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工程,具有更大的意义,它能有效的阻止沙漠化、荒漠化的持续扩大,防止水土流失。但是,干旱地区的造林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造林技术的落后,我们应不断改进旧有技术,引进新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抗旱抚育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91-01
一、前言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而据专家的最新分析统计,我国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水土流失的加重,干旱区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且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干旱问题是世界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进现有的造林技术,分析干旱地区的土壤条件,研发新型的灌溉技术,挑选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植被种类。然而,在进行这些探究之前,必须先充分了解干旱地区造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二、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现状和造林存在的问题
(一)造林技术现状
干旱地区因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草场退化和荒漠化。且由于水资源缺乏,植树造林工程进展缓慢,水土流失现象加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天灾人祸的共同影响下,干旱地区沙漠化程度加深,植树造林难度加大,干旱地区的造林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使得造林技术的实施和发展的进程缓慢。为了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改进造林技术势在必行。然而,现今的造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规划不当、地方对造林政绩的盲目追求、林场管理的松懈以及承包户的技术忽视。
(二)造林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家制定的种树规划不完善。国家为了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对一年一地要栽种多少树木,给予政策规定,各地须按规定完成造林任务。然而,各地情况不同,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要求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这会造成各地区为了应付国家造林指标而盲目造林,致使林木的成活率较低,造成林木浪费现象频发。
第二,地方为了政绩而盲目种树。植树造林是国家提出的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政策,也是各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取得政绩,急功近利,在国家给的造林指标上继续增加,以命令的形式,强迫造林。而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造林之后,对林场的维护不重视,导致树苗成活率不高。
第三,林场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在造林时使用劣质苗木,这是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造林的苗木是由国家投资的,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中饱私囊,以劣充好,这都是林场管理的缺失造成的。应加强林场的监督,苗木调拨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程序,按规定招标,防止劣质苗木的掺入。
第四,造林技术指导和培训的不到位。干旱地区造林与其它地区不同,受到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它的造林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造林人员应在接受了较好的技术培训后上岗,严格造林的程序,按要求造林,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然而,现今很多地区的造林人员并没有接受较好的技术指导就直接上岗,这既影响了造林的质量,也限制了造林的速度。目前,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是拍卖到户的,个体户因私利而忽视造林技术的培训过程,片面强调造林数量,轻视造林质量。因此,国家要加强造林的监督工作,进一步推广造林的技术,在承包合同中明确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性,从政策上保障造林成活率。
三、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种耐旱化选择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要选择耐旱、耐寒的树种,应该以本地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亦可,但需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育。在树种的选择上除了要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外,还得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选取树种。要了解树种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特性,且干旱地区面积很广,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树种时也应充分考虑。例如在坡耕地且立地的条件较好,就可以选择苹果、杏、核桃等经济树种。当然干旱地区的造林大多是用于绿化城镇,这时应该选取一些风景树木,这些树最好“树高不超过4m,直径应达到10cm以上”①,这样的树木立地条件较好。
(二)做好抗旱工作
干旱地区造林的最大难题就是水资源的缺乏,这就要求在抗旱方面不断改进、创新,研究出多样化的抗旱蓄水方式。首先,精确计算出灌溉的面积和整地的规模,进行深整地,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当然种植不同的植被,整地的深度不同,“用材林与防护林适宜的整地深度为40~60cm,经济林的整地深度宜为80~100cm”②。其次,采取浇定根水的灌溉方法,当土壤的含水量小于百分之50时,就要浇定根水,每穴的浇水量大致为2-5千克,然后再根据树苗的大小和土壤的湿度进行浇水。第三,可以在栽好树苗后,在树坑内盖上一层地膜,这层地膜既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又不影响蓄水工作,覆盖上地膜之后造林的成活率会比未铺地膜高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
(三)造林后及时维护
造林之后的及时维护是保证树苗成活率的关键。首先,在树苗栽种之后要立即去除幼苗周围的杂草,保证树苗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其次,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及时施肥、打农药,增加树苗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保证其正常生长。第三,根据树苗种植的时间,做好树苗的防寒蓄水工作,例如春天栽下的树苗,可以用地膜来包裹树干,秋天栽下的树苗可以对其进行截干覆土。重视造林后的抚育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造林抚育的时间一般为造林后的头两年,每年大约二到三次,之后可以减少为每年一次。政府部门要严格把好造林抚育关,加强造林维护与管理,提升造林质量。
四、结束语
植树造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国家环境政策的重要一项。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受到自身地理因素的限制,难度较大。因此,对造林技术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造林的选种、抗旱、维护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造林技术。通过造林技术的良好实行,提升造林质量,有效防止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水平,而经济林地的种植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燕贲恭、马兰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36
[2]雍正盛.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1(11),19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抗旱抚育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91-01
一、前言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而据专家的最新分析统计,我国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水土流失的加重,干旱区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且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干旱问题是世界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进现有的造林技术,分析干旱地区的土壤条件,研发新型的灌溉技术,挑选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植被种类。然而,在进行这些探究之前,必须先充分了解干旱地区造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二、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现状和造林存在的问题
(一)造林技术现状
干旱地区因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草场退化和荒漠化。且由于水资源缺乏,植树造林工程进展缓慢,水土流失现象加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天灾人祸的共同影响下,干旱地区沙漠化程度加深,植树造林难度加大,干旱地区的造林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使得造林技术的实施和发展的进程缓慢。为了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改进造林技术势在必行。然而,现今的造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规划不当、地方对造林政绩的盲目追求、林场管理的松懈以及承包户的技术忽视。
(二)造林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家制定的种树规划不完善。国家为了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对一年一地要栽种多少树木,给予政策规定,各地须按规定完成造林任务。然而,各地情况不同,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要求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这会造成各地区为了应付国家造林指标而盲目造林,致使林木的成活率较低,造成林木浪费现象频发。
第二,地方为了政绩而盲目种树。植树造林是国家提出的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政策,也是各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取得政绩,急功近利,在国家给的造林指标上继续增加,以命令的形式,强迫造林。而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造林之后,对林场的维护不重视,导致树苗成活率不高。
第三,林场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在造林时使用劣质苗木,这是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造林的苗木是由国家投资的,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中饱私囊,以劣充好,这都是林场管理的缺失造成的。应加强林场的监督,苗木调拨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程序,按规定招标,防止劣质苗木的掺入。
第四,造林技术指导和培训的不到位。干旱地区造林与其它地区不同,受到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它的造林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造林人员应在接受了较好的技术培训后上岗,严格造林的程序,按要求造林,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然而,现今很多地区的造林人员并没有接受较好的技术指导就直接上岗,这既影响了造林的质量,也限制了造林的速度。目前,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是拍卖到户的,个体户因私利而忽视造林技术的培训过程,片面强调造林数量,轻视造林质量。因此,国家要加强造林的监督工作,进一步推广造林的技术,在承包合同中明确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性,从政策上保障造林成活率。
三、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种耐旱化选择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要选择耐旱、耐寒的树种,应该以本地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亦可,但需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育。在树种的选择上除了要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外,还得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选取树种。要了解树种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特性,且干旱地区面积很广,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树种时也应充分考虑。例如在坡耕地且立地的条件较好,就可以选择苹果、杏、核桃等经济树种。当然干旱地区的造林大多是用于绿化城镇,这时应该选取一些风景树木,这些树最好“树高不超过4m,直径应达到10cm以上”①,这样的树木立地条件较好。
(二)做好抗旱工作
干旱地区造林的最大难题就是水资源的缺乏,这就要求在抗旱方面不断改进、创新,研究出多样化的抗旱蓄水方式。首先,精确计算出灌溉的面积和整地的规模,进行深整地,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当然种植不同的植被,整地的深度不同,“用材林与防护林适宜的整地深度为40~60cm,经济林的整地深度宜为80~100cm”②。其次,采取浇定根水的灌溉方法,当土壤的含水量小于百分之50时,就要浇定根水,每穴的浇水量大致为2-5千克,然后再根据树苗的大小和土壤的湿度进行浇水。第三,可以在栽好树苗后,在树坑内盖上一层地膜,这层地膜既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又不影响蓄水工作,覆盖上地膜之后造林的成活率会比未铺地膜高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
(三)造林后及时维护
造林之后的及时维护是保证树苗成活率的关键。首先,在树苗栽种之后要立即去除幼苗周围的杂草,保证树苗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其次,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及时施肥、打农药,增加树苗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保证其正常生长。第三,根据树苗种植的时间,做好树苗的防寒蓄水工作,例如春天栽下的树苗,可以用地膜来包裹树干,秋天栽下的树苗可以对其进行截干覆土。重视造林后的抚育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造林抚育的时间一般为造林后的头两年,每年大约二到三次,之后可以减少为每年一次。政府部门要严格把好造林抚育关,加强造林维护与管理,提升造林质量。
四、结束语
植树造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国家环境政策的重要一项。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受到自身地理因素的限制,难度较大。因此,对造林技术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造林的选种、抗旱、维护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造林技术。通过造林技术的良好实行,提升造林质量,有效防止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水平,而经济林地的种植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燕贲恭、马兰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36
[2]雍正盛.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