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让我心痛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为人父。之前有很多事情犹如过眼烟云,但唯独对远方母亲的那份牵挂,让我不能忘却。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十分匮乏,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四个,在那个年代,为了把我们养大成人,她付出的很多辛苦是我无法想像的。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为了赚足我们兄弟四人的学费,勤劳的母亲做起了豆腐。那时母亲早晨三点钟起床,到天亮已经做好了两大块豆腐,也做好了我们的早饭,她一边收拾豆腐往车上装,一边看着我们吃饭,等我们早飯吃完了,就坐着父亲卖豆腐的推车去学校。那时母亲四十出头,头上已经布满白发,手也像树皮一样干裂了。
  后来,我读了高中,三个兄弟也读了初中,靠卖豆腐已经不能赚够我们的学费了,母亲就和村里人去邻县的砖场打工,家里则由体弱多病的父亲操持。砖场多是男人干的活,母亲和为数不多的几名妇女在那干了两年,赚的钱支撑我到高中毕业。那时放假看到母亲总是很疲惫,腰也累弯了,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暗下决心,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报答辛苦的母亲。
  高考后,我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离家千里之外的部队当了一名干部,我的兄弟也都结束学业外出打拼了,家里只有母亲父亲操持着几亩田地度日。
  有一次休假回家看望母亲,朋友说我差一点就见不到母亲了,原来三伏天的时候,六十岁的母亲去田里打农药,不知是因农药中毒还是劳累过度,昏倒在田里,父亲和邻居把母亲送到了乡卫生院,医生说她没有知觉了,回去准备后事吧!悲伤的父亲把母亲拉回家里,不久,母亲又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这些事母亲对我竟只字未提。看着母亲为我做饭的忙碌身影,我心里又添了新的疼痛。
  还有一次母亲和父亲坐邻居家的三轮车去镇里赶庙会,由于拐弯过快车翻到了沟里,车上的人都受了伤。听到消息后我赶紧给家里汇了八百元钱,让母亲和父亲去医院看病。三个月后,等我回到家里,发现母亲走路有些不自然,原来母亲将我汇的钱全部用在父亲的治疗上,为了省钱,自己在家里硬是把腿伤给“熬”好了。看着母亲有些变形的双腿,我心里愧疚极了,心也更痛了。
  如今母亲七十岁了,父亲患了肺癌,不能干活,母亲只能一人操持自己的两亩田地。今年六月出差顺便回家,见到头发已经花白、身体每况愈下的母亲,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母亲还是像从前那样关心我,问媳妇和孩子好不好,怎么不一块儿回来呢。
  此时正是收麦季节,母亲的二亩麦子雇了收割机,花去了二百元,母亲心疼了好几天。有一块三分地的麦子母亲说不雇收割机了,自己用镰刀收割吧。这块麦田我和母亲用了一上午时间就收完了,母亲比我割得还快。割麦一直是半蹲进行的,回家后我累得腰酸腿疼,躺在床上休息,而母亲则把麦子摊在马路上进行捶打,中午还回来做饭,一天没闲着。到了第二天,我的腰疼得直不起来,腿疼得走不了路,而母亲又忙这忙那没闲着。我很疑惑,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的我,在干农活这方面竟比不过七十岁的母亲。
  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去城市打拼,种地的都是母亲这样的老年人。我曾要求母亲不再种地,把地包给邻居种,如今儿子们都出息了,难道还养不了母亲?!母亲说,农村人不种地还能干啥,要是都不种地人吃啥?母亲没有文化,但这一句却是至理名言。我劝了几次,母亲就是不听,也不随我们去城里生活。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我车的后备箱装很多鸡蛋、蔬菜、瓜果。过节时,每次我给母亲钱,她总推脱不要,说城里花钱多,在农村不花啥钱,吃的喝的都不缺,国家还月月给钱。
  如今,一到农忙时节,看到田间地头农民们收割庄稼的身影,想到七十岁还在农村坚守的母亲,心里就会袭来一阵疼痛,母亲养大了我,竟不给我报答的机会。
  母亲是条河,缓缓送我前行。母亲的坚强让我敬佩,令我心痛,我为有一个这么普通的农村母亲而自豪!
  作者简介:王林峰,天津鹏程写作学院签约导师、教学部经理,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东丰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格言》《启迪与智慧》《文苑》《智慧背囊》等刊物签约作家,在《读者》《意林》《做人与处世》《演讲与口才》等杂志发表过作品一千余篇。
其他文献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离北京越来越近了,视线里的村庄渐行渐远,终于融化在夜色中。只剩星星点点的灯光若隐若现,在深秋的夜晚显得寂寞清辉。  远处,山峰蜿蜒起伏,夜色中烟雾缭绕。城市像挂在天边,洒下一片灯火辉煌。霓虹闪烁,璀璨夺目,像天宫瑶池,如海市蜃楼,似幻似仙,欲迷欲醉。所谓仙境,大抵也就是这样罢!眼前呈现给你的,是一份静谧,一份安然,一份神秘。  到北京已经晚上十点了,而夜里的城市依旧是车水马龙
期刊
小时候,我经常趴在祖父的腿上,听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到充满神话色彩的狐仙故事,也有外国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田螺姑娘等。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漫天星辰的夜晚,祖父含着眼泪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药材铺老板和日本鬼子之间的故事……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史称“柳条湖事
期刊
我妈四十三岁那年得了气管炎哮喘,发作时来势汹汹,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那时我妈犯病很勤,隔三差五就要发作一次,每次一定要挂两三天吊瓶才能压住。每次看见我妈犯病时痛苦的样子,我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治好我妈的病,不管用什么法子!于是,我千方百计打听能治这种病的郎中和偏方。  一次,我打听到一个专治疑难杂症的老郎中,就骑自行车带着我妈去了。老郎中八十多岁,一派仙风道骨,给我妈一
期刊
一  梅子最后还是决定来了。  她是在黄昏将尽的时候来的,稀里哗啦的雨打得道路有些泥泞,梅子踌躇着,她甚至不知道是该把雨伞举起来还是压在肩头上,下午的仪式显然已经结束,唢呐、吹鼓手已经到后屋去吃饭。有三两个人站在门檐下,或是满目愁容,或是泪痕斑斑。梅子几乎不认识,也没人过来和她打招呼。设在大门外一侧的灵堂冷清了下来,梅子最终径直走过去,悬挂在灵堂口两边的白色挽幛被风雨肆意地扯远又拉回,发出噼里啪啦
期刊
作者简介:奚敏洁,女,197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曾任中科院科普作协副秘书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发表过多篇科普游记以及散文诗歌,获得过中国小说学会“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三等奖。  秦岭户县段有一座特立独行的小山,山不高,但形似上古礼器“圭”,上尖下正,老远便能看见,颇引人注目。初识圭峰山,是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环山路附近迷路了,一直找不到方向。友人珺在电话里不停地和我核对着地名和
期刊
孩提时,故乡秋日的黄昏,高大的板栗树下,几缕轻烟,袅袅;几声欢笑,清脆。一小堆一小堆的落叶,聚集在操场的空旷地,被孩子们用喜悦点燃,浅浅深深的烟霭,合着风的节拍,夹着似淡还浓的灼香,在校园的上空盘旋,飘扬。  我立于草地间,定神于那树,那烟,那欢声笑语,便觉人间生活的好。如网似纱的炊烟蔓延过来,直入心底,撩起一时情怀,或田园,或唯美:如诗似画,似梦还真,一瞥,己忘言。  多年后的夏末,无意来到郴州
期刊
驰风聘雨,奔腾千里。此刻,我站在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站)遗址前,天空苍茫渺远。放眼四周,荒草凄凄,灵魂顷刻间穿越至五千年前的远古洪荒。  积千年万年大漠与草原的亦刚亦柔,奔突动荡——洪水猛兽的袭击,入侵者的屠戮,部族的仇杀,正与邪的较量,爱与恨的纠缠,在历史的风云际会里翻腾激荡、冲击积聚、滚动膨胀、蒸腾爆发,造就了如此神奇的远古部落遗址。这里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东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发现的位置最北、墓葬数
期刊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  有一天,成为一个宇航员,  在蓝天上飞翔,在太空里遨游,  低头看见湛蓝地球,  抬头便是浩瀚星空。  长大些,我有一个梦想——  有一天,可以挣好多钱,  买一栋大房子,开一辆好车子,  带着父母周游世界,  在大房子里颐养天年。  初中时,我有一個梦想——  有一天,可以考上理想的高中,  分一个好班级,有一个好成绩,  让同学个个羡慕,  让父母天天夸赞。  现如
期刊
不管外公去世多少年,他依然在我心里……  跑上市二医院二楼,横跨几级楼梯,经过一段铺满油腻漆黑路面的过道,便是外公的病床了。走廊口站满了人,凄冷地传来阵阵抽泣声。我清楚地记得昨晚外公用哀怜的眼神叮嘱我:好好复习功课,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  想起幼时,外公给我讲乐羊子妻的故事,他殷切的话语似乎犹在耳边:想要力求上进,无论遇到什么波折,绝不能半途而废。正是外公的孜孜不倦,才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期刊
【小帽】  合唱:日涌朝霞半边天,小两口来游长白山。  男唱:大壮我是本地种参汉。  女唱:后跟着外来媳妇李香兰。  【正文】  男唱:我俩去年农博会上才相见。  女唱:其实是微信好友聊了好几年。  男唱:县里面推举我来将记者见。  女唱:香兰我有意把你来刁难。  女唱:我说你种参破坏生态链呀!(那呼咿呼嗨呼嗨呀)  男唱:我答你大田种参效益也可观呀!(那呼咿呼嗨呼嗨呀)  女唱:我问你以往参地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