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禾下乘凉不是梦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成功培育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創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多亿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这场“绿色革命”的领衔人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他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然而奇迹的诞生,竟源自袁隆平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汉口读小学一年级时,袁隆平有一次去园艺场郊游。跃入他眼帘的是美丽的鲜花、地毯一样的草坪、红脆欲滴的蜜桃、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加上《摩登时代》的渲染,一种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农艺之乐的情愫在袁隆平心中油然而生。他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
  袁隆平沿着儿时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
  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苦,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们都打趣地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分耕耘。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与妻子邓哲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些成果,发表在1966年的《科学通报》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正当袁隆平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文革”开始了。
  幸运的是,因为研究成果突出,袁隆平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进“牛棚”是不用了,然而,另一场灾难险些将他逼上绝路。
  不久后的一天,一群“造反派”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雄性不育株实验秧盆砸得稀巴烂,眼见心血毁于一旦,袁隆平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闻讯赶来的妻子看着满地狼藉和悲痛欲绝的丈夫,说:“天无绝人之路,哪怕这些秧苗全死了,我们也一定能找到新的不育株!”在妻子的帮助下,袁隆平找到了一个好的培育基地。就这样,残存的秧苗被藏在苹果园的臭水沟里继续培育。第二年,收获的种子扩种到了两分地。然而,一个夜晚,这两分地的秧苗又被人偷偷拔光。4天之后,他们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株秧苗,继续试验。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第二年,全国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20%以上。20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到今天,那几株幸运之稻,已经演化出覆盖全国农田近60%面积的后代。
  凭着这份执着与坚毅,袁隆平屡创佳绩,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5年,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如今,袁隆平已经过了90岁生日,早已超过退休年龄,但依然坚持到办公室“上班”。自从2015年卸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后,他的身份是该中心研究员,继续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袁隆平曾经说,在他有生之年有两个心愿,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目标正一步步实现:2017年,袁隆平用海水种出红色水稻;2019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创下高产纪录……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网际传媒”“新湘评论”)
  Wen盛:感谢这个贪心(永远对粮食产量不满足)又无私(愿把每一粒粮食都贡献给世界)的“90后”帅哥袁老,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许你一世温暖:全世界只有袁隆平爷爷可以说我胖,因为我吃他家大米了,哈哈哈!
  Cicici:几年前,我有一次参加大会做志愿者,很幸运被分给袁爷爷做陪同引导。他本人虽然很瘦但是很精神,讲话很随和,一直笑呵呵,还问我什么时候开工,肚子饿不饿……领导问他跟我们碰头之前怎么从学校来的,他说自己骑单车来的。我很喜欢袁爷爷。
其他文献
GZW—Ⅱ型光电整纬机是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用于印染后整理对纬纱变形进行矫正。经纺织部鉴定,认为:该机性能达到七十年代末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机的
前言导弹发射前的检查和发射时的控制关系到导弹能否使用,能否按预定方案正确飞行以致消灭敌人。为了保障导弹武器具有实际上的高可靠性,对出厂导弹历经运输、储存,投入使用
黑夜里,  我打开了手电筒,  一根长长的柱子,  从我手心,  伸向天空。  順着它爬呀爬呀,  我坐进了月亮船里,  在银河里划船,荡悠悠。  和星星捉迷藏,乐呵呵。  扯一片云朵来做被子,软乎乎。  做一个美梦,甜蜜蜜。  在太阳公公出来之前,  朝霞姐姐会让我坐进露珠飞船,  滑进地面的花丛!
期刊
随着世贸双边谈判主要国家的协议签署,科技“模仿模式”即将结束,继之而来的是一个国门打开,与“狼”共舞的时代,迫切需要向“科技创新模式”转换.那种跟在“狼”尾之后想分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竞争主要以科技和人为核心.科技从理论到形成产业化,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是关键因素.风险资本作为一种专门从事高风险项目投资的资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冲突是有害的,只能使组织的资源造成无谓的浪费,并且导致组织人际关系紧张,管理效率低下,组织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组织营运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一年你完成了哪些计划中的事?有没有做过令自己后悔的事?有没有比较遗憾的事?一起看看下面三位同学经历的“2019年的那些事”。  在学会骑车之前,我总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只有两个轮子接触地面,静止的时候无法站立,但人骑上去就能保持平衡不倒,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学会骑自行车就成了我今年计划中的一件事,苦于平时没有时间,暑假就成了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好时机。 
期刊
期刊
糖酣黄鱼、松鼠黄鱼、大汤黄鱼……,近几年来以大黄鱼为原本的一系列美味佳肴重又出现在沪、苏、浙、闽等地的餐桌上,当人们重新品尝这久违了的滋味时,感悟到科技、经济、社
关于那个“十年”,孩子们经常问及它是怎么回事?总想捕捉它的影子。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却宁愿把它遗忘、尘封,不愿提及那场令人寒心的“革命”!然而,我毕竟是见证者之一,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