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与病程、视力的关系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临床主要表现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浆液性脱离.大部分CSC为自限性且预后良好[1],但也有部分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视功能损伤原因与中心凹视锥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外核层(ONL)厚度可反映视锥细胞凋亡的程度,且ONL厚度与视力预后明显相关[2,3].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分辨率高,可以清晰的显示ONL、外界膜(ELM)、内外节层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等视网膜各层结构.因此我们运用SD-OCT测量了CSC患者及一组正常人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ONL厚度,分析CSC患者ONL厚度与病程及视力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中央凹;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分类号:R774.5

其他文献
(1)稿件中单位名称应按该文知识产权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中的规范名称著录;与论文推荐信单位公章中的标准名称保持一致。(2)同一单位具有不同公章的多个名称者,不同名称的著录以公章中的名称为准;不同名称的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并在论文推荐信中签署相应的公章。必要时应对单位署名和排序的特殊要求另予说明。
期刊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手术治疗等.其中,PDT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已有较多非随机、缺乏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较佳效果,是目前PCV治疗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最佳治疗效果仍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大连”将于2014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承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协办。现将会议征文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 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为ROP的84例患儿16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双眼发病.其中,1期病变4只眼,2期病变52只眼,3期病变80只跟,4期病变8只眼,5期病变8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16只眼.伴有附加病变18只眼.均在全身麻醉下散瞳,采用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行FFA检查.观察各期患眼视网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缺氧Mller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bevacizumab在治疗视网膜水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电子显微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进行Müller细胞的鉴定.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浓度
目的 观察后巩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后巩膜炎患者10例1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0±14.7)岁。其中,18、75岁分别为1例;33~55岁8例。所有患者常规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和前置镜、B型超声、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胸部X线片检查,行眼部MRI检查11只眼。依据B型超声检查结果,将后巩膜炎分为弥漫型和结节
期刊
为了完善读者、作者信息资源数据库需要以及中华医学会关于提交学分证申领者个人信息的相关要求,便于在日常工作中有效便捷地与读者、作者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和参与继续教育等学术交流活动后申领学分证,凡通过网站向本刊投稿以及参与本刊主办的各类学术活动者,均请按要求提供完整准确的个人信息,以免后续反复索要而影响信息交流和工作进程。
期刊
评价抗磷脂抗体(APLA)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324例研究对象.其中RVO组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ERMP)和(或)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MHRD患者85例8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9.1±1.8) mm.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
回旋形脉络膜萎缩是一种进行性的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性疾病,是由于鸟氨酸酮酸转氨酶活性不足导致的脯氨酸缺乏而引起的眼底病变[1].根据眼底病变范围可分为早、中、晚期,早期病变隐匿,特征不明显,不易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征,我们对一组回旋形脉络膜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关键词:脉络膜疾病/诊断;疾病特征分类号:R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