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的气质涵养语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学欣赏主要是借助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资料初识、作品感受、理性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学欣赏,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段 文学气质涵养 文学欣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气质涵养,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小学高年段文学欣赏的有效渗透进行分析,促进学生语文水平与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成长。
  一、从资料初识中进行整体感知
  在实际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体会,也不要过快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文字、情感、内涵等,而是要求学生多注意作品中呈现的人物、事情、情景等,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在情感上深入文学作品,体会作品感情,实现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预习,并且收集一些和作品有关的信息、资料等,进而深入理解、欣赏作品。比如教学《凡卡》这一文章时,其表达的思想和现今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直接让学生欣赏、品读作品,就很难让学生得到内心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欣赏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如沙俄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情况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作品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默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体会当时的情景,进而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对主人公经历的了解,学生会产生悲愤、同情、担忧等相关感情,使得情感得到丰富,达到良好的整体感知效果,对作者情感予以相应把握,促进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二、在文学作品感受中潜心涵咏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的重复现象,而是对作品含义的深刻理解,是一种形象意会。学生通过初次感知,就可以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价值,如人物、事件、情景等,通过第二次深入分析,可以对语言风格、思想内涵、意境美感等进行全面体会,完成从情感流露到倾诉的过程,实现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文学欣赏时,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点拨、引导,并且通过情境创设、组织交流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体会,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一)读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得到情感共鸣,体会出作品中蕴含的意境,让内心视像转变为一种潜在情愫,并且成为一种声音造型,体现作品内涵。比如在读《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牺牲,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与心理,进而逐渐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欣赏水平。在读《老人与海鸥》一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精美、语言的含蓄与隽永进行体会,进而让学生可以轻松欣赏,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二)感
  优秀文学作品除了可以利用意境引人入胜外,还可以以情感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有关资料,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进行情感体会,并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感受文学作品的另一种意境。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时,不仅要进行深入阅读,展开相应的思考,还要加强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播放一些影视资料作品,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涵咏作品中,充分体会其语言表达,进而真正领会作品的内涵,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三、在理性提炼中实现心灵沟通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哲理、精神、境界等,均需要读者进行理性提炼,只有在感悟、梳理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评价、综合,展开一定的探究与推敲,实现情与理的融合,阐述意境,提升读者的思想,实现情感陶冶,促进读者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军神》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针对沃克医生的“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提出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什么会被称之为真正的男子汉、钢板、军神?”让学生结合刘伯承手术前、中、后的表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切中文章中心,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叙述,通过相应的总结与综合,实现文学作品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如文学欣赏能力、创新能力等。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祝锋.用文学的气质涵养语文——论小学高年段文学欣赏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3(09).
其他文献
从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们便开始做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人可能一直要做到退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对幼儿的吵闹声感到无奈,对电脑里那些做不完的课题感到厌烦,对一个又一个活动、比赛不感兴趣,对家人对于我们的不满感到无助。我们开始抱怨,抱怨工作的繁杂、抱怨报酬的低廉、抱怨现在的家长如此难伺候、抱怨一个班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多、抱怨我这么忙碌为什么没有人理解。再加上日积月累、大同小异的工作方式,把热情彻底磨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写”的能力,“写”对整个语文综合能力起支柱作用。新课改“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出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作文教
摘 要: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试着转变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不要有教师的架子。虽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很多事实证明严师未必出高徒,有时还会把学生推向反面。教师若能经常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照样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出色的高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
摘 要: 点、线、面等基本造型要素在设计师的合理组合、运用及巧妙创意下,构建出对被传达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刺激、共鸣和美的享受。通过对历史上和艺术设计发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实例分析,对组成作品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进行研究,触动其神经系统,从而在设计领域引起涟漪。  关键词: 视觉设计 点 线 面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很朴实地
摘 要: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游戏或比赛,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并找准学生差距,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情感投入 学习兴趣 差距意识  社会在不断进步,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
摘 要: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中考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大关,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总体检验。中考复习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运用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对中考数学的有效复习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 有效性  引言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
摘 要: 如何有效进行复习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实践,从复习应注重明晰考纲着手,从关注知识的综合性、考试的导向性和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总复习 初中思品总复习 综合性 导向性 针对性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在思品社会课的中考总复习中,迫切需要进行审慎设计。这是因为过去的总复习设计多停留在“炒冷饭”层面,把学过的知识重新上一遍,学生的积极性难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些关键性的话语都指出幼儿只
摘 要: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注重预习,重视培养语感,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才能在诵读中读懂课文,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当教师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时,学生会回赠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关键词: 课题研究 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培养语感 激发兴趣  单位每学期都要求教研员去学校上几节下水课和示范课,对自己的
摘 要: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课文,抓好词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词句训练 训练方法  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是因为语文有主要任务,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也就