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脱了恐洋症的A股市场终于开门揖客了,这批新来者将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即期效应和深远影响
1月4日下午,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管局五部委联合向外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办法》规范了外国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办法》将于2006年1月31日起施行。
这标志着中国股市的大门进一步敞开,继银行业大幅度开放之后,A股市场走到经济改革开放的舞台中央。“此举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封闭运行的状态将被打破。”多家外资投行人士在次日的专栏中评价道。
该项政策显示,决策层希望A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引进具有长期合作可能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在股市简单追逐收益的财务投机者。
“恐洋症”不再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幼稚期的借口下,畏外国投资者如畏虎。但是中国资本市场长达五年的低迷击碎了这道心理防线。2005年全亚洲各证券市场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中国资本市场离群索居,股指一度创下历史新低,甚至长时间丧失最基本的融资功能。
2005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股市的涨幅分别达到了17.6%、16.2%、15%和13.6%。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指数更是上升了36%。股市涨幅巨大,其较高的开放度及外资的推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年,流入印度证券市场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资金达到了108亿美元。
而韩国股市2005年以改写历史新高的成绩封关,大盘指数2005年表现勇夺亚洲主要股市之冠,全年累计上涨54%。韩国股市1992年正式实施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政策,韩国政府8次提高QFII额度,当外资掌控的资金足以与韩国本土机构对抗时,外资介入并主导了大行情。
目前,外资在韩国股票市场已经占40%,全部外国投资者以不到0.5%的投资者数量持有韩国市场38%的股票市值。韩交所人士告诉本刊,开放初期也有“国富外流”的言论,也有人认为外国投资人可能对韩国优良企业展开敌意收购。从个别企业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导致一些企业被外资敌意收购,但是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不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外国投资者大部分是有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更重视的是长期回报。
其实外资也早已徘徊在中国资本市场门口。从2004年起,已有国外机构在内地和香港股市做跨市套利。芝加哥、新加坡期交所也先后推出中国指数期货,不少国外机构已开始借助金融衍生品种做跨市套利操作。去年年底在河北香河召开的世界财长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要求中国全面放开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外资具有浓厚的投资兴趣。以前主要是通过入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协议受让股权等形式投资上市公司法人股。而此次五部委公布的《办法》,为外资直接投资上市公司A股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联合证券分析师柳邵黔对本刊说。
《办法》出台将弥补渠道的不足,对外资来说,今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不需要再通过QFII,同时也没有了额度的限制。国外战略投资者有别于QFII,他们更多是以产业资本的角色进行股权投资。三年限售期更使得战略投资者在参与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提升价值上有参与的动力,而他们也会在发现上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获得高额回报。韩国市场彻底开放后,索罗斯1998年买入汉城证券公司股票,这些年他的收益率高达100倍。
以前,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实业还面临着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但《办法》打消了这种顾虑:锁定期结束后,外资可以借由资本市场自由退出。
A股鲶鱼效应可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1月7日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明确指出:“监管层此政策(开放A股)可以达到多重目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促使其质量的提高,而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观望将丧失机会。这就是鲶鱼效应。”
受此影响,今后内地的基金等投资者将会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冲击,市场改观可期。
同时外资的直接进入有可能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变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G股(完成股改的股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的水平。而外资的进入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以及治理结构都有所提升,使公司更具有成长性,运作更为规范和透明。这应该是证券市场开放以及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将会接纳更大的开放。
招商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分析认为,该办法正式拉开了外国投资者战略性投资A股的大幕。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国内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一点,《办法》将成为推动A股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重要催化剂,同时更将对整个内地股市的行情发展起到多重的利多意义。从目前迫切的市场状况来看,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将减少全流通后的稀释效应;定向向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缓解G股公司再融资的强烈压力;同时也为以后的B股并入A股做准备。
中长期来看,外资买入的流通股份的锁定,将直接将对二级市场未来的抛售压力起到直接固定、减轻作用,而这对于目前的股改和股改后二级市场股价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购浪潮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坦言:“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发现价格以后大家兼并重组。我们市场这方面的功能目前来讲是没有的,没有办法通过市场化方式让企业比较快做大做强。”
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观。“我们相信今后外资并购和参股风潮将在市场上风起云涌。”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了《办法》颁布赋予中国证券市场的终极意义。
经济学家华生对本刊表示,这个《办法》的出台,为外国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打开了大门。这将激活A股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有利于活跃整个A股市场交投,促进A股市场健康发展。
同样,在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强烈的并购渴望。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2006年,股市全流通将成为并购催化剂,并预测内地证券市场公司间的并购案将大幅扩张。
国泰君安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近两年外资参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金额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外资以高出二级市场成本的代价并购境内的企业,是因为外资确信,即使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欠佳,但是只要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产品规模,外资可以通过管理流程的再造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
《办法》的出台将给这种趋势增加催化剂。国泰君安研究所认为,四类行业将成为并购重点。一是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二是资产类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三是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如零售业务;四是金融服务业。
《办法》的出台和实施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进一步敞开国际化大门、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对外资产业投资者开禁的新阶段。
外国投资者对A股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将限于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首次投资完成后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同时规定了三年的锁定期和暂不开放的领域。
另外也对外国投资者的资格进行了限定。外国投资者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或其母公司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
1月4日下午,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管局五部委联合向外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办法》规范了外国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办法》将于2006年1月31日起施行。
这标志着中国股市的大门进一步敞开,继银行业大幅度开放之后,A股市场走到经济改革开放的舞台中央。“此举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封闭运行的状态将被打破。”多家外资投行人士在次日的专栏中评价道。
该项政策显示,决策层希望A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引进具有长期合作可能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在股市简单追逐收益的财务投机者。
“恐洋症”不再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幼稚期的借口下,畏外国投资者如畏虎。但是中国资本市场长达五年的低迷击碎了这道心理防线。2005年全亚洲各证券市场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中国资本市场离群索居,股指一度创下历史新低,甚至长时间丧失最基本的融资功能。
2005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股市的涨幅分别达到了17.6%、16.2%、15%和13.6%。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指数更是上升了36%。股市涨幅巨大,其较高的开放度及外资的推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年,流入印度证券市场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资金达到了108亿美元。
而韩国股市2005年以改写历史新高的成绩封关,大盘指数2005年表现勇夺亚洲主要股市之冠,全年累计上涨54%。韩国股市1992年正式实施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政策,韩国政府8次提高QFII额度,当外资掌控的资金足以与韩国本土机构对抗时,外资介入并主导了大行情。
目前,外资在韩国股票市场已经占40%,全部外国投资者以不到0.5%的投资者数量持有韩国市场38%的股票市值。韩交所人士告诉本刊,开放初期也有“国富外流”的言论,也有人认为外国投资人可能对韩国优良企业展开敌意收购。从个别企业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导致一些企业被外资敌意收购,但是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不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外国投资者大部分是有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更重视的是长期回报。
其实外资也早已徘徊在中国资本市场门口。从2004年起,已有国外机构在内地和香港股市做跨市套利。芝加哥、新加坡期交所也先后推出中国指数期货,不少国外机构已开始借助金融衍生品种做跨市套利操作。去年年底在河北香河召开的世界财长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要求中国全面放开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外资具有浓厚的投资兴趣。以前主要是通过入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协议受让股权等形式投资上市公司法人股。而此次五部委公布的《办法》,为外资直接投资上市公司A股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联合证券分析师柳邵黔对本刊说。
《办法》出台将弥补渠道的不足,对外资来说,今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不需要再通过QFII,同时也没有了额度的限制。国外战略投资者有别于QFII,他们更多是以产业资本的角色进行股权投资。三年限售期更使得战略投资者在参与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提升价值上有参与的动力,而他们也会在发现上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获得高额回报。韩国市场彻底开放后,索罗斯1998年买入汉城证券公司股票,这些年他的收益率高达100倍。
以前,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实业还面临着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但《办法》打消了这种顾虑:锁定期结束后,外资可以借由资本市场自由退出。
A股鲶鱼效应可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1月7日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明确指出:“监管层此政策(开放A股)可以达到多重目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促使其质量的提高,而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观望将丧失机会。这就是鲶鱼效应。”
受此影响,今后内地的基金等投资者将会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冲击,市场改观可期。
同时外资的直接进入有可能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变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G股(完成股改的股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的水平。而外资的进入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以及治理结构都有所提升,使公司更具有成长性,运作更为规范和透明。这应该是证券市场开放以及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将会接纳更大的开放。
招商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分析认为,该办法正式拉开了外国投资者战略性投资A股的大幕。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国内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一点,《办法》将成为推动A股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重要催化剂,同时更将对整个内地股市的行情发展起到多重的利多意义。从目前迫切的市场状况来看,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将减少全流通后的稀释效应;定向向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缓解G股公司再融资的强烈压力;同时也为以后的B股并入A股做准备。
中长期来看,外资买入的流通股份的锁定,将直接将对二级市场未来的抛售压力起到直接固定、减轻作用,而这对于目前的股改和股改后二级市场股价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购浪潮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坦言:“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发现价格以后大家兼并重组。我们市场这方面的功能目前来讲是没有的,没有办法通过市场化方式让企业比较快做大做强。”
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观。“我们相信今后外资并购和参股风潮将在市场上风起云涌。”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了《办法》颁布赋予中国证券市场的终极意义。
经济学家华生对本刊表示,这个《办法》的出台,为外国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打开了大门。这将激活A股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有利于活跃整个A股市场交投,促进A股市场健康发展。
同样,在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强烈的并购渴望。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2006年,股市全流通将成为并购催化剂,并预测内地证券市场公司间的并购案将大幅扩张。
国泰君安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近两年外资参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金额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外资以高出二级市场成本的代价并购境内的企业,是因为外资确信,即使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欠佳,但是只要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产品规模,外资可以通过管理流程的再造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
《办法》的出台将给这种趋势增加催化剂。国泰君安研究所认为,四类行业将成为并购重点。一是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二是资产类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三是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如零售业务;四是金融服务业。
《办法》的出台和实施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进一步敞开国际化大门、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对外资产业投资者开禁的新阶段。
外国投资者对A股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将限于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首次投资完成后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同时规定了三年的锁定期和暂不开放的领域。
另外也对外国投资者的资格进行了限定。外国投资者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或其母公司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