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期调研、专家委员会讨论、外国专家建言……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接受全国人大代表审查之前,有诸多“外脑”为其最终形成贡献了力量。
外国专家 最高层首邀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建议
“这次国务院首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对五年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就是要使规划既立足国情、符合实际,又借鉴国际经验,经过努力实现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座谈会,参加那次座谈会的外国专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董事华强森。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参与五年规划编制建议。
座谈会的焦点是如何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华强森从城市管理改革、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效率改革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我认为与李克强总理的那次座谈是中外专家如何为政策(‘十三五’规划)制定建言献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座谈会召开时《建议》已经发布,华强森认为:“已经发布的规划(建议)是实施改革的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国际形势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效实施这一规划将会是挑战。”
华强森在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扩张举世瞩目,然而外部环境不断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也面临压力,如中国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需求在增加,由创新的吸收者转变成创新领导者的需求也在增强,城市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严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放缓等等。“第13个五年计划应鼓励将发展重点放在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从而提高生产率。”华强森说。
华强森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本人只是在那次座谈会上建言
“十三五”规划,但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应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做了一些研究,“我想我们的城市化报告将会对中国的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座谈会后,华强森将研究成果送给了李克强《“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两本书。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前者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之一。
国际组织 知名高校学者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除了华强森等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国家发改委还委托了国际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对“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前期研究。其中,OECD为“十三五”完成了三份研究报告《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新时代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和《中国国家城镇政策评估》。
OECD参与前两份报告的撰写和协调人员都有40人左右。第三份报告则是由中方和OECD共同完成。另外,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学者也参与到了这份报告当中。
去年3月,OECD秘书长Angel Gurría访问北京,在一次活动中简要介绍了这些OECD对中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的成果,“我们对于中国领导人的第一个建议是,他们应当把提高生产力和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摆在优先位置。”Angel Gurría还表示,OECD建议中国领导人将民众的幸福和包容性发展放在政策制定的中心。他同时指出,如何应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打破户口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基础的,让人们获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亚行则在2014年4月通过了一个名为“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支持”的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准备“十三五”规划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年1月,亚行行长中尾武彦曾拜访国家发改委,受到时任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会见,双方交流的话题就包括“十三五”规划。亚行的项目集中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工业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以及人力资源转型,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3月7日)
外国专家 最高层首邀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建议
“这次国务院首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对五年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就是要使规划既立足国情、符合实际,又借鉴国际经验,经过努力实现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座谈会,参加那次座谈会的外国专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董事华强森。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参与五年规划编制建议。
座谈会的焦点是如何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华强森从城市管理改革、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效率改革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我认为与李克强总理的那次座谈是中外专家如何为政策(‘十三五’规划)制定建言献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座谈会召开时《建议》已经发布,华强森认为:“已经发布的规划(建议)是实施改革的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国际形势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效实施这一规划将会是挑战。”
华强森在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扩张举世瞩目,然而外部环境不断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也面临压力,如中国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需求在增加,由创新的吸收者转变成创新领导者的需求也在增强,城市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严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放缓等等。“第13个五年计划应鼓励将发展重点放在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从而提高生产率。”华强森说。
华强森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本人只是在那次座谈会上建言
“十三五”规划,但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应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做了一些研究,“我想我们的城市化报告将会对中国的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座谈会后,华强森将研究成果送给了李克强《“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两本书。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前者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之一。
国际组织 知名高校学者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除了华强森等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国家发改委还委托了国际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对“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前期研究。其中,OECD为“十三五”完成了三份研究报告《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新时代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和《中国国家城镇政策评估》。
OECD参与前两份报告的撰写和协调人员都有40人左右。第三份报告则是由中方和OECD共同完成。另外,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学者也参与到了这份报告当中。
去年3月,OECD秘书长Angel Gurría访问北京,在一次活动中简要介绍了这些OECD对中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的成果,“我们对于中国领导人的第一个建议是,他们应当把提高生产力和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摆在优先位置。”Angel Gurría还表示,OECD建议中国领导人将民众的幸福和包容性发展放在政策制定的中心。他同时指出,如何应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打破户口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基础的,让人们获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亚行则在2014年4月通过了一个名为“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支持”的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准备“十三五”规划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年1月,亚行行长中尾武彦曾拜访国家发改委,受到时任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会见,双方交流的话题就包括“十三五”规划。亚行的项目集中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工业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以及人力资源转型,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