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休闲无聊感与高校休闲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外常用的无聊感量表,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等方法,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休闲无聊感问卷,并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休闲无聊感中等偏高,且休闲无聊感和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活动选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针对上述情况,建议高校将大学生休闲教育纳入总体规划之中,从理论研究、课程设置、社团组织、后勤服务、社会支持等方面努力落实并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休闲教育。
  关键词 休闲教育;无聊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15-03
  Study on Leisure Boredom and Leisur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haoyang College//He Jingwen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500 Shaoyang college students went through all investigation of leisure boredom from gender, grade, address and participated activities.Study explored a Little high level of leisure boredom in undergraduates nowaday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n specific leisure boredom items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ut.
  Key words leisure education; boredom; undergraduates
  近年来,“无聊”“郁闷”等词几乎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在看似充实的大学生活面前,一些大学生往往显得无所事事,沉迷于逃课、上网、谈恋爱、睡觉。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休闲行为定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期间所形成的态度和行为将影响其一生的休闲。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展示了他们一些好的休闲行为,然而一些不好或是偏差的休闲行为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得到了暴露。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休闲时间来适当地参与休闲活动,压力和精力无法得到适当释放,久而久之,有的大学生就会通过各种各样偏离的或者负面的行为来减轻压抑的不快,最终误入歧途,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大学生无聊情绪的滋生与蔓延,已成为日益普遍和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1 休闲无聊感
  无聊情绪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无聊感的界定和测量。但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没有形成关于“无聊”的一致定义。归纳起来,无聊主要有两种相互联系而独立的表现途径。
  1)当个体对其所处环境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无聊。Heidegger(1995)认为无聊是一种冷漠状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体主观认识实现,即使当前从事工作并非单调,但个体主观认为简单重复,依然会对此失去兴趣,陷入无聊。
  2)无聊感的产生与内在动机和自身能力有关。心理动力学认为,无聊是“个体做事动机或愿望受到压抑时所产生的无目的感”。无聊的个体不是缺少事情去做,而是缺乏完成事情的能力,这种无能感使个体不满意和厌恶自身行为,从而体验到紧张和无助,变得无所事事,只是被动地期待愿望的实现。笔者认为所谓休闲无聊感就是指个体在休闲活动中无法体验充分的需求满足,无法获得适当觉醒的一种主观感受。
  2 大学生休闲无聊感调查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性别、年级、城乡差别以及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休闲无聊感进行调查,进而了解其对大学生休闲无聊感的影响和相关性。
  调查问卷分成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休闲无聊感量表,原量表由Iso-Ahola和Weissinger最先设计,本文沿用台湾学者陈南琦翻译和改进的版本。休闲无聊感量表共有16项,Likert型的等级包括关于休闲认知和闲暇利用的问题[1]。在问卷的介绍中,休闲时间被定义为所有的非工作时间,这项研究根据样本将定义修改为所有的非工作和非上课时间。休闲无聊感量表为五点量表,总分越高,则说明无聊感越强[2]。
  第二部分为休闲活动参与量表。据统计,大学生流行的休闲活动有120多种,为了方便这次研究,本研究以统计结果的前60项休闲活动项目作为本研究调查的活动项目,并将其分为4类:户外冒险活动(爬山、山地自行车)、主动竞争性团队运动(篮球、足球)、主动的单体运动(跑步、网球)、被动的活动(野餐、电视)。被调查者选择其中一类以表明其最可能参与哪一类活动。
  第三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背景,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和家庭住址。
  本次调查选取邵阳学院部分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做样本。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后经过技术统计,获得有效问卷490份,回收率达98%。
  3 休闲无聊感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休闲无聊感的平均数为2.607,标准差为0.550,大学生休闲无聊感属于中等,本研究的结果低于姚向颖和高家兴对福州市2000名大学生所测得的结果(M=43.76,SD=8.68),但与台湾许建民的小学生休闲无聊感(M=32.57,SD=8.39)的调查相比,两地大学生的休闲无聊感明显比小学生高出许多[3]。大学生比小学生时间安排较自由,能参与的休闲活动种类也丰富许多,但休闲无聊感却比小学生高,应该与大学生缺乏休闲的内在动机有关。大学生非常重视休闲活动与休闲时间的安排,同时,虽然部分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且有活力,甚至希望尝试新的休闲活动,但是从该量表的负面题项观察,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安排休闲活动,或者感到其所从事的休闲活动相当单调,或者感到其缺乏休闲技能,甚至对其从事的休闲活动毫无成就感。   3.1 休闲无聊感与性别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无聊休闲感平均值稍稍高于男性。然而,群体间的明显不同在每周活动次数和每次时间上的差异和项目上,每周从没参加过和仅参加1次休闲体育活动的女性多过男性;每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4次的男女性比例相当,其余的数字男性均高过女性。从活动时间安排上来看:男女性在每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足30分钟的比例相当;而每次活动时间在30~60分钟的男性比例几乎是女性的两倍;1~1.5小时之内的男性也高出女性6个百分点;女性在每次活动超过1.5小时之上的比例高于男性。虽然女性大学生拥有与男性大学生几乎相等的空余时间,但却不能保证她们都可以自由地享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期望不同,女大学生更容易被家长、朋友或男朋友期待参与学校或家庭等特定活动,从而减少自由选择休闲的机会而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女性在休闲技能的掌握方面不如男性。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分化,性别的差别往往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男性与女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生理上的差别,但女性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这说明差别是由于社会造成的,而并非生物的差异性[4]。
  3.2 休闲无聊感与年级
  调查数据表明,大三、大四学生的休闲无聊感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与一些学生的访谈得知,大学低年级的学业负担较重,特别是许多学生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放在学习英语等科目上,导致用于休闲的时间明显少于高年级学生;而到了三、四年级,课业压力明显下降,许多大学生反而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休闲活动。同时,低年级大学生跟高年级的大学生相比较,在成熟度、人际、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及个人历练等方面均有不同,这些差异很可能导致休闲无聊感的变化。
  3.3 休闲无聊感与家庭住址
  城区大学生与乡镇大学生总体上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区大学生在休闲无聊感上明显较乡镇大学生严重,这可能与城区学生与乡镇学生的成长环境、闲暇生活质量有关。结合开放性调查研究还发现,与乡镇大学生相比,城区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更多地选择了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睡觉等生活方式,而乡镇中学的学生则更多地选择了看课外书、体育运动、野外游玩等生活方式。较之生活在都市化狭小空间里的城区学生,乡镇中学学生可能由于所处环境、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相对来说,他们的闲暇生活质量似乎更胜一筹。
  3.4 休闲无聊感与休闲活动
  经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环境并不理想,许多女性想到环境优雅、设备齐全、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消费环境中去健身,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这样的环境。女大学生所处的群体环境中,很少看见自由组合的健身群体。近年来,尽管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不断地增加,但专供大众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的场馆设施相对较少。尽管表面上健身馆、健美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其消费水平使大部分女性大学生只能浅尝辄止。
  4 高校休闲教育的建议
  对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许多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巨大改变,最突出的就是物质财富的丰富、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但是科技这把双刃剑,也把“现代文明病”带给人们,这促使人们主动寻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便悄然走近人类的生活。许多学者断言:21世纪是人类休闲的时代。所以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大学教育更需要引领社会的发展。
  1)高校要将休闲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设计规划中,要在学生管理、党团管理,社团管理,思想教育,教学研究和后勤建设各个层面贯彻休闲教育的精神,为休闲教育开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对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追求自由,而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忽视了人文理性,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性的扭曲。休闲教育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休闲生活。高质量的休闲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兴趣、创造力等潜能的开发提供有效的“业余”环境,而且使大学生在真正的休闲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开放,享受人性的丰满、美好。休闲教育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素质的培养、价值观的确立、人格的完善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5]。
  2)学校休闲教育要加强大学生休闲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休闲作用的认识,培养其健康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高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身心素质等都得以提升。
  3)改善场地设备,充分挖掘潜力,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学生参与课外运动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别是要突出女性大学生的休闲需要,为女大学生构建一个便利、安全、经济的休闲体育运动空间。
  4)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休闲氛围。学校、院系、班级以及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职能,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组织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如组织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活动等,充实、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休闲生活。
  5)适当增加休闲理论课和运动保健课时数,使更多学生懂得和掌握休闲知识、休闲技能,以便更好地实践自己的课外休闲活动。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中一路走来,大多缺乏必要的休闲技能,学校要大力进行包括演唱能力、健美能力、交际能力、家政能力、创作能力、旅游能力等多种休闲技能的培训,为大学生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创造必要条件。
  6)学校应该主动与社区、家庭联系,沟通思想,达成共识,为大学生搭建休闲教育的“立交桥”,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发展。由于休闲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还是新生事物,学术层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社会条件支持系统不完善,人们的休闲理念滞后、休闲行为不规范、休闲层次不高也在所难免。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在休闲时代来临之际,在高校率先实施休闲教育,目的在于为大学生乃至为全社会开拓一个有意义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Iso-Ahola S E, Weissinger E. Leisure and Boredom[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7,5(3):356-364.
  [2]Iso-Ahola S E, Weissinger E. Perceptions of Boredom in Leisure: Conceptu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0,22(1):1-17.
  [3]姚向颖,高家兴.大学生休闲障碍及休闲无聊感的调查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25-27.
  [4]廖小平,李家春,张斌.大学生休闲活动调研报告:以湖南部分高校为样本[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8-93.
  [5]李胜芳.大学生休闲生活与高校休闲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91-93.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析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探讨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小学数学中去,并结合自身实践对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优化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49-02  1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教学观念发生重大改变
摘 要 主要对哈尔滨几所大学本科的2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进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影响利弊的现象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概念模糊,自控力低,较大程度上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不仅了解到学生的个人因素导致此不良现象,也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安排上或存在问题,双重因素共同导致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普遍现象。基于这个问题,从师生双方分析,提出学生提高自控力与教师改进授课
摘要 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实际情况,通过一节具体实践课,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实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106-02    信息技术课是计算机课程的一个分支,隶属于高中课改后的技术领域,在2001年已被列为高中必修科目。内蒙
10.3969/j.issn.1671-489X.2014.12.029  摘要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促进教育考试的公正、公平。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特色,针对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标准化考点;教育考试系统;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2-0029-02  Ensure that Exam
摘 要 针对目前TRIZ—裁剪理论的课堂教学情况,结合TRIZ—裁剪理论分析问题的独特性,运用基于分组的教学模式特有的优势,设计出基于分组教学的TRIZ—裁剪理论的教学模式及流程,进而选择来自不同企业和专业的培训学员,实际进行基于分组教学的裁剪理论教学。  关键词 教学模式;分组学习;TRIZ—裁剪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莱西市第四中学确立了“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教学也在此找到学科的切入点——“作品引领,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1 产生的背景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经过反复听课、评课、研讨,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学校确立了“主体激活”思想引领下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
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也给学校带来了各类法律纠纷,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日益艰巨。建立和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既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和谐的必然要求。丽水市立足本地实际,通过多方协作,落实五大举措,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积极防范和妥善化解了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丽水市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更好地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1 建立教育行
摘 要 通过对现有导师指导模式的深入研究,究其利弊,着重探究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与研究生导师团队奖惩机制两个方面,并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提出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与奖惩机制研究,给出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组建的具体方案与研究生导师团队奖惩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此补充完善现有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的不足、弥补研究生导师团队奖惩机制的缺陷。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导师团
巧用多媒体能活化初中历史课堂,切实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課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提出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操作有机融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规避信息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教育技术;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37-02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教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