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情境下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五个着力点

来源 :知与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大突发事件情境下,高校思政课应当发挥好育人功能,承担起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任.一要关注“人”,真诚倾听询状态,针对热点询困惑,立足教学询建议,以询促教.二要关注“思”,宣科普知识缓情绪,宣学理逻辑明事理,宣理论政策导方向,以宣助教.三要关注“政”,集体备课研供给,学术研究研学理,教学研究研方法,以研支教.四要关注“课”,融时事热点解困惑,融爱国教育培情感,融责任教育担使命,以融精教.五要关注“域”,主阵地与主渠道联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合,校内与校外联合,线上与线下联合,以联辅教.
其他文献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供给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讨论基础设施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增加居民收入的影响,总结有关的理论机制、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启示.本文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下三个机制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了共同富裕:提高饮水、用电、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普惠性,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低技能农村劳动力人口提供建筑业就业岗位;降低经济活动成本,促进高附加值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基础设
陈云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可概括为稳中求进、活而不乱,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和改革都要摆在保证民生的基础之上;二是建设的高速度要建立在按比例发展和高质量、高效益的基础之上;三是搞活经济要建立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之上;四是对外开放要建立在自力更生、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他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理解,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研究陈云的经济思想,对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战略布局,都有重要的现实
道路问题关乎国之根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中国发展的研判为道路自信提供了一个“正—反—合”的辩证理论框架:古代中国以跨时空的文明涵养了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是“正”的阶段;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嬗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是“反”的阶段;当代中国崛起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发展的预言,是“合”的阶段.“合”不是复旧,而是对“正”“反”两方面的批判继承.新发展阶段,赓续“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精神意旨,回顾这个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过程,坚持以系统观
列宁指出,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彻底完成,但在方法论层面尚无对这一具体完成过程的清晰阐述和讨论.《导言》首先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实践政治派和理论政治派对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的错误理解,揭示出理论与现实关系的内在矛盾;进一步通过对理论与现实关系之内在矛盾的辩证理解,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的实践主体的逻辑与历史的必然.对《导言》从方法论视角的重新研究,不仅是深入到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去探寻和领会其思想发展和理论推进的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山河破碎百废待兴走向揽月九天捉鳖五洋,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梦想早已成为了现实.随着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从“天问一号”到“嫦娥五号”,从“九章”到“鲲龙”,大国重器正在以全新的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惊艳全球!从大国重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历程、问题挑战、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展现大国重器在制造强国征程中的历史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显得愈发明显,其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更加的直观.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市场组织、政府部门都对技术创新影响经济的增长越加关注和重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外对我国技术进行封锁和打压变得愈演愈烈,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摩擦频率增大,这将使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以此通过一种新方式抑或新途径去赢得竞争.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以及民众福祉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其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可以促进普通民众直接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而且还能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在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关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事关家庭收入提升、收入分配结构改善,而且事关家庭收入来源结构改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针对这项系统工程和中长期任务,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挥合力:一是突出提高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协同;二是提高劳动者收入和落实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协同;三是突出提高劳动者收入和优化企业用工成本之间的协同.
自然保护地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固碳价值和潜力.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自然保护地碳汇制度构建有机结合是促进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有制度层面,尚存在自然保护地需进一步整合优化、碳汇监测与核算标准缺乏、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立法滞后等不足之处,制约了自然保护地碳汇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制度实现路径层面,应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以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为基础,通过完善自然保护地立法、优化生态补偿制度、引入碳汇基金与保险等金融举措、设立自然保护地碳汇交易平台统
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司法机关应发挥重要作用,司法机关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司法信任的建立途径有威慑信任、制度信任、认同信任三种,其中认同信任是公民基于对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所体现的核心法治价值文化的赞同性认同而产生的司法信任,培育公民对司法的认同信任是当前提升中国司法信任的最优方案.中国的司法机关应通过实施宪法凝结价值认同、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进一步发挥司法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功能、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司法认知等四个方面赢得民众的认同以培育认同信任,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之课.恩格斯晚年在批驳“经济决定论”的过程中提出了历史合力论,这一思想蕴含了用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以及主体思维看待历史的思维方法.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片面、孤立、被动地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容易形成错误的历史观.将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思维方法运用到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中,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整体、客观、能动地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