航空运输主要还是依靠上海虹桥机场和苏南地区机场,而南通兴东机场和南通新机场则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在苏州与南通融合发展中,南通可以为苏州提供机场保障。由此观之,苏州与南通城市中和城市间的交通运输水平都比较高,如果能够实现融合发展,苏州南通两地交通运输业优势互补,那么陆地与空中的交通水平的提高则能推动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效率。
   再者,苏州与南通两地作为沿海沿江城市,港口与航运优势显而易见,南通港是中国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和长江水系江河运输直达中转的重要枢纽。在当下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江海运输同样是意义重大而不可忽视的。同时,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来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航线丰富,所以更加需要高质量、高便利性、高整合化的港口运输资源以保障远洋运输的速度和质量。
   2.3 助力发展模式立体化,保障一體化质量
   城市发展甚至是国家发展通常都是从一个或较为分散的几个核心开始的,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时,集中力量促进某几个地区的发展,然后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就会将目光从一个区域内的核心城市的发展转向区域内其他城市及整个区域的发展。所以,在祖国经济形势日益向好的今天,我们应该拒绝某大城市单一核心发展,而是采用立体发展模式融合发展苏州、南通两市。近些年来,苏州也正在从代工制造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一批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在苏州发展迅速,弥补了苏州从前技术产业落后的局面,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苏州主研发,南通主生产的新兴融合发展面貌。    如此一来,苏州和南通未来将大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江苏省区域内的两个新核心,与周边的上海、南京一同协调发展,展开多领域合作,在良性的交流与竞争中共同进步,使得长江三角洲内的城市群形成强强联合、以大促小、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这样一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其在我国不可替代的重要经济中心作用也将再次得到巩固与提升。
   2.4 落实发展生态可持续性,保护一体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区发展不能忘记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同步提升。苏州与南通都属于沿海沿江城市,发展生态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更是至关重要。
   苏州园林名誉四方,在环境规划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南通可以以此作为借鉴,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在苏州与南通的融合发展中,可以形成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进步,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
   整個长江经济带占全中国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承载着全国近四成的GDP和人口数量,而其中的长江三角洲又是核心地带,生态保护治理需求迫切但协调性有待加强。苏州和南通的融合发展正好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的生态保护各区域间协调树立示范,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落实。
   3 促进苏州-南通融合——用长三角一体化把握中国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形式,但这并不能动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脚步,而且我国的发展现在仍然处于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个机遇期内,我国正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掘与激活内生动力。因为,无论是在核心技术掌握方面,还是市场扩大方面,我国国内的积极作用是永远无法比拟与替代的。从一穷二白的建国初期,到沿江沿海城市的破冰开放,再到如今追求区域一体化平衡协调发展,我们一步步挖掘、一步步探索,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独特优势。
   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江三角洲因为经济发展优势带来的就业前景以及运用各种优势政策对于国内外人才的吸纳而成为了我国高质量人才的一大聚集地;而江苏又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大省,苏州的教育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苏州大学以及省部共建高校——苏州科技大学等十七所知名高校,一方面可以带动南通的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水平的平衡,另一方面,能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注入更多新的优秀人才资源,保持该区域内良好的科学技术生态以及新兴思维优势。
   在位置区域方面,长江三角洲就是我国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苏州与南通两地又恰好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此机遇中,若苏通能融合发挥好“桥头堡”作用,那么将是长三角地区向着历史阶梯的一次重要冲刺。而且,江苏省对苏通融合发展也一直保持积极态度,苏通融合还关系到省内“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不得不说苏通融合在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用关键且大有可为。
   4 结论
   总之,长三角一体化就是对该大区域内的科学技术、劳动人才、交通条件、资金资源等各种发展条件的整合与集中高效利用,而苏州、南通两地的跨江融合发展又属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以苏州与南通的融合发展促进长江一体化进程,势必能够助力我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再次谱写辉煌篇章,由此观之,苏州与南通跨江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周边地区平衡协调发展,而且有功于新时代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蒋伏心.“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与南京经济发展[J] .南京社会科学,2003(9).
   [2]李志萌,盛方富,孔凡斌.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7,11(33).
   [3]鞠增玉.对标先进找差距,转变思维促赶超[J].机构与行政,2019(4):6.
   [4]厉以宁,程志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9-03-2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实业的投资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激励措施未能合理地优化现阶段的投资状况,其下降的原因始终影响着经济繁荣。基于此,文章从经济金融化视角开展分析,探索中国实业投资率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实体经济资金分配、资本的生存规则、相关的政策措施、实体经济风险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实业;投资率;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集团公司模式已在我国逐步确立。集团公司确立以后,财务管控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环节。如何确保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构建财务管控的动态优化机制,成为许多集团企业未来将面对的问题。本文从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动态化机制构建的内容入手,分析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动态优化的现状,最终提出构建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动态优化机制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动态优化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随着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转变原有的粗放式运营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运营管理,而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是医院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本文深入分析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 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任何行业的建设发展都必须注重创新改革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变革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不仅带来了各种挑战,也提供了众多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国际贸易要结合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有效解决措施,创新完善国际贸易发展途径,确保能够推动我国的国际贸易在“互联网+”背景下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饱满活力。文章将进一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
[摘 要]文章以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农业经济组织的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基础信息、掌握一手资料,总结了加拿大农产品营销的影响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加拿大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提出对中国农业经营的启示。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理念;农业经营;土地资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09  1 前言  在布鲁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在卫生与健康领域加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在政策上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会计岗位分类不明确、责权利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的会计工作开展和会计人员管理。为有效地进行会计岗位分类,本文引入会计岗位分类表这一工具,为公立医院统筹财务工作,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其意义在于,医院会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可以明晰地界定,将有利于统筹会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对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于科学地开展会计轮岗和培训,有利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规划,培养适应医院发展的会计人才。
财务部门利用税务筹划能够降低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在减少企业工作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收益,因此现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已意识到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税务筹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税务筹划的根本理论,然后探究当前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
[摘 要]中国属于后起发展中国家,若想实现长期经济不断增长,需要制定和自身实际条件相符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优化和改善自身的增长条件。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后,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拥有的增长条件都出现了一些改变,传统增长战略理念与路径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很难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文章针对中国经济增长历程与增长路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增长路径  
[摘 要] 我国企业间以票据为载体的信用支付体系仍未完全建立。为此,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供应链金融、票据支付、应收账款账期的相关办法。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在国内各行业市场应用情况,并介绍了商票融资市场上各参与主体的展业方式,旨在找到一条适合商票自身特点、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电子商业;汇票市场;融资  [DOI] 10.13939/j.cnk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