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入了九就滴水成冰,屋檐上随处可见悬挂着的长长冰溜,河沟或池塘也总是被冰封,厚厚的冰面能让孩童在上面尽情嬉戏。
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需要节衣缩食,不是到了冷得让人受不了的时候是舍不得穿棉衣的。 印象中,小孩子的棉衣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破损得掉了系扣或露出棉絮的旧衣,因污垢而板结,小棉袄的表面摸上去是硬邦邦的,甚至能在上面划燃火柴。尽管如此,母亲也舍不得拆洗,因为缝在里面的都是些用了数年成了碎片的棉花,一旦拆开,很难再缝组到一块。这样的棉衣御寒能力可想而知,但小伙伴们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寒冷,相反,倒有不少的温暖,
烧灶的温暖最难忘。放学了,正是母亲做饭的时候。灶前暖和啊!书包一扔,就钻进厨房,拣选些易燃的细碎柴,用火柴点燃,送入灶膛。再续柴,火势蔓延开来。窜出灶门的红红的火苗炙烤着冻得通红的小脸和冻裂的小手,那感觉才叫爽!更多的时候,拿一两块母亲早备好的红薯放到灶膛内壁烧烤,红薯熟了,饭也烧好了。暖暖和和地吃了饭,去上学时,还可以把灶膛里的红薯扒出来,拿着边吃边去学校,一路上的寒冷便被热乎乎、香喷喷的红薯抵消掉了。
家里的这些温暖校园里是没有的,不过,这难不住聪明好动的孩子们。游戏取暖可谓是那个年代的独创。下课了,女生踢毽子,男生则靠在教室的前墙上,十几个人排成一排,紧挨着墙壁做“挤尿床”的游戏、两边的人往中间挤,中间的人则向两边使劲,谁要是经不住被伙伴们挤出队列,就是“尿了床”的孩子,少不了要遭到大家的一番嘲笑。不过,也没什么,他仍会提提棉裤,紧紧腰带,再加入到两侧的队伍中去,继续用力往中间挤,挤出下一个“尿了床”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个个头上冒着热气跑入教室,在温暖里专心听老师讲课。
现在看来,是那亲情、友情制造的别样温暖冲淡了当时彻骨的寒冷,让孩子们度过难挨的漫漫严冬。当然,那些温暖不仅温暖了儿时的我,也将会温暖我的一生。
“千层底”布鞋
郭克杰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时,内心深处总是热乎乎的,对记忆中妈妈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做“千层底”布鞋的工艺很简单,但过程却很复杂
首先是纳鞋底,用针线在鞋底毛坯上来回地上下穿梭,须细针密线加工后,这鞋底才会结实、有弹性且耐磨。由于白天忙,这些活儿大多在晚上做。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因此这些活儿都要在煤油灯下完成,母亲纳成一双鞋底,大概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然后是按照样纸剪出鞋帮。最后将鞋底和鞋帮用针线连在一起,这时,一双鞋才算见到了雏形一到了年底,母亲为了让我们姐弟四人都能穿上一双新棉鞋,夜晚常常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纳鞋底做鞋,现在想来,做好一双鞋要花费母亲多少心血啊!就是这看似普通的布鞋,表达着母亲对儿女的爱意和呵护,传递着母子间的深厚情谊。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镇上去看电影,一年中,这样的机会没几次。去看电影之前,我将母亲刚做好没几天的新布鞋穿上了,也算是让脚风光一次吧可到电影散场时,却下起了细雨,那时我们那里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巴路为了不弄脏新布鞋,我丝毫没有犹豫,当即脱下了鞋子,把它放进了书包里,光着脚就随着“大部队”回了家。刚下过雨的路面又湿又滑,光脚丫就更滑了,一不当心就会摔跤,因此弄得一身泥。
回到家后,母亲看到我这个样子,刚要开口骂,却看见我从书包中翻出了那双干干净净的新布鞋,立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她帮我把沾满泥浆的裤子脱下来,边洗裤子边对我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天气,不要心疼鞋,弄脏了可以洗,坏了可做新的,这样光脚走路太危险了。”我默默地点着头。
我穿着平底鞋,走遍了家乡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走出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走过了充满梦想的少年,我从瘦弱的小男孩长成了结实硬朗的男子汉,多亏了一双双平底鞋,使我自小走路极少跌跟头,紧紧跟随勤劳朴实的父母,从贫穷的日子走向了富裕的生活,穿着母亲做的布鞋,我在一天天地长大,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天天地变好。后来我也有了跑鞋和皮鞋,但穿起来总有点受束缚的感觉,想来还是布鞋舒服,这大概就是怀旧吧。现在,纯手工“千层底”鞋已不多见,但机器合成的平底布鞋店里还是有的。我时常穿着平底布鞋,在校园里穿梭,丝毫没有觉得穿平底鞋会显得土气,因为穿它舒服,走路踏实。
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需要节衣缩食,不是到了冷得让人受不了的时候是舍不得穿棉衣的。 印象中,小孩子的棉衣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破损得掉了系扣或露出棉絮的旧衣,因污垢而板结,小棉袄的表面摸上去是硬邦邦的,甚至能在上面划燃火柴。尽管如此,母亲也舍不得拆洗,因为缝在里面的都是些用了数年成了碎片的棉花,一旦拆开,很难再缝组到一块。这样的棉衣御寒能力可想而知,但小伙伴们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寒冷,相反,倒有不少的温暖,
烧灶的温暖最难忘。放学了,正是母亲做饭的时候。灶前暖和啊!书包一扔,就钻进厨房,拣选些易燃的细碎柴,用火柴点燃,送入灶膛。再续柴,火势蔓延开来。窜出灶门的红红的火苗炙烤着冻得通红的小脸和冻裂的小手,那感觉才叫爽!更多的时候,拿一两块母亲早备好的红薯放到灶膛内壁烧烤,红薯熟了,饭也烧好了。暖暖和和地吃了饭,去上学时,还可以把灶膛里的红薯扒出来,拿着边吃边去学校,一路上的寒冷便被热乎乎、香喷喷的红薯抵消掉了。
家里的这些温暖校园里是没有的,不过,这难不住聪明好动的孩子们。游戏取暖可谓是那个年代的独创。下课了,女生踢毽子,男生则靠在教室的前墙上,十几个人排成一排,紧挨着墙壁做“挤尿床”的游戏、两边的人往中间挤,中间的人则向两边使劲,谁要是经不住被伙伴们挤出队列,就是“尿了床”的孩子,少不了要遭到大家的一番嘲笑。不过,也没什么,他仍会提提棉裤,紧紧腰带,再加入到两侧的队伍中去,继续用力往中间挤,挤出下一个“尿了床”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个个头上冒着热气跑入教室,在温暖里专心听老师讲课。
现在看来,是那亲情、友情制造的别样温暖冲淡了当时彻骨的寒冷,让孩子们度过难挨的漫漫严冬。当然,那些温暖不仅温暖了儿时的我,也将会温暖我的一生。
“千层底”布鞋
郭克杰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时,内心深处总是热乎乎的,对记忆中妈妈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做“千层底”布鞋的工艺很简单,但过程却很复杂
首先是纳鞋底,用针线在鞋底毛坯上来回地上下穿梭,须细针密线加工后,这鞋底才会结实、有弹性且耐磨。由于白天忙,这些活儿大多在晚上做。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因此这些活儿都要在煤油灯下完成,母亲纳成一双鞋底,大概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然后是按照样纸剪出鞋帮。最后将鞋底和鞋帮用针线连在一起,这时,一双鞋才算见到了雏形一到了年底,母亲为了让我们姐弟四人都能穿上一双新棉鞋,夜晚常常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纳鞋底做鞋,现在想来,做好一双鞋要花费母亲多少心血啊!就是这看似普通的布鞋,表达着母亲对儿女的爱意和呵护,传递着母子间的深厚情谊。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镇上去看电影,一年中,这样的机会没几次。去看电影之前,我将母亲刚做好没几天的新布鞋穿上了,也算是让脚风光一次吧可到电影散场时,却下起了细雨,那时我们那里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巴路为了不弄脏新布鞋,我丝毫没有犹豫,当即脱下了鞋子,把它放进了书包里,光着脚就随着“大部队”回了家。刚下过雨的路面又湿又滑,光脚丫就更滑了,一不当心就会摔跤,因此弄得一身泥。
回到家后,母亲看到我这个样子,刚要开口骂,却看见我从书包中翻出了那双干干净净的新布鞋,立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她帮我把沾满泥浆的裤子脱下来,边洗裤子边对我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天气,不要心疼鞋,弄脏了可以洗,坏了可做新的,这样光脚走路太危险了。”我默默地点着头。
我穿着平底鞋,走遍了家乡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走出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走过了充满梦想的少年,我从瘦弱的小男孩长成了结实硬朗的男子汉,多亏了一双双平底鞋,使我自小走路极少跌跟头,紧紧跟随勤劳朴实的父母,从贫穷的日子走向了富裕的生活,穿着母亲做的布鞋,我在一天天地长大,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天天地变好。后来我也有了跑鞋和皮鞋,但穿起来总有点受束缚的感觉,想来还是布鞋舒服,这大概就是怀旧吧。现在,纯手工“千层底”鞋已不多见,但机器合成的平底布鞋店里还是有的。我时常穿着平底布鞋,在校园里穿梭,丝毫没有觉得穿平底鞋会显得土气,因为穿它舒服,走路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