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偶像是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央视调查节目推出一个话题:你的偶像是谁?并采访了一批名家,汇集了他们的心声,颇能给人启迪。
   过去我们总以为偶像是年轻人的事,与中老年无关,其实不然。既然偶像是崇拜的对象,那么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只不过不同年龄偶像的类型不大相同罢了。
   孩提时代,崇拜有权威的人。孩子们的偶像多是幼儿园的老师,街上的警察,邻居打架厉害的大哥,还有自己的父母。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父母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影视明星林永健也表示,父亲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是我的偶像。
   青少年時,仰慕英雄豪杰,文艺明星。演员郭凯敏崇拜董存瑞:他的英雄形象给我勇气。学者于丹则最喜欢杨子荣,因为他是样板戏中凯旋的英雄。歌星陈楚生谈到心中偶像说:因beyond我才有了当歌手的梦。作家蒋方舟的偶像是阿尔贝·加缪: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天才。
   人到中年,容易崇拜那些事业成功者,如著名作家,国学大师,强人领袖、工商巨擘等。学者纪连海的偶像是童第周:他的“不服输”精神让我受益终生。因《百家讲坛》成名的王立群说,成功离不开偶像王宽行教授。著名作曲家印青谈到偶像毛泽东说,看他的战例会特别激动。
   即便进入老境,白发苍苍,心中依然会有偶像。年过花甲的《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谈到自己的偶像,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年逾古稀的剧作家陆天明谈到偶像时说,俄国十二月革命党人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当然,有的人的偶像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有的人则会一辈子崇拜一个偶像。
   可能也有人会说:我没有偶像。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活得糊里糊涂,根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效法榜样,走到哪儿算哪儿,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自己确实了不得,功成名就,没必要再去崇拜别的偶像,就像台湾作家李敖说的那样:“我要想崇拜谁就照照镜子。”因为,我是500年里华语写作最好的作家。当然,他这话一半是自信,一半是炒作,不必太当真。
   人为什么要偶像?因为偶像都是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事业极其成功,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因而,偶像是人生奋斗的路标,会引导我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偶像是事业成功的灯塔,会昭示我们如何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奔向成功的彼岸。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偶像是他的老师、著名火箭专家冯·卡门,钱学森又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的偶像。文化界也是如此,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作家莫言的偶像,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马尔克斯的偶像,德国散文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卡夫卡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尼采的偶像。
   历史就是这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许多偶像级人物在争奇斗艳,创新立异,并引领着民众不断前行,创造新财富,开辟新境界。面对偶像,人们往往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匍匐在偶像脚下,永远仰视,无限崇拜,不敢平视;一种是先仰视,继而平视,最后可能是超越后的俯视。譬如钱学森就超越了偶像冯·卡门,马尔克斯就超越了偶像尼采,尼采则超越了偶像叔本华,而莫言正在超越偶像马尔克斯。人类历史就是这样,那些敢想敢干的有为之士,大胆站在偶像的肩膀上,崇拜,模仿,借鉴,创新,一代超越一代,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又不断推出新的偶像,这样,才有了历史百花园的姹紫嫣红,满园春色。
   我们需要偶像,但不是为了造神,而是用来效仿,也是用来超越的。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西周战场上就曾出现过“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的萌芽。这些人道主义原则出自西周军礼,是为强化奴隶社会宗法等级制度,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而设立的一整
《空战在朝鲜》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掌故:东北老航校毕业生组成的志愿军空军第四师10团28大队召开誓师大会,队长李汉对着队员喊:“有决心没有?”“有!”队员的回答气势如排山倒海。李
前不久,民兵年度施训锣鼓刚刚擂响,湖南省邵阳军分区就立即着手修订各类应急应战方案。这次修订战备方案重点是以支持并参与部队跨区演练和联合作战为背景。几天后,13份通过
作为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支柱,航母战斗群是显示国家力量、支持外交政策、保证国家利益、制止危机和冲突的有效兵力,是美国海军力量的象征,是美国干预全球事务的重要装备。 A
我对号称掌上电脑的“商务通”的第一感觉是:谁会买这东西呢?除了手写输入外,它的任何功能都不比“文曲星”好到哪去。而2000元左右的价格却是“文曲星”的好几倍。如果有钱又真需要
为分析砂土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采用商业离散元软件PFC3D对单粒组中密砂的空心扭剪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数值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不同剪切方向下离
元月三日早晨,一颗搏击时代风云、奔腾着热血的文化战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个知慧、博学、洞穿世事、睿智的大脑停止了运转!一盏辉耀着绚丽光芒的明灯熄灭了!著名的作家、诗
编者语: 我们的新栏目“升学与求职”今天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了,本栏目文章的作者都是去年高考中的佼佼者──清华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谈了他们的经验、体会
父亲资耀华  “黄鹂住久混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917年春天,当资耀华就要离别故乡湖南耒阳市田心铺资家坳时,一股亲切而悲凉的诗意涌上了他的心头。“山上路旁,一草一木,好像都在向我点头,留恋惜别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送他的堂哥的频频催促下,他踉踉跄跄,一步一回头,洒泪踏上了去日本留学之路。  资耀华,中国银行界耆宿,著名金融学家,金融文化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生于1900年,亲身经历三个时代,早年留
摘要:宋无是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遗民诗人。本文通过赏析宋无诗歌中的用词特点及意象来辨析宋无的诗歌风格及遗民情怀,阐释诗歌中所隐隐流露出来的政治倾向。  关键词:宋无;宋遗民;诗歌鉴赏  宋无,字子虚,自号翠寒道人,晚年自称寐叟,自云懵腾乡人,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遗民诗人。明人王鏊在《姑苏志》中把宋无与长洲浦源、钱塘张雯、昆山顾权合称为“苏台四妙”①。清代学者田雯将宋无与元好问、萨都剌、马臻诸名家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